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鋒
[摘? ?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經濟犯罪案件層出不窮,特別是金融詐騙類經濟犯罪,更是有恃無恐。一方面,犯罪分子抓住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所存在的漏洞和欠缺之處,在金融領域興風作浪,導致我國金融行業越來越渾濁;另一方面,我國現行金融體制存在諸多有待健全之處,這就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涉案金額與日俱增,涉案領域更是逐年擴大,已經影響到了我國經濟的正常運轉。文章擬通過分析當前我國金融詐騙犯罪的大體情況和特征,進而從立法、金融體制等相關專業領域深入解析此類犯罪的成因,并在此基礎上尋找解決之道,以期為降低我國金融類犯罪添磚加瓦。
[關鍵詞] 金融詐騙;成因;防治
0? ? ? 引? ? 言
自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越來越突出,然而隨之而來的是金融領域的犯罪活動逐年增加,這其中詐騙罪尤其突出。當前,我國專門針對此類案件的防范機制并不健全,這就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犯罪分子作案次數明顯增多,作案活動越來越頻繁,涉案數額也越來越大,影響愈加惡劣,對我國金融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形成了嚴重危害,直接影響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
1? ? ? 金融詐騙犯罪的特點
金融詐騙犯罪,顧名思義,就是犯罪分子在金融領域所實施的詐騙行為,與普通詐騙行為相比,此類案件既有相似之處,卻又相對十分復雜,其特點如下。
1.1? ?涉案金額巨大
縱觀我國金融犯罪案件的數量,金融詐騙罪曾出現了兩個高峰期:一是1995年至1998年,這期間由于我國國內出現了大范圍的重復建設和盲目投資,信貸規模一度失控,這就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導致金融詐騙高峰期來臨。為了遏制這種情況,我國司法部門與金融系統積極部署作戰方案,一旦發現此類金融案件嚴懲不貸,不斷加大打擊力度,從而取得了顯著成效。1998年,我國采取了緊縮銀根的貨幣政策,為了更好地防范金融風險,收縮信貸,抑制信貸規模,短時間內使得資金規模萎縮,但是當時我國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期,市場需要大量的資金注入,而國家緊縮銀根的政策是與之矛盾的,因此資金供應非常緊張,第二個金融犯罪高峰隨之而來[1]?,F階段,我國金融系統改革中出現了一些漏洞,信用工具升級換代,為金融詐騙分子再一次提供了可乘之機,而且涉案金額巨大到令人咋舌,河北某縣的信用詐騙金額就高達上百億元人民幣,此等數額的詐騙犯罪怎能不令人驚訝。有數據顯示,當前金融犯罪已成為經濟犯罪的重要類型之一。
1.2? ?金融詐騙具有復雜性和隱蔽性
通常情況下,金融詐騙所針對的對象是金融機構或者銀行,因為銀行信用接受度比較廣,所以成為犯罪分子的常用工具。銀行為了金融安全、日常操作和運轉的穩定,一般會設置一套嚴密的運行機制,這就杜絕了犯罪分子尋找、利用漏洞的機會。因此,犯罪分子在實施金融詐騙前,肯定會制定一套完整的作案計劃,瞞天過海,利用金融機構的正當金融行為,實現預期的犯罪目的。此類金融犯罪的隱蔽性極強,也很復雜,案件偵破的難度極大。
1.3? ?金融詐騙趨于國際化
當前經濟全球化速度越來越快,國際經濟交流越來越多,國際金融合作范圍越來越廣。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更是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使得“黑錢”越來越容易洗白。
2? ? ? 金融詐騙犯罪的成因
目前金融詐騙犯罪數量激增、犯罪金額越來越大,歸根究底還是與我國的社會經濟基礎密切相關。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仍有一些人處于貧困階段,處在貧困線上掙扎的人群對金錢的渴望和需求是非常強烈的,一旦出現誘惑,那么很多人必然會鋌而走險,枉顧法律,更別提自律、道德了。具體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2.1? ?利益格局存在不平衡
第一,當前我國仍是多元化分配方式,這就導致社會利益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現象,有些人的收入多,而有些人的收入過少[2]。同時,家庭條件以及社會資源的不均衡,也導致個人收入的差距正在逐漸加大,個人收入的差異化導致利益主體變得更加多元,這實際上又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一個非良性的循環逐漸建立起來,并且在短時間內還難以出現整體上的改變。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很多人選擇鋌而走險,觸犯法律。
第二,我國經濟發展雖說相對較快,但其實社會資源的短缺現象是相當嚴重的,金融市場的資金鏈條仍很緊張。一旦出現行為人亟須資金,但是卻無法通過正當途徑獲取時,此時極有可能會出現金融詐騙犯罪行為。另外,當前我國處于社會體制變革階段,這其中金融體制的變革力度也較大,因此在這個特殊時期出現了監管漏洞、管理滯后等現象,新舊交替階段更是給了犯罪分子實施不法行為的機會。法律體系的不完善、法制建設的速度緩慢,都不能從法律上給予打擊金融犯罪以強有力的支持。
2.2? ?價值觀存在偏差
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種不良思想,比如金錢萬能論、金錢崇拜論等,逐漸顯露出來,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出來。在這些錯誤思想和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攫取巨額資金,不惜觸碰法律,枉顧社會道德,特別是有些金融機構、銀行的工作人員,不再廉潔奉公,反倒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侵吞國家財產,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
2.3? ?防范意識較差
