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古代印度的男權社會中,女性被物化為丈夫的附屬品。女性從相貌、形體到道德行為都被一套嚴格的審美標準所束縛,女性形體上以身材豐腴、肉感突出、曲線明顯、四肢柔軟為美;相貌上以符合動植物美的特征為美;道德行為則以順從丈夫為美。這主要與古代印度的原始崇拜、自然環境和宗教思想有關。
關鍵詞:古代印度;女性;審美標準
雖然任何民族都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審美標準和審美價值[1],但是古代印度女性美的審美標準卻深深影響著印度現代社會對女性的審美。女性在現代印度社會中居于弱勢地位,男尊女卑思想極其嚴重,女性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規范。在古代印度的男權社會中,女性淪為男性的玩物,從形體到面貌再到道德行為都被一套嚴格的審美標準所束縛,從而喪失了獨立的人格和自主意識。
一、古代印度女性形體美的審美標準
印度豐厚的雕刻遺產為我們探究古代女性的形體審美標準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印度的雕刻藝術可以追溯至哈拉帕文化時期,女性人體雕塑占據了古代印度雕刻作品的半壁江山?!坝《鹊膹R宇、寺院和石窟,比比皆是雕刻精致的美女,顯示了日漸成熟的技巧和對女性形體之美的喜愛?!盵2]311“藥叉女”是最普遍的女性雕塑形象,現存著名藥叉女雕塑有《持拂藥叉女》《樹神藥叉女》《旃陀羅藥叉女》等。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透過這些歷經千年的藝術品可以對古代印度女性形體美的審美標準有所了解。
(一)以女性身材豐腴、肉感突出為美。幾乎所有的藥叉女塑像都具備該特點,以《持拂藥叉女》為例,這尊雕塑約成品于公元前3世紀孔雀王朝時期,現存于印度巴特那博物館,雕塑呈柱式站立,上身全裸微微前傾,右手向后持佛,濃密的秀發在后腦挽成髻,頭部伴有少量配飾。除去這些外在的裝飾,單看這尊藥叉女的形體可以發現在她的頸部、胸部下方以及腹部都有能疊起褶皺的贅肉,胸部的豐滿與纖細的腰肢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腰部又與寬大的骨盆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后方看這尊塑像,雖然臀部被衣物遮擋,但是豐滿之感卻無法掩飾。豐乳肥臀是對這尊人體塑像最恰當的描述。這一審美標準在文學作品中也多次得到證實,在《摩訶婆羅多》中,夸贊女性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就是“豐臀美女”“兩股豐滿的美女”。例如在夸贊女主人公黑公主時用的是“雙臀豐美”;在贊美俱盧族持國王的王后甘陀利用的是“美臀女”;描寫奇武王的妻子時說她擁有“豐滿的雙臀和乳房”。
(二)以女性身體曲線明顯為美。在古代印度的女性人體雕塑中,曲線明顯是另一個突出的特點?!稑渖袼幉媾匪芟駥⑦@一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樹神藥叉女雕塑成品約為公元前1世紀,位于桑奇大塔東門的托架上,她的一只腳踩在突出的托架上,右手攀住樹干,頭部偏向右側,探向頭部上方樹枝的左手帶動肩部和胸部向左傾斜,臀部以下自然愜意地傾向右方,從正面看去呈現出完美的S型身體曲線。這尊塑像被譽為印度桑奇最美女性雕塑,被美術史家們公認為印度藝術標準女性人體美的典范。在《摩訶婆羅多》中對纖細的腰部的贊美僅次于豐滿的乳房和臀部,當堅戰將黑公主當做賭注輸掉的時候自責道:“我就把這位腰肢纖細、體態美麗的般遮羅國公主德羅波蒂押上賭啦!肥臀細腰的絕世美人!”[3]610這是因為只有腰部纖細,乳房豐滿,才能將女性S曲線顯現出來。
(三)以女性四肢溫軟為美?!稑渖袼幉媾冯m以堅硬的巖石為原料,但是四肢并無僵硬之感,在優美曲線的襯托下反而展現出一種柔軟感。在笈多王朝對人體的造型中要求女性的身軀要像母牛的口鼻一樣柔軟。在《沙恭達羅》中,女主人公的手臂被描述為像嫩枝一樣柔軟[4]。因此,溫軟的四肢也是女性形體美的一大標準。
二、古代印度女性相貌美的審美標準
