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描寫西歐封建莊園是19世紀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簡·奧斯丁、勃朗特姐妹和喬治·艾略特的小說中都有對莊園風物的整體性描寫,它們既是愛情和婚姻萌芽、發展、破滅的特定時空,也是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征、人生追求的象征隱喻。19世紀的英國人生活在“日不落帝國”的黃金時期,社會充滿了自信膨脹,人們急切地炫耀與張揚金錢財產、階級地位、身份權力等等,莊園成為這種炫耀的工具和途徑,莊園也因此衍生出一種神話故事中“失樂園”的隱喻,莊園正是階級、財富、權力的化身。
關鍵詞:莊園;女性小說;簡·奧斯丁;勃朗特姐妹;喬治·艾略特
19世紀的英國處在工業革命時期,經濟高速發展,英國女性作家異軍突起,前后有30多位相繼誕生于文壇,她們站在女性視角控訴了當時婦女的遭遇,創作出了許多流傳至今的文學名著,成為英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一朵奇葩。她們的小說,即今天我們稱為的“女性小說”,以獨特的魅力奠定了在英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小說中那些或古老、或神秘、或寧靜、或華麗、或莊嚴的莊園也形成了一道道引人入勝的文學景觀、一個個富于象征隱喻的形象系列。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的文學史中,幾乎從未出現過哪一種建筑群作為一個典型的文學形象并且這么密集地被表現出來。英國“女性小說”歷來吸引著世界各國學者的關注,也有不少論著發表,但是,現有研究的方向大多集中在單一的某一著作、某一作家的作品分析人物分析等。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這些女作家們筆下描繪的英國鄉村特有的莊園景象也逐漸引起了大家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莊園”這一意象在文學中的作用,如徐揚在她的論文《論英國維多利亞小說中的莊園》中就分析了莊園與英國維多利時期的社會的緊密聯系,張素玫在《莊園之愛:論〈曼斯菲爾德莊園〉的空間隱喻》和《浪漫的名利場:論簡·奧斯丁小說中的莊園形象》中透徹分析了莊園在小說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劉紅嶺在《論奧斯丁小說中房子的象征意義》中揭示了莊園的象征性等。這些文章都看到了莊園這一意象的重要地位,但各個學者的研究都比較分散、單一,有的只研究了莊園與社會背景的關系,有的只探討了莊園與人物愛情的關系,有的只揭示了莊園與階級財富的關系,都沒有形成一個整體性的研究。本文試圖整體地研究這些“女性小說”中出現的眾多的“莊園”現象,以最具影響力的簡·奧斯丁與勃朗特姐妹和喬治·艾略特的作品為代表,以“莊園”這一建筑群為視角,從時代變革、風俗文化、金錢利益,階級變更等各個層面入手研究,解讀19世紀英國女性小說中“莊園”所承載的深遠意義——既包含了對封建等級制度的無奈與反抗,又諷刺了當時貴族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至上金錢萬歲的風氣,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大英帝國處于全盛時期的輝煌與歡快景象。在這個大背景下,莊園成為女性作家筆下一種象征性的意象,構筑著我們對那個繁華盛世、矛盾交織的年代無盡的想象空間。
一、19世紀英國女性文學莊園小說概述
(一)時代背景:19世紀的英國
