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凈?李靜和
【摘要】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給地方院校工科專業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同時地方院校工科專業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也面臨了極大的挑戰。基于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物探方向)專業英語案例分析,文章提出了設計與實踐實戰式一致的三個由簡單到復雜的訓練項目,結合課程訓練環節的跟蹤反饋,開展專業英語課程實戰式教學研究。文章研究成果可通過變換不同工科專業領域對應的訓練項目即可推廣至其他工科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具有較強的推廣性。
【關鍵詞】一流本科課程;專業英語;實戰式教學
【作者簡介】張玉凈(1987-),女,漢族,湖北荊門人,桂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實習研究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科專業教學新方法、新模式;通訊作者:李靜和(1985-),男,漢族,廣西貴港人,桂林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課程與教學新模式。
【基金項目】本研究受桂林理工大學教學改革項目“基于智慧教室的物探數據處理與解釋課程‘N+1’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編號:56),桂林理工大學校級一流課程培育項目“地球物理數據處理與解釋”(編號:10)經費聯合資助。
一、引言
早在2019年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點》明確指出,第二階段工作將全面開啟“六卓越一拔尖”計劃,明確“一流本科課程”作為其中重點建設方向之一。同年10月,“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具體意見正式由教育部公布,并發布了詳細的推薦選拔條件通知。實施意見指出,未來三年需要建設“一流本科課程”兩萬門(國家級、省部級各一萬門,簡稱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使得課程適應當前時代要求,讓課程優起來、學生忙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等。同時,堅持課程目標堅持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的建設目標。課程則強調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優化重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破除課程千校一面等基本建設內容。可見,未來課程教學改革需要契合國家“雙一流”大趨勢,因“專業”制宜探索課程教學改革方向。
通過結合所需應用基礎理論知識(如物理、數學及化學等),工科專業注重培養學生在生產實踐中學習并積累應用技術領域所需的經驗和技能。對于工科專業學生而言,作為語言類課程的專業英語是專業知識和實踐應用中間必不可少的紐帶。隨著國際化的科研和生產活動不斷有序地推進,人們越來越關注工科專業英語課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專業領域內,甚少文獻發表關于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探索方面成果,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強度需要不斷增強。如本專業英語被當做邊緣課程對待,學生視為不重要課程,教師授課過程興趣不高,即學生與教師的角度對專業英語的定位和作用不清,授課效果不佳。再如,地方獨立院校由于學生學習水平有限、教學條件有限,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流于理論化,迫切需要跟進時代腳步,進行教學改革。可見,諸如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工科院校在國家“雙一流”“雙萬計劃”等建設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工科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效果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桂林理工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物探)專業由該校早期的應用地球物理勘探專業發展而來。作為西南邊陲偏遠地方院校,本專業早期發展緩慢,1993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2013、2014年分別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建設。近年來,本專業逆境突破,于2009年獲國家級特色專業,2013年獲廣西優勢特色重點學科,2016年獲廣西高校優質本科專業,2018-2019年期間入選廣西一流學科,并通過了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然而,由于地方院校的發展水平和財政資助差異明顯,桂林理工大學勘技專業未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專業行列。隨著國家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項目建設的持續推進,各地高校和學科為自身的發展和改革鉚足了干勁兒,但由于自身積累薄弱及資助力度問題,本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未入選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建設項目。為了提高本專業學科與課程參與國家建設項目的競爭力,本文進行了“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背景下物探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探索。
二、課程實例分析
