田 勇,李 進,劉艷曉,王俊宏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導致糖尿病患者發生死亡的一項最主要原因就是合并出現微血管并發癥[1]。研究指出,在臨床中的2型糖尿患者合并出現微血管并發癥的風險與正常人相比要高出約3倍~10倍左右[2]。臨床中最常見的主要微血管病變包括:肢體末端壞疽、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眼底病變等[3]。糖尿病合并發生微血管并發癥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比如跟機體的抗凝系統、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等之間都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4]。本研究為了更進一步的探討在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患者體內部分凝血分子標志物的水平變化及意義,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間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組,依據是否合并微血管并發癥再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未合并微血管并發癥的為研究1組,合并微血管并發癥的為研究2組。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中對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5];且在在采集血液樣本之前未服用相關抗凝及抗血小板藥物。再選取同期來本院行健康體格檢查的人群30例作為對照組。研究1組30例,年齡:40~69歲,平均年齡(53.1±2.1)歲,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研究2組30例,年齡:40~69歲,平均年齡(53.3±2.2)歲,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其中,合并肢體末端壞疽者5例,合并腎臟病變者8例,合并視網膜眼底病變者17例。對照組30例,年齡:40歲~69歲,平均年齡(53.0±2.4)歲,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觀察并比較三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人群均抽取靜脈樣本血液約4 ml,分離血漿后冷凍待統一檢測。抗凝血酶Ⅲ(AT-Ⅲ:A)使用發色底物法進行檢測,P選擇素(P-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使用抗體夾心ELISA法進行檢測。
針對對照組、研究1組,研究2組治療前的凝血分子指標AT-Ⅲ:A、P-selectin、vWF:Ag,水平差異情況進行觀察及對比。
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2組治療前的血漿P-selectin及血漿vWF:Ag均顯著高于研究1組及對照組(P均<0.05);研究2組治療前的血漿AT-Ⅲ水平顯著低于研究1組及對照組(P均<0.05);研究1組的血漿P-selectin及血漿vWF:Ag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研究1組的血漿AT-Ⅲ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研究2組治療后的血漿P-selectin及血漿vWF:Ag與研究1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但研究1組及研究2組治療后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研究2組治療后的血漿AT-Ⅲ水平與研究1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但研究1組及研究2組治療后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1 三組治療前的凝血分子指標水平比較(±s)

表1 三組治療前的凝血分子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對照組(n=30)研究1組(n=30)研究2組(n=30)FP AT-Ⅲ:A(%)98.1±6.0 90.5±10.4 76.1±5.2 19.021<0.05 P-selectin(μg/L)8.4±1.7 14.5±2.2 21.8±5.3 17.845<0.05 vWF:Ag(%)86.3±15.3 127.1±43.5 169.1±18.9 16.003<0.05
表2 三組治療后的凝血分子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三組治療后的凝血分子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對照組(n=30)研究1組(n=30)研究2組(n=30)FP AT-Ⅲ:A(%)98.1±6.0 90.5±10.4 89.4±6.7 19.021<0.05 P-selectin(μg/L)8.4±1.7 14.5±2.2 15.1±3.4 17.845<0.05 vWF:Ag(%)86.3±15.3 127.1±43.5 128.7±31.2 16.003<0.05
vWF:Ag在血漿當中屬于存在粘附功能的一種糖蛋白物質。當血小板及內皮細胞受到損傷或者刺激之后,可以十分快速的釋放vWF入血,因此其水平升高表示著機體的內皮細胞出現受損現象。而內皮細胞受損的時候,不僅會增多釋放vWF入血,在凝血當中有所參與,同時還在血小板的聚集及粘附功能當中有所參與[6]。本次研究結果提示,研究2組治療前的血漿vWF:Ag均顯著高于研究1組及對照組;治療后水平顯著降低。提示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發癥患者體內存在著明顯的血管內皮功能受損現象。研究2組治療前的血漿P-selectin均顯著高于研究1組及對照組;治療后水平顯著降低。正常情況下,P-selectin為不表達或者低水平表達,而高血糖會導致內皮細胞升高表達P-selectin的水平[7]。高水平表達的P-selectin會導致內皮細胞與血小板及白細胞發生黏附,導致內皮受損、微血管缺血,甚至閉塞。最終使得包括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在內的相關因子發生水平異常。研究2組治療前的血漿AT-Ⅲ水平顯著低于研究1組及對照組,治療后水平顯著升高。AT-Ⅲ:A是人體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抗凝物質,其在血漿抗凝血酶的總活性當中約占比75%。在正常生理條件之下,AT-Ⅲ:A跟肝素發生結合之后會對凝血酶的活性產生抑制作用,使得相關凝血因子失去其原有的活性[8]。而在病理條件下,血漿中缺乏AT-Ⅲ:A可能促使形成血栓,其是預防機體傾向高凝的一項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凝血分子指標AT-Ⅲ:A、P-selectin、vWF:Ag水平異常跟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整個發生及發展都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對其水平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對治療及預防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