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延生 張 杰 王僧虎 郭 麗 牛偉濤 武麗娜 曹 萌
(邢臺學院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河北 邢臺 054001)
甘藍(Brassinca oleraceavar.emmifera)又稱為卷心菜、包菜、洋白菜,是十字花科蕓薹屬中能形成葉球的變種,是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8398 甘藍是利用8101-2-20-2 和8180-l-1-2-l 這2 個優良的自交不親和系雜交而成,葉球圓球形,結球緊實,單球重0.9 ~ l kg,葉質脆嫩,風味、品質俱佳,具有早熟、豐產等優良性狀,從定植到收獲50 d 左右,一般每667 m2的產量為3 300 ~ 3 800 kg。目前在我國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已經大面積示范推廣[1]。采用常規方法進行甘藍育種費時費力,而采用組織培養技術則耗時短且遺傳性狀穩定,因而,開展甘藍組織培養技術是培育甘藍新品種的一條有效途徑。1988 年,Horeau Netal 誘導出結球甘藍幼苗子葉的不定芽,由此鋪開了甘藍組織培養研究[2~5],但不同的激素濃度對不同甘藍的愈傷組織誘導情況不同。本研究以不帶胚軸的子葉為外植體誘導甘藍8398 愈傷組織,探索NAA、6-BA 在8398 甘藍愈傷組織誘導過程中的作用,為建立甘藍8398 快速培養體系奠定基礎。
1.1 試驗材料及藥品。甘藍8398 種子,要求籽粒飽滿,無機械損傷。藥品為6-芐氨基腺嘌呤(6-BA,98%)、萘乙酸(NAA,98%)、瓊脂粉(99%)、蔗糖,均為國產試劑。
1.2 試驗方法
1.2.1 獲取無菌幼苗。將甘藍8398 種子用清水浸泡25 min,先后在70%的乙醇和0.1%升汞溶液中分別浸泡40 s 和5 min,最后用無菌水漂洗3 次,接種到MS培養基上培養。培養條件為25 ℃2 ℃,16 h 光照/8 h 黑暗的光周期,照度2 000 Lx,培養室的濕度為70%~80%,20 d 后觀察幼苗的萌發情況。

表1 6 種不同激素濃度的培養基
1.2.2 愈傷組織的誘導。平展期的子葉作為外植體,大小約0.3 cm ×0.3 cm,分別接種在含有不同濃度NAA 和6-BA 配比的6 種MS 固體培養基(表1)上,每瓶20 粒,編號1~6。15 d 后觀察外植體的愈傷組織誘導率、大小、顏色、質地等指標,并由此結果確定出對于誘導8398 甘藍子葉期愈傷組織最合適的6-BA 和NAA 的濃度。

圖1 甘藍種子

圖2 甘藍子葉

圖3 愈傷組織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激素配比下誘導出的愈傷組織的特性差異明顯(表2),由此可以得出結論:8398甘藍的子葉在MS + 1.5 mg·L-16-BA + 0.1 mg·L-1NAA 和MS + 1.5 mg·L-16-BA + 0.15 mg·L-1NAA的培養基上能夠誘導出更多的愈傷組織。

表2 愈傷組織誘導結果
影響愈傷組織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激素及其配比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6]。本次試驗中用NAA、6-BA 這2 種生長激素對8398 甘藍子葉進行愈傷組織的誘導,NAA 能促進細胞分裂與擴大,6-BA 能夠促進細胞分裂,促進非分化組織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