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綜合考慮之后,陳皖肖和愛人最終決定留在工作地蘇州過春節。
“留在蘇州過年,除了廠里給每個人發5000元獎金,聽說政府還要給我們發生活補貼。不能回老家過春節,雖然有遺憾,但感受到了別樣的溫暖。”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陳皖肖說。
陳皖肖工作的蘇州印發《關于做好春節期間穩崗惠企送溫暖工作的若干指導意見》,出臺了包括發放1萬份新年禮包、2000份“冬日暖心包”、免費參觀國有景區等措施在內的“穩崗惠企十條”。
目前,我國疫情呈本土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態勢,冬季疫情防控形勢嚴峻。
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為鼓勵外來務工人員就地過年,出臺了一系列誠意滿滿的留人舉措。
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陳皖肖和愛人就開始謀劃著回老家過春節。
和往年為春運搶票發愁不同,今年他們準備開車回家過春節。兩個月前,他剛花十幾萬元購置了一輛新車。
老家在安徽,來蘇州打拼十幾年。每年春節,陳皖肖和愛人都會回老家和家人團聚。
“在外打工一年了,都想春節趕回去,全家團圓。看看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孩子,家人、朋友聚聚,春節就要熱鬧熱鬧。”他說。
談及今年的情況,陳皖肖坦言,不能與親人團聚,難免會有一些失落,但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愿意響應號召留在當地過年。
春節是國人最看重的傳統節日,是游子思歸、闔家團圓之時。春節臨近,在外打拼的人開始放下工作,考慮回家過年。
“預計2021年全國春運期間發送旅客17億人次左右,日均4000萬人次,比2019年下降四成多,比2020年增加一成多。”1月20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王繡春說。
然而,國內多地又出現新增病例,冬季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提醒,去年國慶節,幾億人口流動都沒事,但春節期間流動不行。因為現在正處于寒冷季節,非常適合病毒生存。
“挺過去,迎來春暖花開,加上新冠疫苗普遍接種,疫情防控形勢基本就會大好轉,乃至迎來決定性勝利。”張伯禮說。
為防止春運期間疫情反彈,國家衛健委對返回農村的春節返鄉人員規定了具體要求,目的就是要降低春運的人口流動規模、密度與頻次。
與此同時,人社部等7部門也印發通知,將于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國開展“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鼓勵引導農民工等務工人員春節期間安心留在就業地。
從各地采取的舉措來看,政策以勸導、疏導、引導為主,而非單純限制或強制。此前有媒體統計,全國已經有包括北京、上海、貴州、湖北、河南等在內的29個省區市發起“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就地過年已成為很多在外務工人員的選擇。在此背景下,如何滿足就地過年的生活需求成為當下的工作重點。
為保障“兩節”期間城市的市場供應,去年12月以來,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已投放中央儲備豬肉6.5萬余噸、牛羊肉2200余噸。

1月28日,春運第一天,北京站出行人員較往年明顯減少。圖/楊東儒
“商務部將根據市場情況,進一步加大投放力度,指導各地商務主管部門適時投放蔬菜、肉類等儲備,穩定節日市場供應。”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說。
除了加強生活物資保障和能源保供,中央還提出,要做好就地過年群眾管理服務,及時回應和滿足就地過年群眾需求。
具體內容包括,要確保群眾出行方便有序和貨運物流暢通,最大程度滿足就地過年群眾的購物、休閑、娛樂等出行需求。要保障就地過年群眾工資休假等合法權益,以崗留工、以薪留工。要積極營造就地過年良好氛圍,落細落實各項服務保障措施,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安心安全過好年。
“回家是冒險,錢包還會扁!過年留公司,親情不會減!”“與其返鄉隔離14天,不如多賺四五千!”“留在當地過個年,不給家人添麻煩。”……
滿滿的留人誠意,從各地張貼的標語可見一斑。
除了倡議,各地政府和企業的留人舉措更是誠意滿滿:
發放消費券、提供年夜飯、減免房租、企業紅包補助、景區免費游、贈送話費流量、免費乘坐公交車,甚至還有流動人口積分獎勵、子女積分制入學加分……
通過梳理,《民生周刊》記者發現,為了留住人們“就地過年”,絕大多數省份都發布了“就地過年”的相關補貼政策。
專家表示,各地出臺的鼓勵“就地過年”措施能夠發揮不小作用,既避免了人員大規模流動帶來的防控壓力,也對經濟有實實在在的提振作用。
畢業3年多,靳承承一直在合肥工作,今年他決定留在當地過年。平時工作太忙,今年可以利用難得的閑適時間,深入了解一下這個自己來此打拼的城市。
他所在的經濟開發區,不僅鼓勵其春節期間留在合肥,還對在崗參與生產、培訓的省外留合肥員工給予一次性2000元津貼。“雖然錢不多,但能感受到城市對外來務工人員的關心。”靳承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