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均 賀坦 任長華
2020年4月以來,國內生姜價格震蕩上行,產地價格達到了2015年以來的高點。截至11月9日,11月國內產地生姜月均價14.5元/kg,較4月的6.7元/kg漲幅達116.42%,較2019年同期上漲124.46%,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漲幅都較大(圖1),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本文對2020年生姜價格大幅上漲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對未來生姜價格的走勢進行預判。
影響生姜供給量的主要原因有2個:一是種植面積,二是667 m2產量。本輪生姜價格上漲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種植面積基本是逐年增加,而總產量卻逐年減少(圖2),主要原因是這幾年667 m2產量連續下降。
①近5年國內生姜種植面積呈穩步增加趨勢 近2年生姜種植利潤較高,姜農種植積極性較高,主產區及主產區周邊縣市都在逐步發展生姜種植,因此生姜種植面積呈現出震蕩增加的趨勢。2019年我國生姜種植面積為26.73萬hm2(401萬 畝),較2015年增長23.18%;2020年生姜種植總面積28.53萬hm2(428萬畝),同比增長6.73%。如圖2所示,2015年以來我國生姜種植面積呈現出先減后增的趨勢,2015年最低,為21.7萬hm2(324萬畝),2018年最高,為29.87萬hm2(448萬畝),但總的趨勢是穩步增加。
②受自然災害影響,近年國內生姜667 m2產量下降,總產量減少,導致市場供給量不足 雖然近幾年我國生姜種植面積在增加,但產量并未同步增加,如圖2所示,2017-2019年生姜產量反而連續3年出現了下滑,產量下滑帶來的供應緊張是導致生姜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
據卓創資訊監測,2016-2020年我國生姜產量分別為938萬、893萬、846萬、762萬、919萬t。2017年生姜主產區山東遭遇了高溫、干旱天氣,生姜長勢受到影響,而2018年和2019年連續2年主產區山東、河北降雨偏多,姜瘟病集中暴發,對生姜單產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以主產區山東 安 丘 為 例,2017、2018、2019、2020年,生姜每1 hm2產量分別為52.99、34.33、34.48、41.79 t,2017-2019年連續3年生姜單產均偏低,從而導致整體產量的連續下滑、供應持續不充足,生姜供需缺口放大并在2020年暴發。
2020年1~5月我國未磨的姜累計出口26.79萬t,較2019年同期增長14.24%,這也成為2020年生姜價格上漲的導火索。近年來,國際市場生姜需求整體較為穩定,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生姜出口量增加,尤其是4~5月生姜出口出現短暫的繁榮階段,生姜(未磨的姜)單月出口量分別達到7.35萬t和5.67萬t(圖3),同比增加64.06%、23.80%,創下近5年高位。生姜出口量的大幅增加提高了加工廠的采購熱情,進而增加了市場交易活躍度;價格的不斷上漲也激發了姜農的惜售情緒,導致生姜價格進一步上漲。
種植成本的上漲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生姜價格的上漲,其中姜種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上漲是成本上漲的主要原因。以主產區山東為例,2019年山東產區每667 m2生姜種植成本9 550元,較2018年提高545元,增幅達6.05%。未來幾年,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人工成本提高,生姜種植成本有可能繼續增加。
綜上所述,2020年4~11月生姜價格猛增的原因主要在于近年生姜產量連續降低,生姜市場供需缺口持續放大;另外,1~5月生姜出口量激增使得業內認為生姜需求量增加,從而產生漲價預期、姜農惜售現象,與生姜種植成本上漲等因素疊加后助推了生姜價格的不斷上漲。
2020年11月以前,生姜市場供應主要源于2019年產的新姜,而11月河北、遼寧的新姜陸續供應市場,11月下旬山東的新姜也陸續開始交易,2020年新姜產量預估達919萬t,雖仍略低于2016年的高峰期,但較過去3年已是大幅增加,因此未來1年生姜供應緊張的情況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受2020年生姜收益較高的影響,預判2021年姜農種植積極性將有所提高,因此2020年農戶自留姜種量預計有所增加,會減少部分生姜上市,加上前期生姜價格一直高企,農戶和儲存商在一段時間內惜售觀望情緒比較大,因此,今后一段時間內,雖然隨著2020年新姜的上市,生姜價格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幅度不會太大,可能仍將高于前幾年的水平。
據卓創資訊監測,隨著圓頭新姜逐漸上市,生姜價格行情表現為穩中下跌,11月生姜均價3.32元/kg,環 比下降7.59%。
目前生姜深加工消費占比僅10%左右,鮮食消費占比超過60%。行業整體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較弱,市場亟待深加工產業的發展。
生姜是高肥作物,種植過程中需要施用大量的肥料,而過量施肥導致土壤問題逐步突出,為恢復地力,土壤需要合理輪作,因此種植戶只能選擇前往周邊縣市租地種植生姜。應引導農戶合理施用化肥,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對問題土地進行改良。
目前生姜仍以農戶地窖儲存為主,費時費力、危險性大。未來幾年人口老齡化加劇,生姜下窖難度增加,如果沒有冷庫,更多農戶可能選擇地頭銷售,從而對價格產生一定影響。應在產區著力發展恒溫庫建設,讓農戶的生姜從地窖轉移到冷庫儲存,更利于發展生姜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種植。

圖1 2015-2020年全國生姜產地月均價走勢

圖2 2015-2020年我國生姜種植面積及產量變化

圖3 2016-2020年未磨的姜月度出口量變化
目前生姜種植、田間管理、收獲、下窖各個環節均是以人工為主,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人工成本不斷提高,種植規模化和機械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建議加大機械研發和推廣力度,加快生姜種植機械化,以降低種植成本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