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馬銘陽 高妍




科教要從娃娃抓起。加強青少年時期的科學創新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對于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實現新常態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真正在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不僅需要政策上的指引、社會各界的推動、科技工作者的付出,還需要相關企業的積極響應。

科學秀活動
泛文科教正是一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自身之力竭誠推動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助力青少年科學創新教育的企業。
泛文科教多年堅持的,正是抓住青少年強烈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在他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2020年12月9日,教育部一份答復函件引發廣泛關注。
在這份答復某全國政協委員《關于穩步推動編程教育納入我國基礎教學體系,著力培養數字化人才的提案》的函件中,教育部明確表示,“高度重視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已制定相關專門文件推動和規范編程教育發展,培養培訓能夠實施編程教育相關師資,將包括編程教育在內信息技術內容納入到中小學相關課程,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增強信息意識、發展計算思維、提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觀和責任感。”
這不是一份單純的函件,其中透露出了教育部門對包括信息素養在內的科學素養的極大重視及未來工作規劃。培養及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國家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開展,始終保持高度關注。
早在2006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發布的時候,就有“完善基礎教育階段的科技教育,增強中小學生的科學創新意識、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中小學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的要求。就在2020年9月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還專門強調:“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師資培訓
泛文科教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立。
泛文科教創立于2016年,專注3-14歲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課程的研發與教育培訓。
自創立以來,泛文科教順應國家戰略與時代發展教育需求,秉承科學創新教育從娃娃抓起的理念,以培養科學少兒、創新少兒為己任,以STME教育理論思想指導課程的研發與教學,歷經2年反復打磨,研發形成了“少兒科學探究”和“青少年人工智能編程”兩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課程體系,并正式推出。
2020年3月29日,蕭山實驗幼兒園大(一)班的小朋友們格外興奮。
這一天,泛文科教的小雪老師給小朋友們上了一堂有趣的科學課——“七彩小臺燈”。
通過ppt展示和趣味實驗操作,小雪老師引導孩子們感知電路、認識燈泡。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孩子們知道了讓燈泡亮起來的每個零部件的作用,了解了燈泡的科學原理,表現出了濃厚的科學興趣。
這是“少兒科學探究”課程中的一節,其對實驗課所展現出的“認知—感悟—興趣—創造—成長”的過程,正是泛文科教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教育課程的重要特色。
據介紹,“少兒科學探究”的課程內容與設計強調前瞻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是全階段課程設計,覆蓋幼兒中班到小學六年級,共10個級別272課。整個課程體系由“科學啟蒙”和“科學實踐”兩個階段組成,融合了物理、化學、生物、天文、數學、工程、信息等多學科知識。
課程設置以STEM教育理論思想為指導,人手一套實驗器材,采用老師知識引導+學生實驗操作的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實驗驗證、拓展創新五個環節完成課堂教學。其中,“科學啟蒙”注重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科學實踐”則在提升興趣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的科學知識,其已成為浙教版小學科學同步拓展課程,以鞏固、提高、拓展小學科學知識為教學目標。

國際機器人競技公開賽獲獎學員

科學秀
如此課程設置,既適合全日制學校的普及學習,又可作為校外教育機構的培訓之選。“青少年人工智能編程”課程的研發設置,同樣遵循這一原則。
該課程體系由“啟蒙”“入門”與“實踐”三個階段組成,共16冊500課。其中,啟蒙課程以樂高教具為載體,通過系列作品的搭建和互動交流,培養孩子的構建思維和創新興趣;入門課程以機器人為教具載體,通過編程指令讓機器人動起來,激發孩子對編程興趣的同時,讓孩子了解基礎電氣、電子部件與各種傳感器的功能認識;實踐課程則幫助孩子掌握電子電路和電子模塊的使用方法,用Scratch圖形化編程語言自主編程,運用計算機軟件控制相關硬件工程完成各項任務,學會簡單人工智能作品的設計與制作。
如此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系統,循序漸進,讓孩子始終保持高昂的科學興趣,在“游戲”的過程中實現科學素養的提升。
2018年以來,泛文科教相關課程已全面啟動推廣工作,深入開展教學實踐,并在實踐過程中完成課程體系的驗證與完善。
積極承辦、協辦各類科技競賽,承接科技社團活動及師資培訓,推出主題突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學秀、科學周等科普宣傳活動……泛文科教先后與杭州市科協、浙江省機器人協會、各中小學幼兒園、街道社區及各教育機構廣泛開展合作,已合作校區、機構250余家,社會反響強烈,得到孩子、家長、合作機構及相關部門的一致認可與好評,到2019年,已吸引了眾多公辦學校、科協組織和培訓機構前來考察、商談合作事宜。
“讓每個孩子都具有科學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享受極致的人工智能盛宴,讓未來智造者脫穎而出”,這是泛文科教創立的初衷,更是他們肩負的使命。他們期待著在更多的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也期待著與更多關心、支持青少年科學創新教育的同行異業們精誠合作,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