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娥
涇汭河川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光熱資源豐富、灌溉條件良好,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0~8.6℃,工業“三廢”排放量少,產地環境良好。近年來,在省、市、縣(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涇汭河川區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建設設施蔬菜生產集中區,現已建成千畝蔬菜示范基地4個,百畝示范點22個,蔬菜產業標準園10個,設施蔬菜栽培面積約7.5萬畝(0.5萬hm2)。
俗話說“苗好三成收”,健康的種苗為蔬菜豐產優質栽培奠定良好基礎;另外,蔬菜育苗可以節種節能、省工省力、增加茬口、抗災減災、提高土地利用率。因此,育苗可以推動蔬菜產業進步。
為了不斷提高蔬菜種苗的質量,有效提升蔬菜產量和品質,節約成本,近年來,平涼市涇汭河川區積極引進推廣穴盤無土育苗技術,并采取集中和分散2種方式進行蔬菜集約化育苗。集約化育苗已經成為涇汭河川區推動蔬菜產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平涼市已有一些科研機構從事集約化育苗技術研究,在育苗溫室結構建筑、育苗設備與設施、基礎配置和加工、育苗環境因子控制、育苗技術、健康苗識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部分研究成果還沒有得到很好地推廣普及,平涼市涇汭河川區近年來蔬菜育苗仍然面臨著規?; ⑸a效率低等問題。
為了進一步了解平涼市涇汭河川區集約化育苗狀況,2020年4月23日,選取平涼市涇汭河川區育苗面積最大的3個縣(區)——崆峒區、涇川縣、崇信縣,對其集約化育苗情況進行了走訪考察。平涼市崆峒區蔬菜工作站站長陳銀偉、崇信縣陽光生態苗木繁育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李鵬星、涇川縣農牧局蔬菜辦公室主任吳崇義等對育苗情況進行了介紹。

