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璇,蔡亞瑋,郭明磊,王學靜,陳立功*,王麗娟,戴美麗,張曉云
(1.河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071001;2. 平山縣西柏坡五豐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 050400;3.河北省畜牧獸醫研究 071000;4.河北省農業農村廳 050000;5.大廠回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 065300;6.遷西縣農業農村局 064300)
支氣管堵塞僅為家禽疾病癥候表現, 并非單一性疾病,造成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有許多誘導和疊加因素,必需進行系統分析[1],才能有效診斷與防制。 該病發病快,病程較長,雞群發病率高,治療效果不顯著,死亡率較高,臨床剖檢多為支氣管堵塞導致窒息死亡, 通常給白羽肉雞養殖行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2019 年12 月, 河北省保定市某14 棟42 萬只規模養殖場21 日齡白羽肉雞開始陸續發病,病初雞群表現為甩鼻、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尤以夜間為甚。少有稀便。2~3d 后雞群癥狀加重,表現為呼嚕、怪叫、伸頸張嘴等呼吸癥狀。 少數病雞流淚、面部腫脹,有時可見肉雞突然尖叫,仰臥死亡,且死亡多為偏大雞只,常規治療效果不佳。 隨著肉雞日齡的增加, 死亡率自發病后不斷提高,雞群采食量逐漸下降,30 日齡時各棟雞舍肉雞日死亡淘率達1%以上。
能夠引起雞呼吸道癥狀的疾病主要包括雞新城疫 (美國型)(ND)、傳染性鼻炎(IC)、雞慢性呼吸道病(MG)、傳染性支氣管炎(IB)(呼吸型)等。
ND 最明顯的癥狀為食欲降低或消失, 感到口渴, 精神不濟,不愿走動,垂直縮頸或翅膀下垂,張口呼吸,眼睛半開或全閉,與睡著的樣子相似。
IC 的臨床癥狀是在鼻道和鼻竇的上呼吸道上有漿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流出,并時常伴隨著面部水腫。 患有此病的雞的下呼吸道可聽到啰音,病雞一般會出現腹瀉、食欲降低、飲水量下降等現象。
MG 是由雞毒支原體的感染引起的, 此病的特征為呼吸啰音、咳嗽、流鼻涕,結膜炎。
IB 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支氣管堵塞。 肉雞的臨床癥狀一般為15~30 日齡易發病, 通常在10 日齡后表現甩鼻、咳嗽癥狀。 雞群發病初期,采食量停止增加或者稍有降低。 大部分病雞精神狀態較好,但也有少數病雞出現呆立不動、逆毛和排泄黃色糞便的癥狀。 少數病雞面部腫脹、眼睛流淚。 如雞癥狀嚴重,會表現出伸頸張口呼吸,且大部分在短時間內死亡。 夜晚比白天更易死亡, 且在雞群中往往是體型較大的肉雞因支氣管阻塞而先死亡,往往在劇烈運動中突發死亡[3]。
為了進一步了解病因,取20 只新鮮死雞進行剖檢,重點觀察與呼吸道病癥相關氣管、支氣管、肺臟等呼吸系統的變化,并對其他各內臟器官進行病變觀察,記錄如下。

圖1 氣管出血見黏液

圖2 氣管和支氣管內見干酪樣物
病雞面部腫脹(3/20),鼻腔見黏液(9/20),氣管腔內見黏液(9/20),氣管下端黏膜出血(12/20),支氣管內見質地堅實的黃白色干酪樣物(15/20),肺臟局部顏色呈暗紅色(8/20),或有泡沫樣分泌物(7/20),腺胃黏膜輕微出血(6/20),小腸黏膜輕度出血(6/20), 盲腸扁桃體出血(13/20),直腸黏膜出血(8/20),腎臟腫脹、顏色呈暗紅色(9/20)。 氣囊炎(7/20)、心包炎(5/20)和肝周炎(4/20)。
從剖檢病變可以看出,氣管下端黏膜出血、支氣管內見質地堅實的黃白色干酪樣的雞只比例均大于50%,另外部分病雞表現氣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等細菌性感染病變,綜合分析后懷疑雞群發生了傳染性支氣管炎(和或禽流感)和大腸桿菌病的混合感染。 為進一步了解病癥,需對病毒與細菌進行實驗室檢測。
無菌操作采取具有典型病變的肉雞氣管和支氣管病料, 進行病毒的分離與鑒定按常規方法進行病毒RNA 的提取。按試劑盒說明書或文獻規定的方法分別進行AIV (H5、H7、H9 亞型) 、NDV 和IBV 的RT-PCR 檢測。
無菌操作采取具有典型病變的肉雞氣管和支氣管內容物,分別接種至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銨瓊脂平板 (用于綠膿桿菌的培養)、麥康凱瓊脂平板(大腸桿菌的培養)、伊紅美藍瓊脂平板(大腸桿菌選擇性分離與培養)和甘露醇氯化鈉瓊脂(金黃色葡萄球菌)平板,37℃培養24~48h。 挑取生長的典型菌落進行純培養;純培養后細菌進行培養特性觀察、革蘭氏染色和形態觀察。
