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紹武 曾雄昊
最近,我們圍繞系統治理年輕干部違紀違法問題開展調研,調研發現,有些年輕干部違紀違法特征明顯、典型突出。
數據分析顯示,年輕干部違紀違法領域清晰:從年齡階段看,年輕干部首次違紀違法平均年齡為32.3歲,低齡化“窗口期”較明顯,任職當年和前后2年成為違紀違法“高峰期”。從工作所處位置看,一般干部和鎮街農村基層一線被查處的年輕干部占比較高,成為重點圍獵對象和直接責任者。從部門類型看,執法部門年輕干部違紀比例占比較高,目前對執法領域的有效監督短板明顯。從職務違法看,被查處的年輕干部中,貪污賄賂、濫用職權占職務犯罪類的近80%;科級干部職務違法犯罪中,濫用職權行為占65.2%,年輕干部權力尋租現象仍較突出。
年輕干部違紀違法原因分析
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導致一些年輕干部心理失衡。一是價值觀念偏航,現今社會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沖擊了主流價值觀,部分年輕干部只關注官職大小、升遷快慢,不注重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深陷功利畸形的泥潭難以自拔。二是自警能力偏弱,個別年輕干部平時不加強自身修養,走上重要崗位后,內心極速膨脹,自我反思和警醒能力逐步喪失,成為被圍獵對象。三是物欲妄念偏高,部分年輕干部心性不定,不能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在攀比心理和補償心理雙重影響下,一旦外界出現誘惑,心理防線便立刻崩塌。
社會環境良莠參差,導致一些年輕干部隨波逐流。一是被“人情文化”裹挾,一些年輕干部被功利化人際交往、人情世故所影響,被朋友、親情互幫互助觀念所誤導,不懂得拒絕,利用職權“予人方便”引發“破窗效應”。二是被“信息繭房”禁錮,一些網絡平臺精準集中推送價值觀扭曲的信息,堵塞了信息交互渠道,部分年輕干部長期沉浸在相對封閉的信息圈而不自知,甚至沉迷于惡俗事務無法自拔。三是部分年輕干部承壓能力弱,面對復雜工作環境或急難險重任務時,不想主動承擔工作責任,喪失年輕人應有的活力和激情。
制度短板補齊不足,導致一些年輕干部履職任性。一是設置虛化,各職能部門有的制度規范存在年久失效、職權不清等問題,不能很好地發揮約束懲戒規范效用。二是執行走樣,一些單位的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或個人手中,部分領導干部執行制度“趨利避害”,制度的剛性約束力被有意無意消解,“唯上是從”成為個別單位的常態。三是內控薄弱,一些行業的規則意識不強,內部約束形同虛設,甚至企圖護短遮丑、蒙混過關,沒有及時排查隱患,容易小問題釀成大風險。
權力監管盲區難消,導致一些年輕干部受制約能力弱化。一是組織關注不到位,部分單位“重業績輕管理”培養思路較重,激勵干事創業流于形式,部分年輕干部長期沒有得到組織關注,產生消極怠工情緒,甚至怨憤不平,自我放棄。二是崗位盯防不到位,年輕干部多數學歷高或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熟悉掌握部門核心業務,在監督合力尚未有效形成時,便容易趁機利用“業務壁壘”尋找崗位漏洞,監守自盜。三是日常把控不到位,日常監督多聚焦于“看表面、看出勤、看重點崗位、看關鍵環節”,年輕干部的一些小錯、不良嗜好容易被忽視。
持續高壓懲治,突出一體推進“三不”的靶向治療
抓實政治體檢。探索實施黨員年輕干部全覆蓋、任職全過程、分類差異化的經常性政治體檢,常態清洗黨員年輕干部的“政治病菌”。細化政治立場、政治態度、政治擔當等指標;針對黨員年輕干部進行量化檢測,實行常規檢、專項檢、特護檢,形成“政治體檢報告單”。健全整改評估督查追責、個人政治體檢檔案等機制,把政治體檢作為干部考察、政治生態分析、廉政意見回復的重要依據。
突出重點難點。聚焦權力集中、資金密集的重點領域、重點崗位監督,加大政法、稅務等系統典型專業案件查辦力度,把握年輕干部傍權借勢規律,嚴查“小官巨貪”??茖W運用“四種形態”,綜合評估“罪罰相適應”問題。重點關注編外人員等年輕干部相對集中的崗位群體,加強微信紅包、網絡賭博、網絡游戲、信息網絡等關聯案件查處。
關注基層一線。聚焦權力運行流程、自由裁量權行使、特定關系人利益輸出和對外窗口形象等關鍵點,多源融合信訪舉報、輿情監測等信息,定期研判掌握執法權審批權的執法人員、窗口服務人員等一線年輕干部“微腐敗”行為。
