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與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印發《意見》,其中明確:要組織開展對行賄人做出市場準入、資質資格限制等問題進行研究,探索推行行賄人“黑名單”制度。
行賄不查,受賄不止
長期以來,官員賄賂犯罪的原因很多。其本質原因固然是其本身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理想信念淡漠,精神生活中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不能正確對待人民賦予的權力,忘記了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但也少不了行賄人的“圍獵”和“推波助瀾”。在賄賂犯罪鏈條上,行賄往往是利益輸送的源頭和權錢交易的開端。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工信局原局長董社有因為受賄332萬元和891.16萬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被判有期徒刑14年,最初他就是被幾名工程老板“拉下水”的;海南三亞原副市長藍文全,也是在商人的圍獵下,心甘情愿淪為“官場生意人”,收受好處費1448萬元人民幣、100萬元港幣和1萬美元,最后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還有浙江省衢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諸葛慧艷,通過“拜年”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從2000元到2萬元,從購物卡到金條,先后收受他人各種款、物價值550.25萬元,最后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

縱觀那些落馬貪官的案例,從送特產、請客吃飯,到借車借錢、安排旅游,再到給房屋裝修、塞紅包甚至直接贈送房產……那些熱衷于“走后門”、拉關系的企業與個人可以說是無孔不入,挖空心思利用形形色色的手段“圍獵”腐蝕黨員干部,以求利用官員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而少數黨員干部也因為定力不足、理想信念不堅定、守不住廉潔底線,最終在行賄者的“圍獵”下,滑向腐敗深淵,受到黨紀國法懲罰。
另外,從近年查處的案件情況來看,一些領域巨額行賄、多次行賄現象突出,有的行賄人為謀取自身利益,對公職人員竭力腐蝕、精準“圍獵”,主觀惡性大,造成的后果可以說是極其嚴重。
比如,昆明開爾科技有限公司為攫取利益“圍獵”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涉及105人,其中省管干部9人,處級及以下公職人員96人。又比如今年1月,內蒙古銀監局黨委原副書記、原副局長宋建基被公布開除黨籍,紀檢監察機關的通報措辭極為嚴厲,直指其“利用監管職權謀取私利,與不法利益集團相互勾結、捆綁利益,甘當‘內鬼’”。此后披露的案情顯示,在不法金融集團有組織、有預謀、分層級地拉攏腐蝕下,內蒙古銀監局原領導班子集體淪陷,毫無忌憚收受、索要股權、房產、現金和各種貴重物品,共計折合人民幣7億余元。
有的不法商人更是對黨的十八大后高壓反腐態勢視而不見,不收斂不收手,繼續把行賄當作“投資”。這類行賄人往往將行賄作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主要手段,對政治生態、法治環境、營商環境和市場規則等破壞較大,必須予以嚴肅查處,否則行賄就會成為常態,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
公布行賄“黑名單”有利于反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內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團,也不能存在黨內同黨外相互勾結、權錢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團”,并要求領導干部“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團‘圍獵’,堅持公正用權、謹慎用權、依法用權,堅持交往有原則、有界限、有規矩”。
行賄者與受賄者相互勾結組成權錢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團,實際上就是合謀與共犯的關系。行賄者行賄多少,受賄者往往就會受賄多少,兩者是等量關系。特別是當前行賄行為呈現出隱蔽化、多樣化、長線化和組織化的特點,一些不法利益集團有組織、有預謀地“圍獵”黨員干部,嚴重影響當地政治生態、營商環境,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讓受賄者行賄者都付出應有代價。
但曾幾何時,查辦賄賂案件卻常常呈現一頭軟、一頭硬的狀況,即處理受賄者較多、較重,處理行賄者較少、較輕。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于貪污腐敗現象,也要從“供給側”與“需求側”兩端一起發力,不能放過行賄者,要對行賄受賄犯罪“火力全開”,不要留打擊死角。因此,健全完善懲治行賄行為的制度規范,推進受賄行賄一起查規范化法治化,勢在必行。