電泳結果顯示采集的病料呈H9 亞型AIV 陽性,IBV 陽性,H5、H7 亞型AIV 陰性。
細菌培養結果表明,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銨瓊脂、甘露醇氯化鈉瓊脂無菌生長。 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初次培養的菌落為表面光滑、邊緣整齊、圓形隆起的紅色菌落。 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的菌落具有紫黑色帶金屬光澤。 且兩種平板上的菌落純培養物鏡檢均為兩端鈍圓的革蘭氏陰性紅色短桿菌。 根據以上可判斷分離出的細菌為大腸桿菌。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學檢查和病原學檢查結果,結合發病期該地流行病特點,初步判定2019 年冬季河北某養殖場白羽肉雞發生了“支氣管阻塞”,符合該病的流性特征,該雞場患病肉雞病料中檢測到的病原包括IBV、H9 亞型AIV 和大腸桿菌。
隨著家禽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越來越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家禽呼吸道疾病發病率逐年增加,使因 支氣管堵塞窒息而死的病例時有發生,且支氣管堵塞多由病毒、細菌等微生物的混合感染而引起,治療效果差,病程長。 一般認為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H9 亞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等的單一或混合感染,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鏈球菌等的單一或混合感染或支原體和霉菌感染等。
本次病例實驗室診斷由于只限于對主要懷疑病原進行檢測,是否還存在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情況還需進一步研究。
鑒于肉雞支氣管堵塞發病迅速、致死率高,對于病毒病要以預防為主,防先于治的原則,加強防控及診制。 在預防過程中,要了解發病原因,從源頭上降低發病風險。 支氣管堵塞發生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病毒病的流行、環境刺激、疫苗應激等,內部主要原因為肉雞自身的生理結構[4]、機體自身的免疫性能等。 在對該病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基于疫病傳染源、傳染途徑以及易感動物三大要素,疫病防控只要做到打破這個閉環就能有效阻斷疫病的流行。 注重生物安全體系隔離、傳播控制和環境衛生三個主要基本要素,實施科學飼養、嚴格消毒[5]、增強肉雞抵抗力、降低易感動物等技術手段,打造生物安全防線[6]。
加強環境監控,做好清潔衛生,合理控制溫濕度,改善雞舍內空氣質量,提高飼養管理水平。 孫靜等針對雞多發性支氣管堵塞方面研究認為,環境方面主要是因為高溫干燥、受涼、溫差過大、過速太大、密度大、空氣污濁造成誘因[7]。 那么我們就要在飼養管理和環境方面盡可能地排除這些誘因, 如增加雞舍內的濕度,降低飼養的密度,合理設定負壓等減少各種應激[8,9]。
由于目前尚無有效預防IB 變體的疫苗,所以養雞生產者轉而關注大腸桿菌引起的繼發感染, 從而通過降低死亡率來降低生產損失。 大腸桿菌在一般情況下并不是致病菌,但可能由于氣候寒冷、通風不良以及氨氣濃度上升,并且同時家禽發生應激的原因,使之成為致病菌,從而對機體造成損害。 所有損害呼吸和免疫系統的疾病都會給大腸桿菌開道[10]。另外還要做好霉菌的防護[11]。 發病早期建議使用抗病毒中藥[12]、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菌藥物、抗支原體藥物(土霉素或強力霉素)、抗應激藥物(維生素C)等進行藥物預防。
在飼養的過程中,我們要加強種雞的免疫,從而使雛雞擁有較高的母源抗體。 肉雞雞群要做好禽流感(H9 亞型)、IB 和ND的免疫[13]。疫苗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動物冠狀病毒病最為有效的方法,但是病毒毒株的變異非常快,必需開發適應流行毒株的疫苗開發,才能有效進行預防[14]。
在治療方面,采取藥物治療、藥物聯用、標本兼治的用藥原則[15],即早期控制炎癥滲出,中期促進干酪物溶解,后期擴張支氣管、溶解栓塞物。治療本病時應聯合用藥,同時保肝護腎。藥物選擇的標準:一是具有消炎作用,二是能夠利用呼吸道栓塞化解,三是助肺臟恢復機能,四是無毒副、無抗藥性,五是藥物達肺臟時間要短,并能抑制病原持續性發展,修復受損器官和組織,呼吸道癥狀得以緩解[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