以桂林理工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為例,當前本課程設置課時時長為32個學時,課程性質定義為專業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通過設置大綱教學內容及任務,學生進行本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掌握與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物理學方向)相關的專業詞匯與術語;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包括地震學、重力學、地磁學、地電學、地熱學等學科的英語常用詞匯與術語,同時,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介紹英文寫作的基本常識,訓練學生用英文寫作的基本技能。而傳統的專業英語課程授課大多采用課堂講授,以講授式、啟發式教學為主。可見,物探專業英語課程設計的核心主要以“專業知識(即勘探方法)”為主,將詞匯、術語(專業方面)與專業實例有機融合,開展課程教學主體單一的設定為專業教師;當前部分地方高校工科專業英語課程教學中,上述傳統模式或許是普遍存在的教學模式。因而,對照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致力于讓課程優起來、學生忙起來、效果實起來的目標,物探專業英語課程仍有較大提升的空間。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了解工科專業英語課程對于學生學習興趣、上課的積極性問題。采用問卷星調查工具,編制了關于授課前期,學生對本專業英語課程的了解程度、期望教學模式及積極性等問題,發布問卷27份,回收有效問卷25份,問卷有效率達93%。在對授課前期學生對教師將采用的授課模式調查結果表明,盡管有90%的學生自身提前了解或從高年級同學了解專業英語的用處,仍有10%的學生不清楚為何需要選修專業英語課程及其用處何在,僅僅了解到此課程是必修課,所以選修了課程。同時,92%的學生認為,教師將傳統專業知識與傳統語言課程教學方法相結合開展課程教學。這種與其他基礎語言課程(大學英語、日語等)授課十分類似的教學模式效果調查發現,86%的學生認為,教授內容、教授時段分離的傳統教授模式不可避免的學生的認知程度及應用效果存在諸多局限性;還有9%的學生認為,上述教學模式難以將語言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可見,專業英語課程授課前期,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定位及作用不甚了解,慣用傳統基礎語言授課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及上課積極性,即缺乏實戰式學習的興趣,因而必然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三、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基于上述課程實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工科專業英語課程實戰式教學模式。本文提出的新教學模式及教學理念在于“實戰式”,即通過本課程學習之后,能夠結合外部字典實現自由的理解他人觀點及表達個人觀點等專業學科英語交流活動。為探索實現上述教學理念,實戰式教學模式分為三個環節:專業化英文自我介紹、專業英文文獻讀寫及專業英文報告匯報,每個環節允許同學之間互相提問,記入平時考勤分。新型教學模式實際實踐過程中,以專業詞匯和專業術語為基礎,每次課程先按完全外語授課,并配合授課過程提問及回答問題環節,記相應平時考勤分。
其中,專業英文自我介紹設置為實戰式第一環節,特點為實施過程相對簡單(主要指難度較低、容易實現),設置時期為課程授課完成三分之一階段,進而首先激發學生興趣還好,由于在自我介紹中完成度較好(獲得自信),學生參與度大大提高,而簡單的專業名稱、專業術語等專業英語基礎知識等到不斷訓練。期中階段則實施英文專業語句翻譯中文,階段性考核所需專業知識。當授課完成三分之二的工作量,專業英文文獻讀寫被設置為第二環節開展,基于事先準備的一篇本專業外文文獻或其他資料(由學生自行選取),現場給其他同學進行中文介紹,在此過程中,學生專業英語技能得到訓練,進而可提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專業英文文獻讀寫需要的反應能力及過硬的專業英語知識在第一環節(獲得自信)之后,再次得到訓練鞏固。在前述兩個環節積累專業詞匯和術語、實戰式訓練之后,學生運用專業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及理解他人觀點的初步能力大大提高。因而,第三環節設置為專業英文報告匯報,其設置時期為期末,匯報形式為多媒體(不限定),材料則為自行選取專業文獻資料(一般與第二環節選取資料一致,此環節更深入、具體理解外文文獻),按自己的理解思路完全實戰式全英文匯報,教師與其他學生隨時英文提問,匯報學生需要英文解答。期末考試設置為中文專業語句翻譯為英文,記入期末考核,視為新型工科專業英語課程實戰式教學完成。經過新型教學過程之后,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得到實戰式訓練,而最終的總評,由各個環節訓練、鞏固得到真正投入、領會、實用。
對于新型專業英語課程實戰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在課程結束之后采用問卷星調查工具進行了調研(與上述調查問卷為同一次發布)。對于新型教學模式的第一個環節(專業化英文自我介紹)實施效果,87%的學生認為,效果較好,可以激發課程積極性,想表達自己的想法;75%的學生認為,專業英語口語得到了鍛煉,效果不錯。80%的學生認為,第二環節的實施激發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的目的;還有78%的學生認為,模擬了實際應用場景,是個較好的模式,積極性得到再次提高,找到學習的動力。第三環節的效果調查表明,75%的學生鍛煉了專業英語綜合能力,效果較好,想要嘗試;67%的學生認為,三個環節之間銜接較好,若前面兩個環節沒有投入,第三環節難以完成相應訓練內容。可見,新型實戰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受到了學生一致好評,也獲得了學生的認可。最終,本次新型教學模式實施班級與往屆班級(傳統教學模式)總評成績(等級制)。可見,新型實戰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將優秀比例提高了15%,中等比例降低了10%,及格比例降低了5%,總體上,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本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實戰式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探索實踐效果。從本專業英語課程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而言,設計與實踐過程中實戰式一致的訓練環節是非常有必要的,從而讓課程優起來、讓學生忙起來、讓效果實起來。由于訓練項目針對每個同學的掌握程度不一致,教師需要投入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去跟蹤反饋學生的學習動態。本課程引入了各自學生導師(畢業導師制)共同參與教學改革(主要指導學生選取文獻資料、PPT制作等),很好了分擔本人授課教學的工作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教學改革模式經過切換不同工科專業所配套的專業知識訓練項目之后,即可應用到其他工科專業英語課程的授課過程,具有很強的普遍推廣性。
四、結語
本文提出了工科專業英語課程實戰式教學模式。基于桂林理工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實例分析,指出傳統專業知識與英語詞匯、術語及句式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讓課程優起來、讓學生忙起來、讓效果實起來的目的。通過設計與實踐過程中實戰式一致的訓練環節,學生從簡單到復雜、由容易實現項目到綜合能力考核的參與訓練環節是有必要的。采用問卷調查工具調研了學生授課過程、結課后對本新型教學模式實施效果,結合本次授課班級與往屆班級課程成績對比,表明本文提出的專業英語課程實戰式教學是有效的,并具有很強的推廣性。
參考文獻:
[1]李靜和,張玉凈.工科專業英語課程思政內容教學探索——桂林理工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23-24.
300650033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