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翔

近年來,老年合唱在我國許多城市得到了蓬勃發展。老年人參加合唱活動不僅充實了個人生活,而且豐富了社會文化,合唱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所喜歡。可如何練習呢?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結合老年人的特點制定了訓練計劃,研究出一些老年合唱的訓練方法,現簡要敘述如下:
排練之前做一些準備活動,可以使老年學員們身體放松,避免緊張生硬,從而充分做好唱歌的準備,也有益于提高老年學員的排練熱情。熱身運動的內容可以靈活安排,可以適當做些伸展運動,如頭部運動、腰部運動、上肢或者下肢運動,幅度不要太大,基本保持在原地。冬天的時候,可以摩擦手掌心,待微熱時,按摩臉部,有助于放松面部肌肉,還可以將左、右手的食指放在牙關節處,隨著指揮的口令一開一合,體會“打哈欠”的感覺,通過這個訓練為歌唱做好準備。
1.無音高的練習:①氣息控制的練習。在合唱訓練中,主要采取胸腹式聯合呼吸的方法,要求隊員放松肩膀,口鼻同時吸氣,比日常吸氣稍微深一點點,不能抬肩膀。訓練時,可以帶領團員做“吸氣——保持——呼氣”的練習,也可以在呼氣的過程中加以保持停頓后再呼氣,這樣的方法可以鍛煉老年朋友橫膈膜的能力。②請隊員發出自己的最低音,先按哼鳴的狀態發“m”音,體會胸腔、唇、鼻微振的感覺,然后結合五個元音發爆破音,如m-ma-m-mom-mi-m-me-m-mu,要求發不同音時口型能保持基本一致,實現較自然的過渡。請隊員在進行發聲練習時將手放在腰部,體會腰部外擴的彈力,氣息下沉的感覺。
2.有音高的練習:在選擇練聲曲時,應結合老年隊員的特點,最好有固定的幾首曲目作為練聲曲。可以有針對性地選取練聲曲,如有的練聲曲可以幫助老年隊員訓練氣息的連貫性;有的練聲曲可以鍛煉老年隊員橫膈膜的彈性和跳音的氣息控制,增加靈活性,等等。
1.歌曲介紹。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和感知能力有限,所以在排練新作品時,應先向隊員詳細介紹歌曲的詞、曲作者,以及創作背景。
2.讀詞讀譜。剛起步的老年合唱隊排練前,教師要給隊員普及樂理知識,教會隊員讀譜識譜。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機能退化,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沒有音樂基礎的老年合唱隊中,主要是以音響資料跟唱、由指揮或者訓練人員一句句教唱為主。有基礎的老年合唱隊訓練時,可以先發放歌譜,請團員將自己演唱的聲部旋律用彩色筆勾畫出來,合唱隊員需熟悉各個聲部的旋律,以便合唱時對整體音響有準確的識別和把握,在反復視唱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針對較難的片段進行講解。
3.分聲部練習。請聲部長帶領各自隊員分開練習,訓練人員可以在各聲部間巡回指導,針對各聲部存在的音準、節奏、換氣點等問題進行及時糾正,使隊員進一步掌握本聲部旋律,要求逐個克服技術難點,流暢地唱熟自己的聲部旋律,然后加入歌詞練唱。
4.合排階段。在合排的過程中,可以按照較小的樂段逐一分段排練,主要目的是解決聲部進行中的主次關系問題,讓團員們進一步明確自己所唱聲部在整個歌曲進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動調整自己聲音的強弱。有些有伴奏的作品需要合伴奏,當整首作品能流暢演唱出來時,就跟著伴奏演唱,有問題可以拉出來單獨訓練。
5.情感處理。根據作品背景,讓隊員講一講自己對這首曲目的感受,調動其表達情感的欲望。經過之前的排練,此時還只能說可以唱出作品,但是可能還缺乏感情色彩和靈魂。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來仔細講解作品內容,使音樂形象化,通俗地將歌曲想要表達的情感傳達給隊員。
6.實踐、演練。適當的演出、比賽機會是老年合唱團發展的動力。在正式演出或比賽之前,最好能帶隊員到演出場地熟悉一下環境,彩排一遍,使合唱團員適應演出場地的聲音效果,避免因場地的變化而影響演出效果。演出或比賽結束以后,教師應及時針對現場出現的問題做出思考與總結,對待合唱團員則以鼓勵為主。
老年人的體能、精力不同于青壯年,因此老年合唱團的訓練要量力而行,長期、常年堅持方見成效。既不提倡與青年合唱團攀比、脫離實際水平唱所謂的“大歌”,更不提倡以訓練時間為硬性指標。筆者認為,老年合唱訓練應盡量做到:(1)教學用語準確、實用、口語化,避免生澀、抽象的專業術語。(2)強調聲音統一性,“輕聲高位”,反對過度用聲,大聲嘶吼。(3)訓練時抓重點、多重復、多舉例。(4)注重聲帶訓練,要求打開喉嚨和橫膈膜、腰、腹肌的支持。(5)布置日常練習。
老年人合唱活動的健康蓬勃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支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合唱藝術活動會在老年人中間普及起來,我國老年合唱藝術水平會得到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