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正風反腐的高壓態勢下,我國的反腐敗斗爭取得歷史性成就,受到世人矚目,政治生態、社會風氣為之煥然一新。但反腐敗沒有休止符,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存量還未清底,增量仍有發生。究其原因,除了受賄者貪欲作祟信念不堅,行賄者處心積慮投其所好,不擇手段地“腐蝕”“圍獵”黨員干部同樣不可忽視。行賄是目前賄賂犯罪發生的主要源頭。
行賄不查,受賄不止。在賄賂犯罪中,行賄受賄相伴而生,需要一同遏制。今年9月份,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會同有關單位聯合印發了《意見》,明確提出建立行賄人“黑名單”制度,對進一步推進受賄行賄一起查做出部署。這對于進一步凈化政治生態、優化營商環境,實現腐敗問題標本兼治、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權錢交易,壞了“權”也亂了“錢”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現代社會有序運行依賴的是規則法度,而規則法度最需要的便是公平、公正、公開;“公生明,廉生威。”規則的制定與執行必須合理合法、公正無私,才能使政治修明、社會清朗,而公職人員必須保持清正廉潔,才能使人民敬畏法度、尊重規則。只有如此,黨紀國法才能有威嚴,社會規則才真正有意義。
規則秩序的確立、維護需要持之以恒,但它被破壞起來卻很容易,少數腐敗帶來的“特權”“例外”就會毀了規則的公信力與執行度。而從許多貪腐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個落馬貪官的背后,往往不乏長袖善舞之輩。他們有的塞紅包、送禮品、給車給房,進行簡單直接的金錢攻勢;有的“不怕領導有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陪領導玩、捧領導場,一步步勾起領導干部的貪心邪念;還有的從領導的親人朋友入手,大打感情牌、人情牌,模糊原則底線,“溫水煮青蛙”直至積重難返,賄賂方法可謂花樣百出、不一而足。“我們就是獵人,這些領導就是獵物”,在反腐警示宣傳片《圍獵:行賄者說》中,行賄者暴露出他們的真實面目。
沒有無緣無故的逢迎賄賂,行賄者挖空心思地“腐蝕”“圍獵”黨員干部,是將賄賂視為“投資”,以為可以“一本萬利”。事實上,通過各種腐敗案件我們也可以看到,賄賂往往發生在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競爭激烈的行業、領域,圍獵者們有的以行賄方式獲取工程項目,有的靠賄賂違規獲取資質,還有的以“關系”“手段”打壓競爭者,欺行霸市,甚至形成壟斷地位,嚴重地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市場規則。
行賄者“腐蝕”“圍獵”,勾起的是黨員干部的貪欲和私心,侵犯的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廉潔性;權錢交易,則玷污了人民授予的神圣的公權力,使之淪為私器,這既持續損害黨的執政基礎,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經濟運行正常的規則秩序,使營商環境惡化、社會風氣敗壞。

正道彰,則歪風邪氣斂;而如果歪風刮得盛、邪道走得通,潛規則的信奉者得不到懲戒,那么正常的社會秩序就難以維系,社會經濟更無法良性發展。這次《意見》的發布,明確提出建立行賄人“黑名單”制度,推進行賄受賄一起查,就是要有理、有力、有方法地懲戒那些不守規則、破壞規則、奉行潛規則之人。行賄受賄相伴而生,既然他們蛇鼠一窩,那就要把他們一窩端。
令“圍獵者”食惡果,讓“守法者”不吃虧
公平競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賄賂腐敗破壞了公平,那么打擊賄賂腐敗就需要維護公平,就需要“懲惡揚善”,“懲惡”就是要讓行賄走歪路的“圍獵者”自食惡果;而“揚善”就是要讓遵守市場規則、創新擔當、踏實發展的企業省心省力,為他們做好服務。這其中,“懲惡”的功能由“行賄受賄一起查”主體執行,而“揚善”則是推進“行賄受賄一起查”所必須配套好的措施。
