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強調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舉措,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取得重大成效。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正風肅紀沒有休止符。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斗爭,決不能半途而廢、功虧一簣。日前,韓山師范學院政法學院教授黃琳(以下簡稱“黃”)就持之以恒地正風肅紀相關話題接受了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專訪。
正風肅紀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
記: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得到有效貫徹落實,黨風政風為之一新。“正風肅紀沒有休止符”有什么具體體現?
黃: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周年,人們沉浸在共產黨走過100年創造的非凡業績的喜悅之中。大家紛紛吸取能量,錨定方向以更好地匯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旋律之時,紀檢監察戰線捷報頻傳,一批貪腐領導干部紛紛落馬,或被開除黨籍,或被“雙開”。所涉及的部門有檢察院、海關、銀行、交通、工礦企業等。
這再一次證明,紀檢監察時時在場、處處在場,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層級,違反黨風黨紀,都會被追責,黨內沒有不受“風紀”約束的特殊成員。這是中國共產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莊嚴承諾,也是“持之以恒,正風肅紀”的生動體現,彰顯了黨的正風肅紀建設中抓鐵有痕的干勁、除惡務凈的狠勁、一抓到底的韌勁。
早在延安時期,一些小農思想、小資產階級思想隨著小農和小資產階級入黨而進入黨內,我們適時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延安整風不是一陣風,歷時近4年,成效顯著。今天我們所處的環境更加復雜,面臨的風險挑戰更大和不可測,目標更宏偉,任務更艱巨,作為一個有著九千多萬黨員組成的有機體,偶爾感冒發燒也在所難免;但如不及時治療,拖久了恐傷及根本,這凸顯了“正風肅紀”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在當前黨史教育、初心使命教育與廉潔教育密集進行的背景下,仍有人不止步、不收手、不回頭,逆風而行,不碰南墻不回頭,這更加表明“正風肅紀”任重道遠。現在奢談鳴金收兵為時尚早,我們千萬不能有“中場休息”的念頭,要以“始終在路上”的執著,將正風肅紀進行到底!
記:貪腐現象無法根絕,將造成什么危害?
黃:違反“風紀”的代價對落馬者來說是巨大的。對于落馬者而言,曾經高尚的心靈日漸卑微,成為連他們自己都看不起的卑鄙卑賤之人,心存僥幸又惶惶不可終日,身心俱疲。一旦東窗事發,社會名譽、社會地位蕩然無存,后半生甚至抬不起頭來。
但更大的代價是對他者的代價,即對政府公信力,尤其是對政治風氣的代價。具有高度公信力的政府往往同時也是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所以貪官們啃食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政治良知,還有政府公平正義這塊公信力蛋糕。隨著一個個、一批批貪官的出現,這塊蛋糕將逐漸變小,政府的威望也將受到影響。每一個已發現的或者潛在的貪官,都是政治生態森林中的蛀蟲,已經或者正在造成政治生態破壞。
從近期披露的信息來看,不少貪官私車公養、收受禮金、接受宴請、兼職取酬、為親屬經營活動牟利等行為,看似小腐敗,折射的是黨員干部漠視規矩,不把黨風黨紀當回事的大問題。每個貪官倒下的背后,留下了政治風氣的傷疤,受傷的是一個個企業或部門,是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反面教材。
在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的小環境中,信仰信念邊緣化,私欲成為行為的動力,形成一種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沆瀣一氣的病態政治氛圍;在良好的政治風氣下,為官者往往洋溢著朝氣、銳氣和英氣,他們政治清廉,敢擔當、肯作為,吃苦在前享樂在后。貪官們幻想的是前者,正直的人們崇尚的是后者。兩者間有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只要藐視黨風黨紀者存在一天,惡劣的政治風氣就有蔓延甚至卷土重來的風險。
正風肅紀應該堅定人民立場
記:您覺得是什么原因導致一些為官者敢在如今反腐高壓態勢下,仍不止步、不收手、不回頭?