《意見》明確要探索推行行賄人“黑名單”制度,將行賄主體納入“黑名單”公開曝光并實施聯合懲戒,既能嚴厲打擊“走后門”“鉆空子”“打擦邊球”等違紀違法行為,堵塞反腐敗中的制度性漏洞,織密、編牢、扎緊權力監督的制度“籠子”,還能堅決打擊尋租空間、鏟除腐敗土壤,以高壓態勢精準有效地將“圍獵”行賄行為遏制在權錢交易的源頭上。如此,不僅有助于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增加行賄成本,讓行賄者寸步難行,更重要的是,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賄賂犯罪的標本兼治,進一步凈化黨內政治生態。
通過行賄者“黑名單”,地方紀檢監察機關還可以聯合檢察院、法院等部門梳理追贓和追繳不正當利益工作情況,明確追繳條件、程序、范圍和責任,合理運用紀檢監察建議等手段,既推動追繳行賄人財產性不當得利,又不讓其在政治待遇、職務晉升等方面獲得好處。此外,由于一個行賄人往往對應著多個受賄人,公布“黑名單”還有利于順藤摸瓜倒查受賄。一旦發現案件與“黑名單”中的某個行賄人產生關聯,就可以進一步深挖細查。
行賄人“黑名單”制度大有可為
2002年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人民檢察院試點建立行賄“黑名單”制度,隨后全國推廣“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如今《意見》要求,紀檢監察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根據職能職責嚴肅懲治行賄行為。紀檢監察機關要嚴格依法履行查處行賄的重要職責,對查辦案件中涉及的行賄人,依法加大查處力度,該立案的堅決予以立案,該處理的堅決做出處理,并建立對行賄人進行處理工作的內部制約監督機制。我們對受賄行賄等腐敗問題的查處整治,一直在進行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的探索。
“建立行賄人‘黑名單’,既是懲治行賄人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受賄行賄一起查的制度保障。”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表示,有必要推進建立互聯互通的行賄人“黑名單”查詢平臺,進一步壓縮腐敗空間、打擊懲治行賄人。
2020年年底,湖南省公開通報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第二批失信行為“黑名單”。13家企業、149名個人中,涉及行賄行為的有5家企業、95名個人。
“第二批‘黑名單’在數量上比第一批大幅增加,進一步加大了對行賄行為的曝光力度。”湖南省紀委監委秘書長羅智斌介紹,行賄數額巨大,多次行賄、不知收斂,以及行賄手段較為惡劣的市場主體,是“黑名單”重點曝光對象。
羅智斌表示,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的相關實施辦法正在研究制定中。除刑事、行政等方面懲處外,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和個人還將面臨為期一年的多部門聯合懲戒,包括被限制從事招投標活動、取消享受財政補貼資格、強化稅收監控管理和提高貸款利率等。
甘肅省建設的全省行賄人信息庫,收錄了2018年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涉嫌行賄人員信息和原檢察機關管理的2015年至2017年行賄人員信息,共計1500余條。“通過行賄人信息庫,紀檢監察機關可以更精準快捷地掌握行賄人員情況,為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廉政意見回復、地區行業政治生態研判提供便利和依據。”該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當前,腐蝕和反腐蝕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高壓態勢和頂風作案并存,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傳統腐敗和新型腐敗交織,風險挑戰和腐敗問題關聯。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堅決防范各種利益集團“圍獵”和綁架領導干部。《意見》明確要求,探索推行行賄人“黑名單”制度,要加大查處行賄的宣傳力度,通報曝光典型案例,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彰顯對賄賂零容忍的堅定決心,在全社會倡導廉潔守法理念。如此一來,對行賄者而言,違法成本無疑將大幅提高,付出的代價遠不止于被追究刑事責任,還將長期影響自己的信譽與生活。可以說,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公布行賄“黑名單”大有可為。
312650190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