客觀來看,行賄者之所以肆無忌憚,敢于“腐蝕”“圍獵”黨員干部,除了利益驅使,也與其法治意識淡薄以及過去重受賄、輕行賄打擊失衡有關。相比于賄賂所帶來的壓倒性競爭優勢和巨大的不正當利益,行賄的成本太低,所承擔的后果太輕了。
此外,很多行賄者都是民營企業的經營者,對當地的經濟指標和就業率貢獻較大,在實踐中容易出現“兩難”局面。一些人據此就認為,嚴厲查處行賄會影響企業經營和當地經濟發展,甚至主張對行賄犯罪網開一面。這是完全錯誤的認識。犯罪必須查處,這屬于原則問題。通過查處企業行賄,還能強化企業合規意識,打造親清政商關系,優化營商環境,消除經濟潛在風險,促進市場有序經營,這才是確保黨和國家的經濟建設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應循之道。
近些年來,隨著正風反腐的持續發力,黨和國家對行賄違法犯罪日益重視,打擊力度也在不斷加大。黨的十九大以來,從黨中央到地方,多次明確提出“行賄受賄一起查”,建立行賄人“黑名單”制度也早有試點,證明了行之有效。直至此次《意見》出臺,該文件明確提出建立行賄人“黑名單”制度,使“行賄受賄一起查”更上一個臺階。
建立行賄人“黑名單”制度可以有效起到預警和懲戒的效果。行賄者的目的是獲取利益,其所付出的部分,想得到更多的回報。因此,相比行政罰款,取消市場參與、資質吊銷、評級下降、關閉融資通道等懲罰措施,令行賄者無法繼續參與這些市場行為,從而失去獲利機會,使其更有切膚之痛。而且,將行賄者甄別出來并施以市場制裁,這同樣也是給守法者一個交代,可以避免社會不良風氣的形成。建立行賄人“黑名單”制度可謂打中了“圍獵者”的“七寸”。
此外,除了懲治行賄者,還需要保護好、服務好遵紀守法的市場主體,持續優化市場營商環境。一方面是要做好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工作,管理好市場秩序;另一方面,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官本位”思想,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一起查,需要依規依紀依法
要推進“行賄受賄一起查”,維護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優化營商環境,首先就需要查處、懲戒行為本身嚴格地依規、依紀、依法,而且要不斷完善相關制度規定、法律紀律。
在“行賄受賄一起查”具體實踐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寬嚴相濟的原則,貫通紀法情理,審慎穩妥處理好嚴查行賄與保護權益的關系。綜合考慮涉案領域、案件性質、認罪態度、歷史成因等具體情況,做到在打擊對象上有所區分,該懲治的不輕易放過、不該懲治的不隨意擴大。要精準、審慎地打擊行賄違法犯罪,避免濫用限制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措施,避免在事實查清之前對企業造成影響。既要嚴懲行賄人,也要充分保障涉案企業及其人員合法的人身和財產權益,保障企業合法經營。
更重要的是,推進“行賄受賄一起查”,建立行賄人“黑名單”制度,還需要規范化、法治化,并進一步加以完善。在探索階段,做好先行先試工作,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形成制度性規定后再全面鋪開。下一步,需要做好信息錄入和共享工作,逐步建立全國、全行業的及時、準確、全面的行賄人信息庫、“黑名單”。最后,建立行賄人“黑名單”制度需要明確懲戒標準、力度、期限,并完善退出機制。“行賄受賄一起查”是為了打擊賄賂犯罪,維護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本身是通過打擊行賄來管好“權”,不能因濫用而使之成為新的濫權。
受賄行賄就該一起查。這既是法治的呼喚,也是人民的期盼;這既是反腐倡廉的需要,也是維護公平正義、確保社會經濟良性發展的需要。《意見》的出臺,基于現實、順應民心,重原則、講科學,“行賄受賄一起查”一定能實現腐敗問題標本兼治、維護良好社會經濟秩序。
358050190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