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茂展 巨李娜

摘 ?要: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之一,在于燃煤鍋爐細微顆粒排放負荷較大,需采取濕式除塵器去除氣體酸霧與細顆粒物。基于此,文章主要以濕式除塵器模型為切入點,從除塵風量、過濾單元及脫水單元這幾方面出發,對濕式除塵器性能進行優化設計,測試結果滿足過濾要求,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濕式除塵器;除塵效率;過濾;優化設計
引言
我國作為能源消費與生產大國,經濟發展下電力工業穩定、持續的增長,煤炭逐漸在發電與一次能源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預計2050年一次能源中煤炭占比超過50%。而煤炭不完全燃燒會有諸多環境污染物產生,對人類健康及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特別是細顆粒物污染成為形成灰霾天氣、降低大氣能見度的最主要原因。濕式除塵器作為處理顆粒與粉塵的重要設備,能夠去除含濕氣體的酸霧、粉塵等,為提高處理效率,需優化濕式除塵器設計,以改進現有設備的不足。
一、濕式除塵器模型
某公司熱電二期工程中,鍋爐濕式除塵器為2*150t/h物理模型見圖1。主要是根據除塵器裝置,應用Gambit2.4.6完成繪制,建立物理模型的尺寸、結構嚴格參照反應器與設備CAD圖紙資料。
根據除塵器圖紙,簡化除塵器便于建模,其簡化內容為不考慮鋼支撐細微結構,忽略內部鋼支撐結構,接口均采取無縫連接。根據物理模型劃分網絡,構建網絡模型。濕式除塵器多孔介質與主體部分應用結構化網絡,進出口部分選用結構化網絡填充,多孔板安裝的復雜空間則采取非結構網絡劃分。考慮計算機運算能力、計算精度,加密處理陽極板安裝區域,其余網格密度較小,網格質量經過檢查符合要求。
二、濕式除塵器性能優化設計
除塵過程中,濕式除塵器關鍵環節是除塵風量、脫水降塵與過濾除塵,需以此為研究重點,進行性能優化設計。
1.除塵風量設計
濕式除塵器在工作過程中,除塵風量對于工作效率、質量具有直接影響,控制室內溫度23℃,大氣壓744.9mmHg下,按照進口處氣體混塵產塵,通過風量調節閥調節,改變除塵器進口風速,按照風速確定粉塵濃度,通過計算公式獲得除塵器除塵效率,以此明確進口風速與除塵效率的變化規律。為直觀形象描述不同風量下除塵器除塵效率與出口粉塵濃度,繪制示意圖見圖2。
以此可知,除塵器進風口速度增加,出口粉塵濃度減少,風速超過13.6m/s后粉塵出口濃度增加,為保證除塵效果良好,需綜合考慮除塵效率、出口粉塵濃度曲線,控制除塵器風速為13.6-14.5m/s,控制除塵器處理量為4700-5011m3/h,提高除塵效果,除塵效率超過99.89%。
2.過濾單元設計
濕式除塵器在過濾布置中,其處于風機與噴霧單元之間,為負壓除塵模式,此種模式除塵與噴霧霧滴接觸時間較短,霧滴與粉塵未充分混合就已經達到過濾單元,主要是依靠過濾單元中通過噴霧形成水膜攔截粉塵,預濕潤較短,達到過濾單元前,霧滴捕捉粉塵不足,降低了除塵效率。而正壓除塵方式,可有效彌補負壓除塵霧滴與粉塵接觸短的問題,過濾單元處于風機后,通過風機對噴霧霧滴和粉塵高速混合攪拌,能夠達到良好霧滴霧化效果,有助于粉塵捕捉,予以霧滴粉塵捕捉時間,以過濾單元攔截,可提高除塵效率。并且,過濾單元能夠凝聚小顆粒霧滴為大顆粒霧滴,安裝在風機后可提高脫水效率。在驗證過程中,根據負壓除塵、正壓除塵布置方式,其他條件相同展開試驗(見表1)。
以此可知,相較于負壓除塵,正壓除塵效率、脫水效率較為優秀,但在工藝流程中,含塵氣流需經過風機后過濾,易磨損風機,不適宜強腐蝕性、顆粒粗的氣流除塵。根據現場使用情況,熱電工作中粉塵多為煙塵、煤塵,不具有腐蝕性,且配套工藝中,前端吸塵罩有骨架風筒與大顆粒阻攔網,能夠在該階段沉降大顆粒粉塵,通過攔截網實現二次攔截,所以該工程可選用正壓除塵方式。
而在過濾網設計中,原本采取單層不銹鋼過濾網,受到顆粒物與風速的作用,易造成過濾網損壞,平均應用周期為1個月,孔隙是610μm,可攔截較大粉塵顆粒,小顆粒粉塵攔截率不高。多層組合過濾網能夠高效攔截粉塵,由間隔結構層與多層過濾網構成,可分級攔截粒徑不同的粉塵,結構層具有增加使用周期,加強過濾強度的作用,保持過濾網固定間隙,以免粉塵夾雜于過濾網中堵塞過濾單元。而不同過濾網層數受到風速不同,除塵效率和阻力不同,經過分析可知,風速越高,阻力越大,降低了除塵效率,過濾網層數多,則除塵效率也有所提高,根據綜合考慮,過濾網選擇初級濾網1層+精細濾網2層的組合模式。
3.脫水單元設計
在除塵器中,脫水單元作為最后降塵環節,能夠在脫水器下將塵霧滴下變成塵水,將其流出除塵器,以滿足除塵效果。濕式除塵器中旋流脫水應用廣泛,也是原本機型應用的結構,但外形尺寸、結構阻力較大,脫水效率不足,運行中出水口可見水霧較多。而波紋板脫水結構擁有小尺寸、脫水效率高特點,國內應用少,主要是研究波紋板性能少。因此,試驗中通過研究波紋板脫水器參數,測試不同風速下該設備脫水效率、設備阻力,獲得脫水速率、風速及阻力之間關系。以此可知,風速處于12.8-14.1m/s范圍時,脫水效率超過98.5%,風速低于12.8m/s或高于14.1m/s,降低了脫水效率,能夠在除塵器尾部看到諸多水霧,設計中風速越高,設備斷面積隨之減小,外形尺寸也減小,在風速設計中選擇14.1m/s,以達到良好脫水效率。
三、濕式除塵器性能測試
測試濕式除塵器性能,選用325目滑石粉為試驗粉塵,將其融于酒精后攪拌,做成載玻片,獲得粉塵粒徑分布,在發塵量4.7g/m3,水量13.5gal/min下測試14.1m/s的濕式除塵器效率,采樣時間為10min(見表2)。
以此可知,濕式除塵器在14.1m/s時,采樣效率分別是99.93%、99.72%、99.08%,平均效率是99.57%,而發塵量效率是99.54%、99.71%、99.14%,平均效率是99.46%,數據接近,表明結果準確性,其效率滿足工作要求。
總結:
綜上所述,在我國工業化進程推進下,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矛盾日益突出,增加了環保壓力,特別是部分地區嚴重的霧霾現象,阻礙出行。為此,應當結合濕式除塵器結構模型,通過多方面的優化設計,應用選擇初級濾網1層+精細濾網2層的組合,控制風速14.1m/s,其平均除塵效率達到99.46%,滿足工作要求。
參考文獻
[1] 李剛,王運敏,金龍哲.移動式礦用濕式振弦旋流除塵器的機理分析及實驗研究[J].金屬礦山,2019(09):167-171.
[2] 徐超,仲兆平.濕式電除塵器流場模擬與優化設計[J].電站系統工程,2018,34(05):9-12.
259450170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