印度女性雕塑在盡力展現女性形體美的同時卻沒有對面部做精細的刻畫,文學作品中對女性相貌的描述正好彌補了這一點?!赌υX婆羅多》中對黑公主的相貌有幾處經典的描述,“她膚色黝黑,目若蓮瓣,靛青色的頭發彎彎曲曲,恍若姿容妙曼的女神變成了凡人的身形,來到了塵世。她生有一副絕色的姿容,大地之上無人可以媲美?!盵2]202“黑公主她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太黑,也不太白,有一雙美麗的紅眼睛。眼睛如同秋蓮,芬芳如同秋蓮,容貌如同侍奉秋蓮的吉祥天女?!盵3]610在《沙恭達羅》中,女主人公凈修林女郎沙恭達羅的下唇被形容為“像蓓蕾一樣鮮艷”[4]。除了文學作品之外,笈多王朝時期的繪畫作品也為我們提供了女性容貌美的典范,面部“成為造型優美的橢圓的卵形……在眉發之間的前額要如拉開的弓形;眼睛要像彎弓或楝樹的葉子。女人的眼睛急瞥時似脊翎,溫柔時似小鹿;諸神的眼睛則比之蓮花。女人的鼻子要像胡麻花,‘潤、軟、紅的唇則比作紅相思果,下顎比作芒果核……”[2]322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印度古代崇尚女性的面部特征要符合大自然中動植物的美,甚至還要求女性要擁有荷花一樣的清香,“黑公主身上香氣濃郁,宛如藍蓮花一般,香飄數里”。除此之外,并沒有對女性的膚色做過多的要求,黝黑的皮膚正是古代印度人的天生膚色,在他們看來黑皮膚是大自然賦予的美。
三、古代印度女性道德行為美的審美標準
由于被物化為丈夫的附屬品,因此順從丈夫成為印度古代女性最大的美德。在《摩訶婆羅多》中有兩處重點講述了女性的美德,一處是堅戰向摩根德耶大仙詢問女性應該遵守的正法,大仙首先說:“在一切天神中,丈夫是婦女的至高之神。婦女不是依靠祭神、祭祖或戒齋,而是依靠順從丈夫,才能進入天國。”[5]393接著大仙為堅戰講述了為忠于丈夫的婦女制定的正法:“妻子應該謙恭地侍奉丈夫,不得先于丈夫吃喝,應該吃丈夫吃剩的食物,想丈夫所想,將丈夫奉若神明。永遠做對丈夫有益的事,把所有感情傾注給丈夫,順從丈夫?!盵5]394另一處是黑公主與真光的對話,真光向黑公主詢問應該怎樣侍奉丈夫。黑公主答道:“我永遠摒棄傲慢,摒棄欲望和憤怒,總是努力侍奉般度族兄弟。我控制情感,把自己的心放在他們的心上,不傲慢,滿足丈夫們的心愿,順從他們。我總是害怕說錯、站錯、看錯、坐錯、走錯或誤解。我就是這樣侍奉般度族兄弟。天神、人、健達縛、裝飾華麗的青年、財主或美男子,我一概不想。在丈夫沒有吃飯、沒有沐浴、沒有睡覺之前,我不會吃飯、睡覺。丈夫從田野、從樹林或村莊回到家里,我起身歡迎他們,端上坐椅和水。我擦亮餐具,洗凈食物,準時開飯,精心貯藏糧食,打掃房間。我說話坦率,不與品行不端的女人交往。我順從隨和,從不偷懶。我避免無端發笑,避免時不時站在門口,也避免在暗處或花園里久留。我避免大笑、粗暴和發怒。我真心誠意侍奉丈夫。無論如何都不想與丈夫分離。丈夫為家族之事外出居住時,我就不戴花,不打扮,奉守誓言。凡是丈夫不飲、不嚼、不吃的東西,我也都不碰。依附丈夫是我的正法。我想這是婦女們永恒的正法?!宜X、吃飯和講話都不違背丈夫的意愿。”[5]444這段話將女性順從丈夫之規范展現得淋漓盡致。除去這兩段集中描寫女性美德的篇章之外,還有許多章節贊揚了妻子對丈夫的順從之美,如持國王的妻子甘陀利因為丈夫天生是個盲人,她為了不比丈夫享受更多也終身將自己的眼睛用布蒙起來;再如般度王死后,他的妻子瑪德利也跳入火葬般度王的熊熊烈火之中殉葬了。在《摩羅衍那》中有一節也講述了女性的美德:“不管住在城中還是山林。不管丈夫是罪人還是歹徒,婦女們只要把丈夫來熱愛,她的世界就非常幸福。即使丈夫邪惡淫逸,即使他沒有什么錢財,品質高貴的婦女們,都把他當做神靈看待。”[6]在《沙恭達羅》中女主人公沙恭達羅也講到丈夫死于妻子之前,妻子應該追趕其后。只要是順從丈夫的做法,如生兒育女、精于家務、性格溫順、逆來順受、寬容大度……都是女性的美德。
四、印度古代女性美的審美標準形成的原因
(一)原始崇拜的影響
對女性審美標準產生影響的原始崇拜包括母神崇拜和生殖崇拜,這兩種崇拜都將女性的生殖能力看作萬物的本原,母神崇拜歸根結底也是一種生殖崇拜。在哈拉帕文明時期,“母神崇拜”已經成為宗教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摩亨佐-達羅出土的塑像中就有未加修飾而塑造的婦女形象,她們的女性器官突出地呈現出來[7]13。生殖崇拜是人類古代社會的普遍信仰,在笈多帝國時期,印度將生殖崇拜發展成為印度教中獨樹一幟的性力派。性力派頌揚女性力量和與母性生殖相關的大地的力量,把它作為神性力量的最高形式[7]92。女性豐乳肥臀、曲線明顯的審美標準正是受到這一崇拜的影響,豐滿的乳房、圓潤的臀部,再加上寬大的盆骨正是女性生殖能力最好的象征。
(二)自然環境的影響