我國社會經濟和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對人才的吸納速度加快,金融行業就業隊伍不斷壯大,大量年輕人加入金融行業隊伍,其中不乏一些思想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質經不起考驗的人[3]。有些單位因為日常業務繁忙,而忽略了員工的業務素養和職業操守培訓,不但業務能力不高,而且綜合職業素養較低,這部分人一旦放松思想警惕,必然敢為了私利而走上犯罪道路。還有一部分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低,無法徹底執行相關金融規定和制度,輕信別人的許諾,不認真核驗相關憑證就展開合作,予以投資,這就間接地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和可乘之機。
2.4? ?法律規定不完善
第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愈加暴露了我國法律體系的滯后和缺失,金融行業方面的立法也不例外,比如,信貸法就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一旦這些漏洞被犯罪分子利用,必然會造成國家和人民財產的重大損失。第二,雖然刑事立法中有一部分涉及金融詐騙犯罪的規定,但是這部分規定因為是原則性的規定,普遍操作困難,無法在處理實際犯罪問題中予以應用,這必然會嚴重影響對金融詐騙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3? ? ? 金融詐騙犯罪的防治
3.1? ?改變利益格局
為了更好地減少金融詐騙犯罪行為的產生,政府應想方設法調節收入差距,以公平、效率為準則,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4]。同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普及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從思想上提高防范意識。進一步提高金融行業的就業門檻,加強行業準入規則,嚴格剔除思想、業務水平不高的從業人員。加強業務培訓,從思想認識和業務技能兩個方面提高從業人員水平,加強行業內部以及行業之間的交流,豐富各方面知識。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建設嚴格的金融交往規則,認真審核經營對象,及時識別犯罪行為,減少金融詐騙犯罪行為的產生。
3.2? ?加快金融市場內部管理建設
(1)加強內部監管和權力制約
建立健全完備的金融規章制度,加強內部監管。同時,根據現有的制度,加強執行力,做到嚴格、認真,不留一個死角,從而堵住制度上的缺口。改變一把手獨攬大權的現象,推行民主原則,一旦發現可疑現象,或者是需要做出重大經營決策時,應積極聽取員工意見,從而使決策更加科學、民主。
(2)加強思想教育
金融機構應定期舉行業務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技能,從而更好地處理各項金融業務,做到不被騙、能識別騙局。加強金融從業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預防不良思想的侵入。
(3)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金融行業內部的競爭壓力,導致一些金融企業出現違規操作行為,因此金融企業之間應杜絕惡性競爭,以熱情、積極、全方位的服務和優質、創新性強的產品來吸引客戶。
3.3? ?加強法制建設
首先,加強刑事立法建設。我國現行刑法對金融詐騙犯罪的相關規定存在不足之處,因此需進一步細化相關規定,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司法實踐的可操作性,主要可從修訂罪狀和增補罪名這兩個方面入手,進一步細化、拓展罪狀和罪名,從而切實提高刑法中關于金融詐騙犯罪行為相關規定的可操作性。其次,一旦發現金融犯罪,應嚴厲查處,加強打擊力度。當前我國偵查部門的警力、配備不足等相關問題,已嚴重影響了金融案件證據搜集、犯罪嫌疑人抓獲等對犯罪行為的打擊。再次,偵查部門應建設一套完備的金融詐騙犯罪情報信息系統,這樣不但可詳細掌握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贓款去向等基本案情,還可為各部門的協同作戰提供便利,從而將偵查機關的效力發揮到最大水平。最后,加強地區警務合作,減少因金融詐騙犯罪的管轄問題而導致的各種問題,降低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
3.4? ?促進國際交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金融詐騙犯罪行為的國際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也逐漸成為一個國際性難題。因此,我們應就此類案件加強國際交流,積極吸納先進的國際經驗,綜合各個國家的警力,嚴厲打擊國際金融犯罪行為,維護國際金融業的正常秩序。
4? ? ? 結? ? 論
金融詐騙犯罪嚴重影響我國的金融秩序和正常的經濟發展,因此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廣大公民應共同努力,將金融詐騙犯罪行為扼殺在萌芽中。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減少貧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人民安居樂業,從而不給金融詐騙行為以機會。同時,提高金融行業就業門檻,加強對金融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培訓,完善現有法律體系,不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主要參考文獻
[1]周辛藝.試論金融詐騙犯罪刑法分類的合理性[J].法制與社會,2020(9):151-152.
[2]張煒林,崔克龍.淺談金融票據詐騙案件的特點、成因及防范措施[J].法制博覽,2020(7):224-225.
[3]胡世偉.金融詐騙罪刑法單獨設節的理性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20(2):115-116.
[4]王福東.淺析金融詐騙罪的現狀及對策[J].河北企業,2020(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