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李偉
(山西蘭花集團莒山煤礦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048002)
莒山煤礦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東北部約18 km處,生產能力達900 kt/a,開采深度為+820~+580 m標高,目前礦井主要開采3、9、15#煤層。礦井采用斜井開拓,中央分列式通風,通風方法為機械抽出式,主副斜井進風,回風井回風。
礦井通風是保證礦井安全開采的重要技術手段,與人員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由于煤礦開采周期長,巷道因礦山壓力作用而變形破壞,容易造成通風阻力增大等情況,實際條件與設計條件相差較大,造成供風不足;嚴重時,壞點增多、安全隱患加大,給安全生產及人員安全帶來威脅。通風系統阻力是衡量井下通風能力的主要指標,是通風管理的重要內容。為了更好地了解莒山煤礦井下通風現狀,為通風管理提供數據支撐,通風阻力測定十分必要。
井下通風風流的運動過程可符合穩定流動狀態條件下的伯努利方程:

式中:hr12為兩點間的風阻,單位Pa;p1,p2為兩測點位置風流單位體積平均壓能,單位Pa;0.5ρv12、0.5ρv22為兩點位風流單位體積平均動能,單位Pa;ρgz1,ρgz2為1、2 測點處單位體積風流的平均位能,單位Pa;v1,v2為1、2 兩點間平均風速,單位m/s;z1,z2為兩點位到基準面的高度,單位m;ρ為測點處空氣密度,單位kg /m3;g為重力加速度,單位m/s。
測定通風系統阻力常用壓差計法和氣壓計法等2 種方法。根據壓差計法的測量要求,要在1、2測點處分別放置測壓膠管,管軸風流平行,在2 測點設置壓差計;使用風表測定1、2 兩處風速,同步測定干、濕球溫度及風流絕對靜壓,由此得出兩點位空氣密度;壓差計讀數得出1、2 兩點位之間的靜壓差和勢能差,代入基本參數計算得出兩點位間通風阻力。精密氣壓計測定的基點法,需要使用2 臺精密氣壓計,1 臺設置在地面作為基準,另1 臺在井下移動測試,先測定指定區間兩端風流靜壓,再通過代入對應參數,計算出該區間通風阻力。兩測定方法的優缺點對比如下:

表1 通風阻力測定方法優缺點對比
經過對比,結合莒山煤礦井下巷道分布廣、系統復雜的實際,最終確定選擇精密氣壓計基點法。
根據精密氣壓計基點法計算風阻參數需求,涉及氣壓、巷道斷面尺寸、干濕溫度、風速、標高、時間等參數,需配備相應儀器匯總見表2。

表2 通風阻力測定所需儀器匯總表
根據通風阻力測定要求,為盡可能的反映礦井通風特征,通風路線選擇應該滿足線路長、風量大、阻力因素多等特征。結合礦井實際,經實地考察,測定路線為:副斜井-軌道大巷-ZF302 下伏運輸大巷-工作面巷道-ZF302 工作面-六采區回風大巷-六采區東翼回風巷-回風石門-回風斜井。
選定測點,應考慮流速穩定、距風流分叉及匯合處遠、附近有明確的標高等特點,兩點間的距離適中,不宜過近,以便降低測量難度。據此,結合莒山煤礦通風系統網絡圖,根據測量實際需求,共設置26 個測點。
參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礦井通風阻力測定方法》(MT/T440-2008)為計算依據,通過對莒山煤礦通風系統實際測量,經計算得出風量和阻力相關數據,風量數據如表3 所示。

表3 各風井風量匯總表
計算得出測定路線阻力分布情況如表4。
由表4 可知:進風段阻力534.8Pa,用風段阻力810.3Pa,回風段阻力1 357.6Pa,進風、用風、回風3類所占比例基本符合規程要求,未出現明顯的高阻力區段,因此,莒山煤礦通風阻力分布較為合理。

表4 測定路線通風阻力累加表
為了從宏觀上進一步了解整個礦井的風阻分布,依據測風路線各段功能,劃分為進風段、用風段、回風段,相應區間阻力情況如表5 所示。

表5 通風阻力分布表
因儀表精確度、人工熟練程度等因素,測定結果可能存在誤差,為進一步確認檢測數據的準確度,要通過計算校驗測定數據的誤差程度,具體方法如公式(1):

式中:δ為相對誤差,單位%,小于5%為準確;Hs為風阻實測值,單位Pa;Hr為風阻理論值,單位Pa。
誤差校驗見表6。

表6 通風阻力測定結果誤差表
由表6 可知,誤差校驗結果3.6%<5%,此次測定數據準確度符合有關規程要求,可以使用。
經過測定,基本掌握莒山煤礦當前通風系統現狀,為科學管理礦井通風提供了數據支持,主要有以下結論:
1)進風段阻力534.8Pa,用風段阻力810.3Pa,回風段阻力1 357.6Pa,進風、用風、回風3 類所占比例基本符合規程要求,未出現明顯的高阻力區段,莒山煤礦通風阻力分布較為合理。
2)回風段長度占比31.8%,但風阻占比卻高達50.2%,相對阻力較大,主要是因為該煤層資源即將枯竭,局部巷道變形嚴重,可考慮掘進回風斜巷來解決。
3)經數據校驗,系統測定誤差符合要求,此次通風阻力測定數據可靠,滿足應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