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以來,隨著會計信息化的進一步深入,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中得以運用,為當代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文分析了當前審計技術存在的問題,探討了ERP管理系統的運用對內部審計的影響以及對審計技術提出的新要求。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ERP系統;內部審計
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網絡信息化技術的發展,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所具有的實用性、便捷性、及時性和系統性給現代企業的管理水平帶來了極大的提升。一套完整的ERP系統融合了資金、業務、信息和存貨,極大地提升了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控制水平。因此,ERP系統作為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必將成為會計信息化發展的趨勢。然而與此同時,也給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實踐當中,過去的內部審計手段已經暴露出諸多問題,無法適應會計信息化的審計要求,因此如何提升企業內部審計的水平和效果已迫在眉睫。
一、ERP對于內部審計的影響
(一)審計線索更加復雜
由于在ERP中,會計信息經過電子化,直接通過系統進行處理,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企業本身并不會對這些信息和數據進行紙質化歸檔,各個步驟不再存在直接負責人,所以內部審計對系統的依賴性大大提高。并且,由于系統的局限,部分會計信息被記錄在系統中,如果審計人員需要取得這些信息必須獲得相應權限。甚至,一些軟件制造商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提供反記賬、反結賬、清空數據等功能,導致審計人員將無法對異常情況加以追蹤。
(二)審計內容發生變化
在ERP系統中,會計憑證的錄入和生成對財務人員的以來程度也大大降低,部分會計工作也被前移到業務部門。在業務發生前,有財務人員對相關的會計科目進行設置,在業務發生時,業務人員將相關業務信息填寫到系統中,在業務完成后,再由審批授信部門加以審核,完成對會計信息的確認和計量,此時系統就會自動生成已經填制完成的憑證,為后續編制賬簿和報表提供了便利。因此,審計也從控制性逐漸轉向預防性,從合規性審計逐漸轉向風險性審計。
(三)審計風險水平增加
ERP融合了企業各項信息和數據,但正是這種融合性使得數據安全成為內部審計中所必須關注的風險。盡管在系統的使用過程中,財務人員對信息的錄入、使用和修改都會留下相應痕跡,但是專業數據人員可以通過對系統進行入侵,篡改系統中的關鍵核心信息,并且不被使用者察覺,這使得系統中會計信息的可依賴性存在風險。此外,ERP系統本身可能也存在不穩定性,導致對信息的處理錯誤。另外,網絡病毒攻擊、黑客入侵、服務器或其他硬件損壞,都可能導致ERP系統發生錯誤甚至崩潰,產生新的審計風險。
二、ERP背景下內部審計的現存問題
(一)傳統審計方法不再適用
在傳統的審計過程中,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活動都形成了具體的會計記錄,可以在審計過程中提供大量審計證據。然而,在ERP系統中,各項會計記錄以數據的形式被記載,通過預設的勾稽關系和處理流程,不需要額外的會計人員,就可以自動生產會計憑證、賬簿和報表,所以內部審計需要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來尋找更加適應ERP環境的審計方法。
(二)審計范圍擴大
在傳統的審計過程中,內部審計人員主要依賴財務人員提供的各種會計記錄進行審計。在ERP系統的環境下,會計人員參與編制會計記錄的程度下降,財務信息模塊與采購、生產、銷售、物流等其他模塊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很多會計記錄主要依賴業務部門提供的數據由系統自動進行編制,所以內審人員僅將審計范圍局限在財務信息模塊將導致較高的檢查風險。因此,內審部門需要將審計的范圍進一步擴大。
(三)取證難度提升
ERP系統集成了財務報表、業務管理、物資倉儲、人力資源等多個模塊,復雜的核心理念和動作原理對于內部審計人員的要求提高,如果內部審計人員自身對于系統的認識不足,無法準確理解各模塊之間的勾稽和聯系,將會使得其面對大量的系統數據而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所以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克服系統龐雜、操作模塊多、模塊聯系性強等特點,提升自身的審計效率。
三、財務造假中倫理治理的相關建議
(一)建設ERP審計平臺
通過ERP系統的運用,現代企業將管理流程和經濟業務更加流程化和規范化,也使得效率進一步提升,傳統審計方法將不再適用于如今的需求,因此,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通過開發ERP審計平臺,與企業的ERP系統對接,獲取高效率的審計方式。ERP審計的平臺可分為財務信息審計、固定資產審計、項目工程審計、存貨物料審計和人力資源審計等模塊,實時獲取企業ERP系統中的必要數據,提升內部審計的效率和效果。
(二)完善內部審計人員培訓體系
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是和內審人員的工作分不開的,所以提升內審人員的工作水平是加強內部審計質量的有效方法。企業需要對內部審計人員設置完善的培訓制度,一方面加強內部培訓,提升內審人員對于業務的熟悉和理解,對會計學、統計學、邏輯學、計算機技術、軟件開發等相關學科的培訓,定期開展考核;另一方面,通過外部培訓的方式,向具有完善內部審計管理手段的企業學習,幫助內審人員替身自身的業務水平的同時,保證工作效率保障工作效果。
(三)更好利用ERP系統
在內部審計中,我們可以利用ERP的穿透功能,追查最原始的數據,檢查數據錄入過程中是否存在錯誤、舞弊情況,從而從源頭控制錯誤和舞弊的發生。審計人員可以利用ERP系統中比較全面的匯總、查詢功能,取得各期間或某一特定條件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得出較為適宜的審計證據,從而保證審計成果。例如,可以通過ERP系統中的報表查詢功能,分析對比當期和上期數據、計劃與實際數據、歷年同期數據等,從中發現波動較大的數據進行重點抽樣檢查。通過利用這些查詢功能,能有效地提高審計效率、提升審計質量。
參考文獻:
[1]斗紅杰.基于ERP系統環境的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21):18-19.
[2]劉歐.企業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的構建[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2):118-120.
[3]張志剛.關于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J].納稅,2020,14(07):113-114.
[4]陸旻初.ERP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研究——以W企業為例[J].上海商業,2019(12):52-53.
[5]陳月梅.ERP環境下企業內控審計的研究[J].納稅,2019,13(31):200+203.
華東理工大學? 張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