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
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在即將宣布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當口,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實際上也在向黨內外傳遞中國共產黨領導層對未來5年、1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社會問題的戰略思路。
講話圍繞的是三個“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這些提法,個別的以前也有過,但如此整體地進行概括,并上升到新的高度,這還是首次。
其中,對新發展階段的正確認識,是理解另外兩個“新”的前提。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斷科學地把握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并以之為根本依據來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
眾所周知,今天指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發展階段理論是30多年前黨的十三大系統闡發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在鄧小平領導下,重新思考自己的歷史方位,重新認識國情,是當時制定基本路線的前提。正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共產黨大力糾正過去超越了階段的“左”的錯誤。初級階段理論也幫助人們不斷解除束縛思想、脫離現實的各種條條框框。
為了維護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對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流的提法也是不能輕易提超越。鄧小平更是反復強調,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100年,動搖不得、改變不得。
而今天提的新發展階段,首先很明確的是,它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階段。不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一個靜態、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階段,因為社會主義社會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事實上,從鄧小平到江澤民、胡錦濤,在堅持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沒有改變的前提下,每一個更具體的發展時期,都相應面臨著不同的時代課題。比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回答的一個課題就是,要不要把新興社會階層的優秀分子吸收入黨,這背后涉及對共產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乃至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論的更豐富的理解。科學發展觀,要回答的課題則是如何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如何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解決社會發展方面的短板,改善民生,緩和社會貧富分化。
同時,中國的遠景目標肯定是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邁入更高階段。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提出了到下個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的設想。今天說的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未來30年將是完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歷史宏愿的新發展階段。
也就是說,以前說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能輕言超越,是怕出“左”,黨的基本路線容易受到各種“左”的力量的干擾。但今天情況不同,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實現,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實際上也就是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的過程。
但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一個自發、被動、不用費多大力氣自然而然就可以跨過的階段。提出新發展階段,實際上也提出了理論和實踐上的時代課題。比如,如何在共同富裕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就被提上了議事議程。
特別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有一個很重要的國際背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激蕩。中國在更深刻地影響世界,世界也在更深刻地影響中國。兩大制度體系、價值體系的沖突明顯加劇,出現各種狂風暴雨、驚濤駭浪。如何“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力辦好自己的事,鍥而不舍實現既定目標”,考驗著中國共產黨。
在這個背景下即將迎來的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自然也就具有了更加特別的歷史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