19世紀英國進入改革時期,在中葉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從此,英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斷強大的英國從此走上了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的道路。19世紀正處于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這一偉大的時代,就是歷史上、文學史上有名的“維多利亞時期”,是“日不落帝國”的全盛時期。英國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工業化高速發展,加之在全球殖民地瘋狂地掠奪,積累了雄厚的資本和財產,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的“日不落帝國”迎來了輝煌繁榮的全盛時期。身為大英帝國子民的自豪感在舊貴族階級和士紳家族中尤為濃烈,當時社會中彌漫這強烈的“帝國意識”,這一點在當時的小說中也有體現。輝煌的全盛時期同時也是社會大變革的時期,新舊事物相互碰撞、交融更替,社會不再是傳統的、單一的、專制的,而是自由的、開放的、發展的,這使英國各方面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當然,文學也不落后地繁榮發展著。但由于工業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英國國力大大增強,各種社會問題和階級矛盾也日益突出。舊貴族階級與新興資產階級之間的明爭暗斗、上流社會的奢靡無度與下層平民的艱難生存形成鮮明對比,批判現實主義小說應運而生,成為當時的文學主流,女性小說就是其中的一大主力。隨著“財產是不可侵犯與神圣的權利”的法律被確立,家庭成為社會的核心組成部分,文學的注意力也隨之轉向了描寫家庭生活。同時,在這一時期人們轉變了以往的觀念,重視起家庭和諧,家庭意識被強化。維多利亞女王也有意催化這種轉變,一時間英國分外推崇家庭和諧的典范,其結果是,“中產階級感到特別高興,他們喜歡一個把王者之尊與高尚道德結合起來的家庭。他們仿佛從一面光亮鏡子中看到自己生活的理想影像”[1]。一幢幢豪華寬闊、華麗舒適的莊園正是貴族階級和鄉紳家族爭相體現地位和財富的象征,這也使得文學描繪的重心由外部的社會空間轉向為內部的私人空間。
(二)異軍突起的女性文學與莊園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多重因素的孕育,催生了一批引世界矚目的文壇新星,如簡·奧斯汀、勃朗特姐妹、喬治·艾略特、安妮、勃朗寧夫人、蓋斯凱爾夫人以及亨利·伍德夫人等。她們相繼登上文壇并且有著自己的影響力。她們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主題圍繞著當時女性的處境與遭遇展開,進行了大量的現實寫照,成為英國文學史上一個獨特的景象,甚至是世界文壇的一大奇葩。
這些女作家群的小說即今天我們稱為的“女性小說”,它們以獨特的魅力和影響奠定了其在英國文學史、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一直以來,各國學者都非常關注英國“女性小說”中對愛情、婚姻的描寫,但是,以往研究的方向大多集中在單一的某一著作、某一作家的作品分析人物分析等。近年來這些女作家們筆下頻頻現身的英國鄉村特有的莊園景象也逐漸引起了大家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莊園”這一意象在文學中的作用。縱觀這大量的女性小說,她們筆下頻繁出現形形色色的“莊園”,數量之多令人咂舌。例如簡·奧斯丁筆下的《理智與情感》中的諾蘭莊園、巴頓莊園,《勸導》中的凱林奇莊園、厄潑克勞斯莊園,《傲慢與偏見》中的尼日斐花園、彭伯里莊園,《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的曼斯菲爾德莊園、索瑟頓莊園等,以及勃朗特姐妹筆下的《簡愛》的桑菲爾德莊園、蓋茨海德莊園、沼澤山莊,《呼嘯山莊》中的呼嘯山莊、畫眉田莊等,還有喬治·艾略特《米德爾馬契》中的洛伊克莊園、蒂普頓田莊,亨利·伍德夫人《東林恩莊園/東林怨》中的東林莊園和西林莊園等等,“莊園”之一群像在文學作品中出現之多頻率之高,令人難以忽視。
