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健
開國中將王必成以善打硬仗惡仗著稱,曾被老百姓尊稱為“王老虎”。由于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一副不茍言笑的樣子,讓人感到難以接近,因此,一些人稱他是“冷面將軍”。其實,通過一些真實的故事,我們便能看到一個公私分明、戰友情深、靈魂深處散發著“熱”的人。
王必成的女兒王蘇炎回憶:“我的父親沒有給我留下億萬家產,但是他給我留下一件很珍貴的東西——一個杯子?!?960年的夏天,王蘇炎考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她把這個喜訊告訴正在吃飯的王必成,王必成只說了聲“好”,其他再也沒說什么。吃完飯,王必成把自己正在用的一只杯子遞給王蘇炎。這個杯子是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贈送的,杯子的一面寫著“贈給最可愛的人”,另一面寫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王蘇炎知道這是父親對她的一份褒獎,希望她努力學習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雖然父親從不把對她們的愛表露出來,然而父親心底卻深深地埋藏著對子女的慈愛。
王必成在公與私上分得很清,他給自己的家人制定了“五不許”:不許參政;不許到秘書辦公室看文件;不許以他的名義辦任何事情;不許乘坐配給他的汽車;不許搞特殊化。然而,王必成對革命戰爭年代犧牲的烈士的子女卻有著另一番“熱”。王必成擔任新四軍指揮員時,有個叫劉別生的部下在一次戰斗中犧牲了。新中國成立后,劉別生的次子劉新在上海讀書。有一天晚上,劉新突然肚子疼得厲害,要緊急送醫院,但晚上找車很困難,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劉別生遺孀蘇迪給王必成打電話求助。王必成知道后,立刻讓司機開車送劉新去醫院。王必成的專車,他自己家的幾個子女可從來都沒有坐過,天大的急事也不行,這是王必成定下的“五不許”規矩之一。司機出發后,王必成沒有去休息,而是一直守在電話旁等消息,直到劉新手術成功,王必成才去休息了一會兒。

作為軍隊高級領導干部,王必成幾十年都保持著一桌、一椅、一碗干飯、兩碟小菜的飲食習慣,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王必成非常厭惡奢靡和腐敗,由此鬧出了不少“罷宴風波”。一次,王必成去遵義調研,負責接待的領導精心準備了好酒好菜,想著一定要讓他嘗嘗當地特色菜肴。王必成看到這一桌子菜,什么話也沒說,直接轉身就走,弄得接待的領導當場就懵了。王必成的秘書瞬間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趕緊讓他們把這桌子菜給撤了,換成四菜一湯。等到當地的領導按照要求重新做了,王必成才吃了飯。
王必成的原則性極強。不按照規矩辦事,他就會直接給“冷臉”,誰的面子也不會給。王必成一次到云南視察工作,盡管秘書提前給當地的領導打招呼一定要“四菜一湯”;但當地的領導還是安排了豐盛的酒席。王必成看到后直接嚴厲批評:“現在國家依然很困難,我們才過了幾天安穩日子,便把之前的辛苦全部忘記了嗎?吃什么不是吃?”說得那位領導無地自容。
很多人都認為王必成人情世故方面很“冷”,其實不知他也有非?!盁帷钡囊幻妗R粭l打滿補丁的毛毯,王必成用了四十九年。僅僅是因為節約嗎?不是,只因這是戰友的遺物。徐緒奎比王必成小三歲,1938年后一直都是與王必成并肩作戰的戰友和得力助手。王必成擔任新四軍第2縱隊司令員,徐緒奎擔任新四軍第2縱隊9團的團長。1940年9月,在與國民黨軍韓德勤部作戰中,徐緒奎不幸犧牲。作戰前,徐緒奎曾叮囑自己的部下一定要將這條毛毯交到王必成手中。
這條毛毯是徐緒奎在拔除日偽窩點時繳獲的戰利品,王必成拿到后熱淚盈眶。自此以后,無論到哪里,王必成都帶著它。就這樣,毛毯破了,就補補繼續用;時間久了,補丁都打了十幾個,一條毛毯本來也沒多大,補丁都要打滿了,但還是舍不得扔。這條毛毯一直陪伴著王必成,直到其逝世。
這就是一名開國將軍的“冷”與“熱”,它折射出一名共產黨人的可貴的品德,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307250190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