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冰燕
(邯鄲市永年區農業農村局 河北 邯鄲 057151)
邯鄲市永年區是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全國蔬菜十強縣,河北省首批蔬菜產業示范縣,河北蔬菜之鄉、河北大蒜之鄉。“永年大蒜”是全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蔬菜產業是永年區優勢特色產業,年播種面積19 萬畝,主要分布在廣府鎮、東楊莊鄉、小龍馬鄉、辛莊堡鄉、西河莊、張西堡等6 個鄉鎮,種植品種有西紅柿、黃瓜、茄子、甘藍、生菜、花菜、茼蒿、油麥等,是華北最大的設施葉菜生產基地。永年區蔬菜生產面積大、品種多、茬口多、復種指數高,設施蔬菜主要為中小拱棚分散種植,種植作業空間狹小,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農機化率不足20%。其中大蒜種植收獲全部是人工,機械化生產率低下,嚴重制約著全區蔬菜產業的發展和效益的提升。
1.1 設施內(拱棚)耕整地作業。小拱棚主要以人工鋤鏵為主,耕深不足5 cm;中拱棚主要是小型微耕機作業,耕深不足10 cm,易造成耕層變淺、土壤板結、土壤連作障礙等問題,迫切需求小型的深翻機械和深松機,使耕深達到25 cm 以上,打破犁底層,改善土壤結構。
1.2 育苗方面。農戶不再自己播種育苗,直接買苗移栽,專業育苗合作社穴盤育苗為人工點籽,沒有使用機械播種,因此,對于裝填基質、點籽全智能播種機械的需求非常迫切;而澆水、施肥、植保管理則需要智能一體機;冬季增溫需要節能環保的增溫設備。
1.3 移栽方面。目前全區沒有使用移栽機,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有使用移栽機、播種前起壟機械和覆膜機械的需求,但沒有合適機型。
1.4 收獲方面。收獲環節沒有合適且實用的小型機械,而大蒜收獲時使用的小型收獲機械又無產品型號、銘牌等,因此,農戶和種植合作社、園區急需產品合格、質量可靠、安全實用的小型收獲機械。
1.5 大蒜播種、收獲環節。大蒜播種全部是人工栽種,費工、費時,人工費每天120 元,每人每天僅能播種133.4 m2,因此栽種費用為600 元/667 m2。播種期從每年9 月25 日~10 月25 日,歷時1 個月。除少數使用山東小型廠家生產的收獲機收獲外,大部分是人工收獲。
2.1 農機、農藝融合度差。目前市場上雖然有大蒜播種機械,大型的起壟、覆膜、播種機,但農戶卻因地塊小使用不了,而小型播種機械農戶又有使用疑慮,播種質量達不到農戶要求,導致本地種植模式與機械種植模式存在差異,不能滿足本土種植機械化需求。
2.2 農機購買成本高。大型或先進農機價格高,一家一戶購買不劃算,而農機購置補貼比例偏低或者不在補貼目錄內,農戶購買不起。
2.3 規模化生產程度低。蔬菜區人均耕地不足1 畝,還有很多村人均耕地不足0.5 畝;土地流轉率低,大多是以戶為單位,每家每戶耕種,地塊小而分散。一家一戶分散生產是制約機械化生產的首要因素。
2.4 種植模式差異化。農戶各自為戰,你種你的品種,我種我的品種,想種什么種什么,想什么時間種什么時間種,阻礙了規模化農機作業。
3.1 加大蔬菜生產機械化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力度。通過引進機具,現場觀摩,技術培訓,開展田間數據跟蹤調查,探索地域及土壤適應性,對比人工與機械化生產在出苗、產量、品質、效益等方面的數據,研究探索適合本地的蔬菜生產機械化種植模式,謀求實現蔬菜生產機械化大面積推廣和應用的新方式。
3.2 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各級政府要通過政策、資金來支持土地流轉,擴大土地流轉規模。蔬菜種植大戶積極組織農戶進行土地流轉或農機作業托管、半托管服務,以適應機械化生產要求。
3.3 加強宣傳引導。各級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要盡快制定蔬菜標準化管理規程,并積極宣傳,組織引導農戶統一種植模式、統一種植品種、統一種植時間,以適應機械化的要求。
3.4 爭取政府補貼。一方面各農機科研單位和廠家要加大小型機械的研發力度;另一方面,建議擴大小型實用農機具的補貼范圍和補貼比例,鼓勵農戶積極申報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