在19世紀英國女性小說中,這些莊園大多都被賦予了一定的深意,它們之間的共性在于:它們都出現在描寫舊貴族階級、士紳家族的家庭生活中,承擔著故事情節的主要發展,也是小說中人物命運的載體。除此之外,這些各具魅力的莊園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示了英國濃郁的地域文化風情以及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了這些女性作家不同的生活經歷所帶來的不同的藝術個性追求。同時它本身也是一種突出的意象,隱含著一些象征的意義,暗示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命運的走向,反映當時英國社會的現狀,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19世紀英國女性小說中描寫的這些形形色色的莊園正是當時貴族階級的象征性化身,沉迷在傳統階級制度的高傲自滿、自私虛偽當中,或金碧輝煌或古樸莊重的莊園中彌漫著一股濃厚的權力與地位、金錢與欲望的腐爛氣息。
二、莊園與人物命運的交織
(一)莊園與愛情、命運
通讀簡·奧斯丁與勃朗特姐妹和喬治·艾略特的作品,不難發現莊園與主人公的愛情、命運密不可分。在簡·奧斯丁的作品中,《傲慢與偏見》里寧靜寬闊、華麗氣派的尼日斐花園便是小說人物萌生愛情的“生命海洋”。第一次見面,伊麗莎白認為達西傲慢,互生偏見,而后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雙方卻一同墜入愛情之河,他們互生好感,滋生愛情就是在此地。小說的另一對情侶——吉英小姐與彬格萊先生,他們同樣是在尼日斐花園相遇,吉英可謂是在整個舞會上最漂亮的女人,完全吸引了彬格萊先生的目光,由此打開了通往愛情的大門。尼日斐花園,那可是風景迷人。坐落在寧靜廣闊的鄉間田野中,一眼望去皆是沁人的翠綠,頭頂是一派天高云淡的湛藍,寬闊的草原和高遠的天空織就了一方世外桃源?;▓@內房間寬敞明亮,裝飾氣派高雅,仆人管家一應俱全。環境的秀麗美好,景色的旖旎迷人,房屋的氣派雅致,生活的舒適安逸,全都是滋生愛情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奧斯丁是借莊園的描寫來暗示人物的愛情、命運的變化發展。
《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的莊園同樣是氣派雅致、祥和美好。這是一座大如城堡一樣的莊園,一望無際的大草坪,房屋周圍樹木茂密,綠樹成蔭,房子寬敞明亮,裝飾高雅華麗。主人公范妮剛到曼斯菲爾德莊園的時候,膽怯、害怕、孤獨、忐忑不安,但隨著她的成長,她逐漸喜歡上了這幢美麗自由的莊園,時光飛逝,七八年過去了,她對這座環境優美、時髦高雅、莊嚴自由的莊園已經種下了深深的眷戀之情,她愛上了這里,把這里當成了“家”??藙诟5滦置靡餐瑯涌咕懿涣诉@座莊園的魅力??藙诟5滦〗闶且晃粙缮鷳T養的倫敦時髦小姐,剛開始來曼斯菲爾德的時候格蘭特太太還擔心她住得不習慣,但克勞福德小姐卻非常滿意她在曼斯菲爾德的生活,認為在這兒無比愜意。她的哥哥克勞福德先生,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舍不得離開曼斯菲爾德。小范妮剛來到曼斯菲爾德莊園時,無比思念她的家鄉樸次茅斯,認為樸次茅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人們大聲歡笑、恣意狂歡,而曼斯菲爾德莊園是一個規矩多、不自在的高貴牢籠??砷L大后的范妮再重新回到家鄉樸次茅斯時,卻覺得樸次茅斯的一切人和事都難以忍受。已經把曼斯菲爾德莊園當成了“家”的范妮,在家鄉感受不到姨媽的花園草木吐綠生翠帶給她的喜悅,感受不到騎著愛駒在姨父寬闊的草坪馳騁的快意,還有種植場的樹木隨著季節變換的自然景色,空氣中滿是渾濁污穢的氣息,令人窒息生厭。“而她又生活在狹窄、喧鬧的壞境中,感受的不是自由自在的生活、新鮮的空氣、百花的芬芳、草木的青翠,而是囚禁似的日子、污濁的空氣、難聞的氣息,這就越發糟糕透頂?!