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錕,楊江峰,張 雷,王 凈
(河北北方學院動物科技學院 075131)
羊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和敗血性傳染病,主要感染途徑是消化道,也可通過呼吸道、皮膚黏膜的傷口感染, 并且多為散發或地方性流行, 人也普遍對該病存在易感性,人感染主要以皮膚炭疽為主。 該病分為最急性、急性和亞急性幾類,最急性的病羊通常突然倒地,昏迷、磨牙、口含帶血白沫、鼻孔流血、肛門外翻并出血,迅速死亡,死后尸僵不全。 急性病羊通常表現為興奮不安,呼吸急促,可視粘膜發紺,天然孔出血, 脾臟腫大并且很快倒地死亡。 亞急性的病羊一開始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體溫40℃以上,結膜潮紅,病程一般3~5d。
該病傳播速度快、死亡率極高,不僅對我國養羊業造成巨大損失, 也很大程度上威脅著人民群眾特別是養殖人員的生命安全,我國已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我國養殖場的標準化建設程度越來越高,已經大大降低了大規模羊炭疽爆發的可能性,但仍會有零星羊炭疽疫情的出現,對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 本文查閱了中國知網相關文章,從流行情況、發病原因、治療方法、防控措施以及發生疫情后的處理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匯總, 以期為我國羊炭疽病的防控提供技術支持。
羊炭疽最大的傳染源是病羊, 其排泄物中含有大量菌體。若尸體和排泄物處理不當, 炭疽桿菌就會形成芽孢并且污染周圍的環境、羊圈舍、運動場、草場以及河流,芽孢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很長時間,繼而形成長期疫源地。 健康羊如果采食了被污染的飼料、牧草、飲用了被污染的水源,或者吸入帶有炭疽芽孢桿菌的灰塵以及被吸血昆蟲叮咬,都會發生感染并且發病。 炭疽病的流行沒有季節性,一年四季都會發病,并且在洪水泛濫、吸血昆蟲多的夏季發病率相對較高。
經下載1951-2020 年中國知網報道的羊炭疽相關文獻91篇,明確撲殺羊數量和發病地點的14 篇,具體如表1 所示,撲殺羊數量最多的是1990 年5 月份在內蒙烏達區烏蘭鄉東風隊爆發的疫情,數量高達670 只;2001 年2~6 月寧夏某經濟開發區爆發疫情,撲殺羊293 只,位居第二;2012 年6 月15 日甘肅省臨夏市東鄉縣撲殺羊97 只,排第三位。 從爆發的疫情的地區來看,爆發羊炭疽的地區多集中于我國西北部地區, 其中甘肅省爆發疫情的次數最多,為5 次,其次是寧夏和新疆等地區,分別是3 次和2 次。 陜西省、貴州省和河北省也出現零星的羊炭疽疫情。

表1 1951-2020 年中國知網報道的羊炭疽疫情分析
我國羊炭疽暴發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經常在深埋炭疽死羊的地方挖土從而導致疫源地被破壞,炭疽芽孢暴露在空氣中;第二是經常在上次暴發羊炭疽的疫源地周圍放牧, 正常羊誤食被感染的牧草發病。 從事養殖或者屠宰的人群易感染炭疽,很大一部分感染者是因為屠宰病羊時血液接觸到了皮膚、 天然孔和傷口導致的, 另外一部分感染者是因為養殖過程中或者食用了不熟的羊肉制品導致的。
病羊病程初期可以先皮下或靜脈注射50~100mL 炭疽血清,12h 后體溫如果不下降,則應再注射一次。 同時,配合注射適量的青霉素或者鏈霉素, 一般成年羊用量為20 萬~40 萬IU,羔羊用量為10 萬~20 萬IU,每間隔4~6h 用藥一次。 或者選擇注射10%磺胺類藥物,第一次用量為40~60mL,之后每間隔8~12h 注射20~30 mL。
由于炭疽傳播途徑多、范圍廣,目前,對于炭疽桿菌病的預防以疫苗免疫為主, 在接種時可以選擇無毒芽孢苗或者II 型炭疽芽孢苗,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方法進行操作。 患病羊、體質較差的羊和待產的母羊均不能免疫。
一旦發現疫情,要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匯報,對于發生該病的地區,要立即進行封鎖,且周圍3~5km 的范圍都屬于疫區。 對于養殖場,首先將患病羊以及疑似感染的羊進行隔離治療,隔離在清潔、干燥的圈舍內,確保通風良好、光照充足,飼喂易消化高熱量的新鮮飼料,供給清潔衛生的飲水。 在整個封鎖期間,禁止車輛和人員進出。 病死羊的尸體和糞便排泄物集中焚燒處理。
第一,一般生活在農村的養殖戶防范意識差,對人畜共患病缺乏了解, 實際生產過程中應該強化人民群眾或養殖戶對于炭疽病檢疫的認識。 當地畜牧局、衛生部門應大力開展炭疽相關知識宣傳,讓群眾了解炭疽桿菌感染對人畜的危害,尤其是長期從事畜牧養殖屠宰、販賣的相關人員。
第二,提高養殖戶處理病畜的衛生知識水平,尤其是在解剖疑似患病動物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 做好重點人群皮膚防護是預防皮膚炭疽的關鍵。
第三,在各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相關部門應相互配合,相關技術人員要對疫情知識進行普及, 加強對家庭分散養殖戶和屠宰戶的監管,對牲畜開展常規檢測和出欄檢疫,并開展人間炭疽疫情檢測,及時發現和控制疫情。
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嚴格禁止從疫區引種,購入的新羊要通過相關的檢疫之后隔離飼養一段時間, 重復檢疫確認健康之后才可以混群飼養。
炭疽病的傳播速度很快,涉及的范圍很廣,一旦爆發會造成嚴重后果。 病羊尸體嚴禁解剖,應深埋或焚燒,對污染的用具、飼草、墊料等都要焚燒,做無害化處理。 對污染的圈舍以及周邊范圍內進行徹底消毒(10%氫氧化鈉等),病畜活動場所或屠宰場地應掘地0.2m,用生石灰充分混拌后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