黃:貪官落馬原因各有“亮點”:或靠企吃企,或搞封建迷信,或生活腐化,或權色交易,或權錢交易,或官商勾結,不一而足,但共同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他們都喪失了理想信念、違背了初心使命。
也許宣布立案調查的那一刻起,曾經的入黨誓言在他們的耳旁縈繞,也許他們也曾將初心使命作為自己的精神動力,也許他們也曾嚴格要求自己。那個曾經令人肅然起敬的“他”怎么變成了現在這個面目猙獰的“他”呢?其實人的思想是一個矛盾的復雜體,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其思想必定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上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其大腦,當碰到難以抉擇的問題時,一些人大腦就會展開人性的激烈鏖戰,利他和利己反復較量。
就黨員來說,一邊是共產黨員神圣的誓言,另一邊是個人的需要與個體的欲望,在兩者的較量中,少數意志薄弱者個人私欲會漸居上風,責任擔當意識慢慢淡漠,由信仰信念驅動轉變為利益私欲驅動,此時其身在黨內,心不在焉,從本質上說已“脫黨”,與戰場上怯懦膽小臨陣逃脫的士兵無異,在黨風黨紀的考試中嚴重“不合格”。這樣的人從思想落后到組織落伍,其歸宿最終必定是落馬。這種人過去有,現在也有,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也將大有人在,至于何時能根絕,我們無法做出預測,這也說明,“正風肅紀”的持久性是由目標對象短期內不可根絕決定的。
雖然貪官們也許曾經被入黨誓詞感動過,他們奮斗過,踏實地工作過,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有些甚至年紀輕輕便身居要職,本該大展宏圖,政治生涯卻戛然而止,實為可惜。但是對這些人是不能有些許憐憫的,畢竟“功勞”是一個黨員的分內之事,不是放其一馬、網開一面的理由。他們將黨風視為“一陣風”,將黨紀看成是可有可無、說說而已之物,在背離初心使命的道路上愈行愈遠,由為人民服務走向了為害人民的不歸路。忘記了自己作為人民公仆、人民勤務兵的角色和責任,辜負了人民的殷切期待。人民有所呼,我們就有所應。人民的訴求是指揮棒,人民往哪兒指,我們就應該往哪個方向前進。
記:所以持之以恒地正風肅紀更應該堅定人民立場。
黃:對。隨著時代的變遷,人民群眾訴求也會發生變化,呈現出階段性和時代性特征。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即人民群眾對腐敗分子堅決說“不”。人民群眾與腐敗分子水火不容,姑息腐敗,放縱腐敗,人民群眾永遠也不會答應。否則我們黨將面臨違背民意、失去民心、積累民怨甚至引爆民怒的風險。
十八大以來腐敗者紛紛落馬,人民群眾拍手稱快,說明打虎拍蠅反映了人民的心聲。當前腐敗存量較大,增量不減,在這種形勢下人民群眾反腐的呼聲不會停歇。這就要求我們高懸“正風肅紀”的利劍,甄別害群之馬,敢于挑刺拔釘、善于挑刺拔釘,將墮落分子清除出黨。從這個意義上說,腐敗現象不止,人民的反腐訴求不會滿足,“正風肅紀”之火不熄。
通過正風肅紀,清除蛀蟲,割除毒瘤,內除虛火,外防毒侵,拔爛樹,種好樹、治病樹、正歪樹,使思想動搖者堅定起來,使偶有貪念者及時醒悟,使犯小錯者懸崖勒馬。不斷修復政治風氣漏洞,讓正確的風紀觀深入人心,使政治風氣不可逆轉地由前者向后者傾斜。
正風肅紀是全民事業
記:如何才能讓正風肅紀不跑調地高歌猛進?
黃:首先,“正風肅紀”一詞明示我們,“風”和“紀”是一個整體,“風”是內在精神,“紀”是外在保障。風向不正,難行好路;紀律不嚴,難成好事。“正風肅紀”既需要外在紀律的制約與保障,更需要理想信念的確立與堅定。黨風端正了,才能更好地落實紀律,有了嚴明的紀律,黨風也更容易得到鞏固與改善,兩者相輔相成,互促并進。應進一步探究“風”與“紀”的辯證關系,深入探索“風”“紀”的階段性特點與本質,統籌推進“風紀”建設。
其次,仔細研讀披露的信息不難發現,落馬者墮落經過大致是這樣的:首先失守于信念關,其次失守于黨紀關,然后一路狂跌,突破底線,以身試法。在鐵的證據面前,墮落者的任何借口都是蒼白的,任何理由都不是理由,說什么“我不知道為什么就這么干了,這是人本來就難以克服的欲望”,妄圖推脫責任甩鍋給欲望!其實,只要時刻以共產黨員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牢記初心使命、用理想信念鞭策自己,“欲望”是沒有任何可乘之機的。

一些官員之所以出問題,在于信念感、使命感、責任感不強,核心是指導思想出了問題。這些人的身體雖然進入了21世紀,但靈魂卻留在了20世紀,滿腦子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哥們義氣、圈子意識、封建迷信。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從源頭上、思想上進行“正風肅紀”,自覺以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為指導,清除陳舊陳腐思想。另一方面,不斷地總結貪官們喪失理想信念的規律性特征,查漏補缺,排查我們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漏洞和不足,防患于未然。
記:受賄與行賄相互依存。正風肅紀的成效與全體國民的素質和整個社會風氣不無關系,對此您怎么看?
黃:從這個角度來說,正風肅紀是全民的事業,需要大家齊努力,共進步。應跳出“熟人好辦事”“辦不好事就是錢不到位”的錯誤觀念,個別商人也應摒棄通過賄賂來讓自己占競爭優勢的錯誤想法。黨和人民不會忽視任何一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也一定不會縱容任何一位背棄黨和人民的逆徒。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每個人都可以有所作為。或許我們每個人力量有限,但只要做好自己,就多一個人為正風肅紀做出貢獻,正風肅紀隊伍聲勢就壯大一點。“正風肅紀”既需要驟雨打荷葉的集體行動,也需疏雨滴梧桐的久久為功。
加入到“正風肅紀”的大合唱中來吧,我們內心升騰的將是奉獻人民、追逐信仰的高尚情懷,終將聽到紀檢監察戰士們“正風肅紀”的凱旋之歌。正義的寶劍回鞘之日,必是守紀如鐵風清氣正之時。
307350190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