鞏固警示震懾。集中組織年輕干部觀看職務犯罪庭審、與紀檢監察和司法人員交流等活動。以紀律教育月等為載體,與同級黨校聯合打造“精品廉政課”,開展案例教學、紀法講壇等,分層次分階段進行典型案例剖析。加大紀檢監察機關與宣傳部門的協調聯動,發揮融媒體矩陣效應,主動設置關聯話題,采用新媒體、新技術、新形式等傳播形態,占領微信、抖音等輿論“主陣地”,讓警示教育成為日常“小貼士”。
提升監督質效,筑牢一體推進“三不”的銅墻鐵壁
明確職權邊界。在政府職責體系框架下,統籌協同厘清各方職責,動態調整權責清單,突出責任主體和負面清單,確保權責一致、公開透明,防止責任“層層加碼”,破除“職責同構”困境。規范行使立法職權,防止“屬地管理責任”“一線直接責任”成為“無限責任”,避免基層和一線年輕干部被集中問責、重復追責。
強化制度執行。引入第三方評估力量,建立健全直觀高效的制度運行評價機制和責任機制,逐步健全各行業領域制度體系。修訂完善實用性強的“小切口”“小快靈”“小特精”制度,準確理解精準執行,不搞“一刀切”,糾正“牛欄關貓”制度問題。動態梳理系統性、行業性風險點和風險傳導模式,減少流程出口及岔口,完善崗位說明書、風險責任清單,為年輕干部提供“一看就會、一做就對”的“避坑指南”。
推進智慧監督。依托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手段,打通權、財、物高度集中,權利運行風險突出,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領域的數據壁壘,如發改、衛健、教育、醫保、人社、生態環境等市直部門可作為首批試點。發揮大數據、AI技術在班子配備效果預評估、政治生態分析、干部畫像等業務領域的優勢,個性化定制推廣廉政風險預警、警示教育地圖等產品作用,讓“數據變證據”走深、讓“云計算當偵探”走實。
貫通監督條塊??偨Y聯動監督成效,“嵌入式”“點穴式”監督方式方法,形成“有開始、有跟進、有結果、有回頭”的廉政監督專班機制。堅持監督的首責,保持查案的震懾,落實好以“室組”聯動監督、“室組地”聯合辦案、監督室跟進監督推動巡察整改等工作模式。探索建立監督“信息池”,匯集組織、政法、審計等部門信息,健全優化廉政檔案管理、政治生態評價、監督流程監控、成果共享聯動等功能完善的閉環監督體系,推動有形覆蓋向有效監督轉化。
倡導修身慎行,砥礪一體推進“三不”的初心使命
堅持正心立德。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利用支部會、讀書會、學習強國等載體,準確理解黨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時常打掃思想上的塵埃、檢視作風弊病、糾正行為偏差,引導年輕干部走出舒適區。
匡正社風民俗。從傳統習俗中挖掘當代價值,讓“酒文化”等消極歪風退出舞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合紅色資源和“身邊好人”等元素,以深度解讀主流價值觀內涵引領廉政教育,減少“成功學”“有錢萬能”等錯誤思潮對年輕干部的侵蝕沖擊。用好“惠幫辦”專窗功能,發揮首席服務官品牌作用,優化營商環境,讓新風正氣不斷充盈。把廉潔文化納入文化建設規劃,打造同廉政文化互動共建的廉潔文化建設品牌,遏制消極負面價值觀蔓延。
淳化家風和孝。提煉總結干部家訪、致家屬的一封信、“夫人懇談會”等有效舉措,形成單位與家屬信息共享機制,引導家屬吹好“枕邊風”、爭做賢內助。了解掌握年輕干部8小時以外的活動情況,持續凈化“三圈”,通過案例復盤、數據推演,引導算清“一人犯錯,家人牽連”的“損失賬”。組織開展“紅色家風傳承清廉力量”“家訓編撰誦讀”“廉言微語”等讀書沙龍、知識競賽活動,使和孝廉勤等理念入腦入心。
謹記修身守正。結合作風提升建設等工作,引導年輕干部探究“修己以安百姓”的心性追求,把修身作為立身處世、立德為政之本。匯總整理典型案例“思想蛻變滑坡”等細節,專題策劃組稿宣傳,引導年輕干部反省“心為物役”的羈絆,強化“慎念慎行、以腐為恥”的理念。探索“數豆正心”強自律、“修身積分制”嘉善行等舉措,在日常生活點滴中不斷修正自己,促使年輕干部破除私欲妄念失控的“心中賊”,將被動他律升華為自律良知。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惠州市紀委監委)
37885019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