盵2]79范妮對曼斯菲爾德的相思猶如藤蔓一般瘋狂地生長著,她無比地眷戀著在曼斯菲爾德莊園里愜意的、舒適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通過范妮對莊園生活的經歷而使她發生這一巨大的變化,暗示著她命運的變化。原本她在樸次茅斯生活時的命運,就像她的母親普萊斯太太一樣,變成千千萬萬普通家庭婦女中的一個,終日勞碌地操持家務,艱難地維持生計,是絕對享受不到豪華舒適的莊園里優美的景色、愜意的生活和高雅的情趣的。而曼斯菲爾德莊園里的生活改變了她的命運,跟著表姐伯特侖小姐們一起學習知識,還有表哥埃德蒙的細心關懷,在曼斯菲爾德范妮踏入了一個從前從未接觸過的新世界。在這個上流社會中,她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過上了與樸次茅斯與母親普萊斯太太完全不一樣的生活。不得不承認,在曼斯菲爾德,范妮完成了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她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住在樸次茅斯的命運截然不同。奧斯丁通過莊園生活改變了范妮的人生,她的愛情、命運都圍繞著這座華麗的莊園展開。所以說“莊園”這一意象在女性小說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二)莊園的人物性格塑造
勃朗特姐妹的小說中的莊園,與奧斯丁筆下的莊園可就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風景了。在《呼嘯山莊》中,艾米麗把呼嘯山莊的場景描寫得變幻莫測,山莊處在一個狂風呼嘯、暗影出沒的曠野之中,這里時而陰云密布,時而風狂雨驟,有鬼哭狼嚎的慘叫,有陰森慘暗的庭院,小說中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始終生活在這樣一個籠罩著恐怖而神秘的氣氛之中的山莊。在這座似乎被撒旦統治著的山莊里,沒有塵世的喧囂與嘈雜,沒有人們熱鬧的歡聲與笑語,有的只是重重幽暗與無盡荒寂。這神秘的瘆人的平靜中卻蘊藏著巨大的無窮的激情與活力。“房屋那頭有幾棵矮小的樅樹傾斜得厲害,一排瘦削的荊棘都向著一個方向伸展枝條,放佛在向太陽乞討溫暖,這足以令人想見北風吹過的威力”“霧氣很重,到處都顯得陰冷灰暗”“到處是石楠的泥沼”“在荒涼的山頂,黑色的凍土非常堅硬,寒氣逼人”“丫枝橫生的醋栗樹”[3]等意象都渲染著一種陰暗的悲涼的氣氛,仿佛下一秒就會有一個壓抑已久的惡魔要沖破層層的陰暗爆發出來。山莊的氣候、生態、環境等,都暗合了小說復仇的主線,也暗喻著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命運,他有著頑強的意志,勢不可擋的氣勢,堅定的復仇信念,與社會抗爭的精神。
艾米麗用山莊的“呼嘯”、陰郁的基調、恐怖神秘的氛圍來暗示人物命運,暗示希思克利夫是一個憤怒的、可怕的、孤獨的、悲劇的復仇者形象,同時也暗示了他的悲劇命運。他從小是個孤兒,被老恩肖先生收養后在呼嘯山莊一直備受辛德雷的欺凌,童年的經歷使他體會到了人生的冷血與殘酷,也使他終于明白了忍氣吞聲、低三下四的屈服是無法改變自己被欺壓被凌辱的命運的,只有反抗變得強大,用以暴制暴的方法才能改變命運。于是他變得憤怒、狂躁、暴力,猶如撒旦化身。在地獄一般的呼嘯山莊里,只有凱瑟琳能給他千瘡百孔的心一點兒可憐的慰藉,后來就連凱瑟琳也棄他而去,選擇嫁給了埃德加·林頓少爺,因為他擁有畫眉田莊的繼承權。很顯然,凱瑟琳為了財富地位而拋棄了希思克利夫,他受不了這打擊,悲痛地離開了呼嘯山莊,但表面上的離開只是為了更好地回來復仇而已。