番茄育苗苗床

育苗自動灌溉設備
2020年崆峒區主要集約化育苗基地有3個:花所鄉光明村種植大戶(年育苗200多萬株,主要銷往涇川、靈臺、崇信)、福霖現代農業科技園(年育苗400多萬株,主要銷往涇川、靈臺、崇信)、安國蔬菜育苗合作社(年育苗300多萬株,主要銷往莊浪、靜寧),其中訂單銷售占30%,面向市場銷售占70%。2020年,點播辣椒、番茄、茄子、黃瓜、甘藍、娃娃菜等優質蔬菜苗1 000多萬株,育苗成本平均為0.10元/株,番茄苗批發價為0.25元/株,其他苗批發價一般為0.15元/株。
種苗提供方式為:①種植戶提供種子,育苗中心代育蔬菜種苗,收取育苗成本費用;②種植戶直接到育苗中心購買所需蔬菜種苗。
涇川縣涇汭河川現代農業示范區是涇川縣蔬菜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涉及王村、汭豐、城關、涇明、羅漢洞5個鄉鎮40個村,其中蔬菜專業村21個,占涇汭河川區村總數的52.5%。2020年,涇川縣主要采取集約化穴盤基質育苗的方式,以黃瓜、辣椒、番茄、西甜瓜、甘藍等為主,提前為春季蔬菜生產培育種苗。新建集約化育苗基地3處:王村鎮章村村育苗中心、紅河鄉育苗中心、羅漢洞鄉南河村育苗中心,全縣集中育苗600萬株,各鄉鎮集中育苗140萬株,農戶分散育苗100萬株,主要育苗種類有辣椒、番茄,保證了全縣設施蔬菜的正常用苗,為涇川縣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推廣了集約化育苗、水肥一體化灌溉、生物物理病蟲害防控等現代農業生產新技術。
種苗提供方式為:首次栽種的農戶免費提供種苗,其他農戶采取農戶負擔一半費用、政府補貼一半費用的方式。
近年來,崇信縣大力推廣苗床穴盤無土集約化育苗,解決了農民育苗難題,有效帶動農民增產增收。崇信縣集約化育苗中心為崇信縣陽光生態苗木繁育有限責任公司,育苗面積約2 000 m2。2020年崇信縣陽光生態苗木繁育有限責任公司,以黃瓜(池譽358)、辣椒 (甘科4號)、番茄(世紀粉冠王)、茄子(津豐長茄)、甘藍等為主,分3批進行育苗,集中育苗約600萬株,分別用于冬季溫室栽培、春大棚栽培及大田栽培,目前已將成品苗推廣到全縣蔬菜種植區,滿足了廣大菜農對優質蔬菜種苗的需求,充分發揮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育苗基地的優勢。
種苗提供方式為:①育苗中心免費為農戶提供種苗;②政府直接將育苗補助款發放給育苗中心。
涇汭河川區設施蔬菜栽培面積約7.5萬畝(0.5萬hm2),按每667 m2需要蔬菜種苗3 000株計算,該區域需要2.25億株蔬菜種苗,而考察的3個縣(區),雖然建立了一些蔬菜集約化育苗企業,但大多數蔬菜育苗企業規模小,育苗面積最大為2 000 m2,年育苗量平均1 000萬株左右,嚴重供不應求。
考察的幾個育苗中心,其經營模式有2種:一種是育苗中心為蔬菜合作社或者公司基地的一部分,絕大多數蔬菜種苗僅僅用于滿足自身基地的需求,只有少部分以商品種苗形式對外銷售;另外一種是以代育蔬菜種苗形式為種植戶服務,僅收取育苗成本費用。蔬菜種苗沒有成為真正的商品,育苗中心沒有創建自己的品牌。
大多數蔬菜育苗中心缺乏自己的品比試驗及示范基地,良種培育相對滯后,在蔬菜新優品種的選擇上多依靠種子銷售企業的介紹,缺乏自主研發的適合當地栽培的新優蔬菜品種。另外,蔬菜育苗中心把主要精力放在蔬菜育苗及銷售上,而在蔬菜幼苗定植后病蟲害防控、科學栽培管理等方面缺乏配套的栽培技術集成。蔬菜育苗中心聘請的蔬菜育苗技術人員,基本憑經驗育苗,缺乏對幼苗質量的把關,只注重幼苗的外觀表現,對幼苗的內在質量及定植后抗病性、產量等表現則缺乏認識。
第一,政府加強對育苗設施的投入。政府投入專項資金,對育苗企業的相關設施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扶持。第二,實施對種苗的補貼。政府對部分種植大戶采購種苗給予一定比例補貼。第三,制訂完善的種苗業保險措施。設施育苗屬于風險較大的產業,建議抓緊制訂相應的政策,要求從事設施育苗的企業必須參加農業保險,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設施育苗企業的風險,另一方面可為種苗使用者提供必要的經濟擔保,消除使用者的后顧之憂。第四,政府應加強組織引導,切實提升蔬菜育苗產業化水平,以滿足人們對蔬菜品種、質量和數量日益增長的要求。
一要從組織、網絡、功能、法規和資金等各方面給予扶持,實現農業經濟組織的制度創新和持續發展,擴大育苗企業的經營規模,提升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積累經驗,打造品牌,培養集約化育苗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二要重點扶持一批技術含量高、產品符合市場要求、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幫助落實規范訂單蔬菜種苗生產,搞好蔬菜種苗的生產技術服務工作。三要進一步規范市場交易行為,扶持市場搞好信息網絡建設,真正將集約化育苗產業做大做強。

分期分批育苗
從加強農業科技人員隊伍建設和打造蔬菜集約化育苗研發中心2個方向入手,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升級栽培管理模式,加快示范“設施蔬菜集成技術”,讓農戶在設施栽培條件下,綜合運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控病蟲害,保證產品安全,提高質量。加強技術研發隊伍建設,賦予青年技術骨干以時代重任,積極培育具有思維開闊、吃苦耐勞、求實奉獻、扎根基層的青年技術人才,提高科技隊伍的整體素質。補充年輕化、專業化的技術研發人員,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實現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進村入戶,把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培訓作為提升蔬菜育苗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科技培訓,提高從事蔬菜種苗生產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
將科研院所的科技實力與企業的資金優勢集于一體,可以達到資源優勢互補,使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產力,科研單位有針對性地開展關鍵技術的研究及集成創新,加快關鍵設備的開發,制訂工廠化育苗的最佳技術管理方案,總結工廠化育苗技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