印度主要地處亞熱帶,由于喜馬拉雅山擋住了北方來的冷空氣,所以大部分地區終年氣溫較高,涼季也有10多度,暑季則平均30度以上,6到10月受印度洋季風的影響,降雨充沛。這種氣候特征非常適宜動植物的生長,植物終年枝繁葉茂、繁花似錦,動物則隨處可見。天氣炎熱時,人們只好躲在家中或森林里避暑,雨季時人們又無法從事戶外活動,這就使印度古人有著充足的時間親近自然、觀察自然。他們看到嬌嫩柔軟的樹枝在風中恣意伸展,看到鮮艷盛開的花朵,看到疾馳的鳥與慵懶的鹿,聞到無處不在的花香……他們在動植物身上獲得美的感受,因此也希望在人的身上獲得這種感受。這就不難理解印度文學中要把女人的眼睛比作蓮花、樹葉,把臉型比作卵石,把嘴唇比作相思果,甚至連女人的動作也要與動物相比較。除此之外,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也加深了印度古人的生殖崇拜觀念。
(三)宗教思想的影響
古代印度是宗教支配社會活動的地區。宗教對女性審美標準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婆羅門教中“梵我一致”思想。印度教認為“梵”是世界的主宰,它創造了萬物,也存在于萬物之間。因此古代印度人們認為“我”與動植物之間沒有什么不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人類的親眷,美麗的動植物造型成為了人們追求的審美準則。二是婆羅門教肯定男尊女卑的思想并加以神圣化。《摩奴法典》作為婆羅門教的經典對妻子的“達摩”(“達摩”即“身份、本分、正法”)做了規定:“違背了對丈夫義務的妻子,在這個世界上要受到羞辱;死后將進入胡狼的子宮,受到懲罰她罪過的疾病的折磨??刂破渌枷?、言辭和行為,從不輕視她的主人的婦女死后將與丈夫一道居住在天國,并被稱為有德行的妻子?!盵8]婆羅門教認為每個人都有自身的“達摩”,都必須按照“達摩”的要求行動,因此女性就必須遵守順從丈夫的“達摩”。
五、結語
由于古代印度女性被物化,背負著沉重的形體、相貌以及道德行為的審美標準。形體上以女性身材豐腴、肉感突出、曲線明顯、四肢柔軟為美;相貌上以符合動植物美的特征為美;道德行為則以順從丈夫為最大的美。這些審美標準源于古代印度的原始崇拜、自然環境和宗教思想。在這三個審美標準中,道德行為美的審美標準對古代印度女性的壓迫最為嚴重,這使她們完全喪失了獨立人格,失去了自主意識,在家庭生活和社會活動中被邊緣化。這一畸形審美標準的惡果一直延續到今天。盡管從19世紀以來,殖民地時期的英印政府和獨立之后的印度政府在給予女性社會平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如禁止迫害女性的陳規陋習、頒布保障女性權益的立法、促進女性接受教育等[9],但是印度女性的價值仍未獲得正確的定義與定位。婦女能頂半邊天,只有女性的權益得到保障,社會地位得到提高,“半邊天”的作用才能日益彰顯。要想使女性發揮好“半邊天”的作用,就需要對印度從古代社會承襲下來的物化女性的畸形審美標準做出改變,只有用新的審美標準指導人們的社會活動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雨田.論泰戈爾美學思想的民族繼承性[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5):41-46.
[2]邱紫華.印度古典美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毗耶娑.摩訶婆羅多(一)[M].金克木,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4]劉雅倩.《沙恭達羅》昭示的印度中古審美準則[J].龍巖師專學報,1999(1):14-17.
[5]毗耶娑.摩訶婆羅多(二)[M].黃寶生,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6]林承節.印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8.
[7]沃爾波特.印度史[M] .李建欣,張錦冬,譯.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7.
[8]陶笑虹.殖民地印度的婦女[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7.
[9]吳宏陽.殖民地時期印度社會世俗化進程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21-27.
作者簡介:孔鳳嬌,鄭州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南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