歸來復仇的希思克利夫猶如惡魔一般,喪心病狂,人人畏懼,他利用伊莎貝拉對他的愛慕來報復林頓一家,在凱瑟琳死后還開棺掘墳,霸占她的尸骨,拒絕讓埃德加與他名正言順的妻子凱瑟琳合葬,他的報復甚至牽連到下一代人的身上,他把辛德雷的兒子哈頓培養成大字不識、孤僻暴力、毫無身份地位、沒有一絲體面可言的野蠻人,利用自己體弱多病的兒子林頓來博取表姐凱瑟琳的同情,最終強迫埃德加的女兒小凱蒂嫁給林頓,如此他就順理成章地占有了畫眉田莊。當他完成一系列的復仇的時候,他卻并沒有感到快樂和救贖,終于,他選擇了自殺去追尋愛人凱瑟琳,用生命去成全愛情,用鮮血去救贖心靈,用歸于寧靜去平息狂野呼嘯。希思克利夫這種瘋狂的報仇泄恨,看似毫無理智,簡直喪心病狂,但卻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反抗社會的決心與徹底,也是作者對當時等級制度、金錢社會的一種抨擊。
三、莊園的文化底蘊與文學風格
(一)英國的地域特色
從地理位置上看,英國背靠大西洋,地處北溫帶,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受到從大西洋海面吹來的盛行西風的影響,還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溫增濕,所以英國雖然常年陰雨,但全年溫差較小,冬季濕暖,夏季涼爽。英國人非常喜愛陽光,正是由于英國溫和濕潤的氣候特點造成的。同時,這一氣候使得英國一年四季都很適宜花草樹木的生長,也造就了英國發達的畜牧業和美麗的鄉村景觀。從地形上看,其西北地區主要地形是高原;中部、南部是平坦的平原,土壤肥沃,適宜耕種,因此這里成為英國典型的鄉村景色,大片牧草接天碧綠,藍天白云,時而有莊園點綴其間。正是英國獨特的地形氣候的影響,形成了英國人熱愛鄉間陽光、喜愛大自然的民族文化,莊園也就應運而生,成為英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奧斯丁的作品《理智與情感》中,巴頓莊園的擁有者貴族米德爾頓爵士就以他的莊園引以為豪。巴頓山谷堪稱地大物博,“這地方景色宜人,土質肥沃,林木茂密,牧草豐盛”“房子的位置選得恰到好處。緊靠屋后,山巒聳立;左右不遠,也有峰巒依傍;群山之中,有的是開闊的高地,有的是耕地和林帶。巴頓村大致建在一座山上,立在鄉舍窗口舉目遠跳,景色十分宜人。房舍正面,視野尤為開闊,整個山谷一覽無余,目力所及,直達遠處鄉間。山谷綿延到鄉舍跟前,終于被三面環抱的山巒截斷?!盵4]巴頓莊園的風景井然有序,群山、高地、田莊和樹木叢構成了世外桃源般的景色,一切都那么生機盎然、寧靜祥和。其正是英國人所熱愛的優美秀麗的鄉村景色。
(二)英國人的鄉村情結
英國人對于鄉村生活的熱愛已經深入骨髓,似乎與生俱來。英國的鄉村擁有大片碧綠的牧草和新鮮的空氣,就連藍天白云都比城市中心出現得多。擁有寬敞的莊園,舒適的生活,優美的風景,良好的天氣,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在英國,人們以在鄉村生活為榮。英國作家杰里米·帕克斯曼在他的著作《英國人》里這樣寫道:“在英國人的腦海里,英國的靈魂在鄉村。”[5]一個真正的英國紳士,一定是熱愛鄉村自然的,因為這是他的靈魂與血脈。英國的保守黨領袖鮑德溫也有這樣一句名言:“英國就是鄉村,鄉村就是英國?!边@同時也是一個標準英國人的生活箴言。英國人眼中的鄉下人不同于我們眼里的鄉下人,英國的貴族們樂得做個鄉下人??v觀奧斯丁的每一部小說,都有那么一幢或者幾幢華麗氣派的莊園,對莊園鄉村自然風景的描寫更是少不了。莊園是英國貴族階級、鄉紳家族在鄉村的宅邸,或古老、或神秘、或寧靜、或華麗、或莊嚴的各種莊園四周都環繞著大片的草坪、花園、灌木叢、牧場、種植園以及村舍,優美自然的鄉村風景早已是英國莊園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些英國典型的鄉村景色在奧斯丁其他的作品中也有所體現。《諾桑覺寺》中富裕的蒂爾尼家族的諾桑覺寺里儲存的瓜果蔬菜、糧食美酒應有盡有,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罢髽菄梢粋€大四方院,四方院兩側聳立著綴滿哥特裝飾的樓房”“樓房的其余部分被參天的古樹和蔥郁的林木所遮掩,屋后有陡峭的蒼山為屏障,即便在草木凋零的三月,山景也很秀麗?!盵6]195英國人的鄉村情結由來已久,詩人、畫家、作家等人的創作中也充滿了對英國自然鄉村風景的綿綿情意。奧斯丁也不例外,她把她對英國鄉村風景的絲絲眷戀都暗藏在小說中莊園風物的描寫上,她筆下的莊園與鄉村風景是她抒情的一大宣泄口,也使得她小說中的莊園生活安逸、歲月靜好。
