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錦 游曉蔓

眾所周知,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目前出土和存世的數量相比較于其他元青花瓷顯得更加稀少,存世的僅為數十件,其中多數藏于博物院等,也有部分民間收藏。本文不就私人收藏作為探究對象,主要就國內外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紋作為探究對象。
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產生的背景
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瓷器是一種釉下彩繪瓷器,其胎體厚重有質感,顏色上以藍白色為主要顏色基調。因其使用特殊的鈷土礦為著色劑,在13000攝氏度窯溫下燒制而成,使其顏色呈現一種雅正之態。元代處于特殊的文化背景,經濟政治制度與宋明不同,蒙古族統一的大一統王朝下,政治上漢人話語權不重,經濟上開放海陸絲綢之路,文化的差異帶來了瓷器文化新的生機。
在政治和經濟的相互刺激下元青花瓷不斷繁榮,而戲曲文化的繁榮為人物故事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宋元的城鎮化規模相比于前朝更加繁榮,商品經濟也在不斷發展,人們滿足物質條件下,自然地追求一些精神文化。此外由于元朝的政治上重用色目人而輕視南人,所以元代很多文人雅士利用戲曲文化直抒胸臆,且由于游牧民族本身就熱愛歌舞等熱鬧一些的文化,所以宋元時期的戲曲文化比較繁榮。戲曲文化的繁榮、話本子的流行也帶動了版畫文化的發展,這些都直觀地影響了瓷器工匠的創作。
元青花人物故事紋器型的分類
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的胎體一般比較厚重,為宮廷所使用的器皿一般比較厚重且巨大,一般多以蓋罐、大缸、梅瓶、玉壺春等大型器物為主要造型。本文就目前已出土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紋形體進行不完全統計,其中可見其大件占多數、小件占比較少。
元青花人物故事紋胎釉的分類
事實上,相比于明代的青花瓷,元青花瓷的胎釉顯色并不是那么的潔白,雖然其色顯白但是呈色仍帶有灰質感,當然對比唐宋是會更加潔白的。可以看出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瓷器普遍比較厚重,這是因為元代的制瓷技術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著,而且在元代開發了新的造瓷方法,那就是二元配方法。相比較于唐宋單一的瓷土礦元素的使用,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瓷器在此土礦的基礎上增加了高嶺土原料,使得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瓷器更加的厚重。
縱觀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的瓷器器型,不難看出其大件多是拼接而成,底部往往是拉坯而成,所以底部往往比較厚重,多段的拼接使得大件瓷器往往有著明顯的接胎痕跡。小件器皿接痕并不如大件明顯,但大件小件就胎體來說確實不如明清瓷器胎體精致。
在釉色上,幾乎大件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瓷器的底部都不施釉,器物內部也比較少有上釉,而且出土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瓷器釉體多數存在上釉不均勻、厚薄不一致等問題。導致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瓷器的釉色發色有時呈現青色,有時又呈現蛋白黃色。這兩種釉色也是對應著當時的制釉技術。一是傳承于宋代景德鎮窯口的青白釉,這種釉燒成后顏色青白相交,因天氣、溫度、瓷石和高嶺土的配比差異等各種原因介于兩者之間。另一種是元代湖田窯所制成的卵白釉,釉色稍微穩定一些,白里透青,還帶著一絲絲的藍色。且相比較于宋代的青白釉更加光潤,釉色深厚。總體來說,早期因沿用宋代技術釉色呈現青白色,晚期逐漸穩定,釉色則更加潔白穩定。
目前認為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的青花顏料大件主要使用進口蘇麻離青青花鈷料,顏色濃郁、發色雅正,且有一些暈散的痕跡,在青花料堆積的地方呈現黑色的斑點。一般使用進口蘇麻離青的多為宮廷使用且多為大件。而民間也有一些蘇麻離青的青花料,主要繪畫在一些小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紋上。國產青花料不如進口蘇麻離青料顯色濃郁,發色雅正,其顏色藍中顯灰,且在顏料的堆積處呈現出一些褐色的斑點,而非如進口蘇麻離青的黑色斑點。但是由于進口蘇麻離青顏料的昂貴,在元朝末年時局動蕩財政緊張的時候,匠人們也會將進口蘇麻離青和國產青花料進行混合使用。
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紋飾的分類
1.歷史軍事題材
歷史軍事類題材很難與元代戲曲脫離關系,元代元曲很多就是基于歷史故事演變而來,諸如蕭何月下追韓信就是根據史書而來,受此影響歷史軍事題材主要有昭君出塞、三顧茅廬、尉遲恭單鞭救主、蕭何月下追韓信、周亞夫細柳營等。
事實上,出現歷史軍事題材與元代的政治背景有著極大的關系。在元朝末年,統治者終于意識到文人對于政治的作用,于是恢復科舉制度、尊重儒學,招聘有志之士進入仕途,作為統治者所喜愛的器物,元青花人物軍事題材故事紋或許正是表達其對于能人志士的渴望。
2.愛情題材
元代戲曲除了軍事題材外,以愛情題材居多。很多戲曲大家都偏愛于愛情題材,而且百姓比較喜愛觀看。筆者認為,百花亭、錦香亭、西廂記等屬于比較明確的愛情題材。
雖然元代是極少數比較開放的朝代,但是在經歷了唐宋的發展,程朱理學還是當時人們比較主流的價值觀,“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觀仍被大力推崇,但是其對于人性的壓制是極其不科學的。因此愛情題材的興起,一方面是人們在封建統治下對于自由愛情的渴望、對天性解放的渴望;一方面古人善于利用愛情去類比君臣關系。也許相比較于統治者的求賢若渴,文人雅士也在期望一個開明盛世,一個君臣關系融洽的盛世。
3.宗教題材
元朝是少數民族統治的大一統王朝,是一個多民族并容的國度。不管是伊斯蘭教、佛教還是中國本土道教,在元青花人物故事紋中都有一定的體現。尤其是本土道教,成吉思汗在晚年還是比較信任道教的。所以出現這一類題材主要是佛教、道教等人物。而在中東等地不喜歡器物帶有人物圖案,所以筆者認為目前主要的人物宗教圖案還是以佛道居多。代表性道教人物有呂洞賓、漢鐘離、鐵拐李、藍采和。
4.高士題材
前文說了元代的政治制度,由于政治上的不得已,大部分的元代文人選擇隱士而居。當然隱士文化一直是為文人所欽佩的,比如陶淵明等。并且逐漸形成了一種中國獨有的特色紋飾。一方面是封建統治下,文人對于自由田園生活的向往,一方面也是表達出古人和超凡脫俗的審美情趣。這類紋飾主要是繪畫品性高雅的文人隱士,以表達人們對這些文人隱士的喜愛與欣賞。
結語
研究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瓷器對于探究元代當時所存在的歷史風貌有著重要的意義,也許分類并不完善,今后仍將繼續研究以增加元青花人物故事紋瓷器的資料。
(作者簡介:徐文錦,洛陽師范學院,助教,設計學碩士,研究方向為陶瓷裝飾;游曉蔓,洛陽師范學院,助教,設計藝術學碩士,研究方向為陶瓷產品設計)
參考文獻
1.上海博物館編,青花的世紀:元青花與元代歷史、藝術、考古[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
2.馮先銘,中國陶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3.中國硅酸鹽協會,中國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9;
4.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商務印刷館,2014;
5.葉喆民,中國陶瓷史[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店出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