(三)莊園的時代精神
19世紀維多利亞小說的主體不再是以往經典中那樣寫“在路上”,而是轉向“在家中”,家庭成為社會的核心組成部分,文學的注意力也隨之轉向了描寫家庭生活?!?9世紀中期,鄉村莊園住宅成了人們逃避倫敦快節奏風格的避風港,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遠離城市尋求休閑時光的場所和機會?!盵7]打獵、賽馬、寫生、散步、觀看戲劇、享用精致美味的下午茶等都是在鄉村莊園進行的典型活動。當時的流行風尚決定了貴族階級和鄉紳家族在英國鄉村莊園華麗雅致、富麗堂皇的風格特點。《傲慢與偏見》中貴族達西先生在彭伯利的莊園里的房子寬闊氣派,華麗雅致,坐落在綠樹成蔭掩映著的山坡上,房前的小溪頗具天然雅趣,家具陳設皆是上乘。19世紀英國女性小說中的莊園描寫就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尚。一幢幢裝飾豪華,富麗堂皇、明亮寬闊的莊園正是貴族階級和鄉紳家族爭相體現地位和財富的象征,這也使得莊園成為女性文學小說中描繪的重心。
(四)莊園小說的個性風采
19世紀女性作家描寫的莊園,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尚和精神風貌,展示了女性作家們因生活經歷不同而不同的個性風采與審美追求。簡·奧斯丁出生在英國南部有文化教養的牧師家庭,因此她對英國中南部的鄉村莊園景色情有獨鐘。在描寫小說莊園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此,在氣候宜人、風景秀麗、寬闊寧靜的莊園里展開了細膩的描寫。而身處英國北部高原山地地形的多塞特郡的勃朗特姐妹描寫的莊園風物就與奧斯丁截然不同。她們更熱衷于描寫一些當地地形特有的景物,比如風雪交加的天氣、荒原、山巒、墓碑、卵石、呼嘯的北風以及耐寒植物,如荊棘、石楠花、灌木叢以及烏鴉等?!逗啇邸分猩7茽柕虑f園的景物描寫尤其典型,“它冬天最喜人的地方還在于它的無比清幽和葉落枝黃的寧靜氣氛。即使一陣風拂過,這兒也不會有一絲聲響,因為沒有一株冬青,沒有一棵常綠樹會沙沙作響,而光禿禿的荊棘和榛樹叢也靜得就像鋪在小徑中間的那些已經磨光了的白石子一樣”[8]136。除此之外,勃朗特姐妹還明顯地受到哥特式小說的影響。18世紀時哥特式小說在英國廣為流行,小說里充滿了陰暗的古堡、神出鬼沒的幽靈、大筆的遺產糾紛等情節。僅就小說氛圍而言,在夏洛蒂的《簡愛》和艾米麗的《呼嘯山莊》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展現。桑費爾德莊園和呼嘯山莊都充滿了哥特式小說的古堡、密室,幽暗陰森的神秘囚牢、恐怖可怕的復仇氣息。希斯克利夫的悲劇這正是艾米麗在《呼嘯山莊》營造的哥特式的氣氛所形成的性格,從而發生的復仇反抗。
夏洛蒂《簡愛》中的桑菲爾德莊園也彌漫著一股陰森恐怖的氣息。白天里它有著漂亮的花園、整齊的草坪、氣派的建筑、華麗的裝飾,里面住著活潑可愛熱愛舞蹈的阿黛勒小姐,“這是間富麗堂皇的大屋子,有紫紅色的椅子和窗幔,土耳其地毯,貼著胡桃木鑲板的墻壁,一扇鑲有許多彩色玻璃的大窗子,飾有華麗線條的高高的天花板。費爾法克斯太太正在給擺在一個餐具柜的幾只精致的紫晶石花瓶撣灰”[8]138??墒堑搅艘雇恚叽蟮那f園變得陰森,石砌的高墻顯得厚重,整個莊園的氣氛變得陰森恐怖,好像復仇的幽靈隨時出沒。“閣樓昏暗得就像個地窖”“從窄窄的窗子里透進來的暗淡光線”“上面密密麻麻地繡著各種花樣,描繪古怪的花兒,更加古怪的鳥兒,以及最最古怪的人物,——總之,在慘淡的月光底下看上去誰都會顯得古里古怪的各種形象”[8]139。空寂的大廳,黑魆魆的樓梯,徘徊的腳步聲,歇斯底里的笑聲,甚至半夜里闖入簡的房間將她的婚禮面紗一撕兩半,一切都顯得那么詭異、幽森、可怕。就連簡愛與羅徹斯特先生的初次相遇,都顯得非常陰暗神秘。朦朧的月夜里,堅硬結冰的小徑上,桑園的陰森中,突然出現的奔騰狂吠的大狗,五官嚴厲、膚色黝黑,帶著慍怒的男子,一切都顯出一派冷酷生硬、神秘陰暗的色彩。這種陰暗幽森的氛圍在喬治·艾略特的《米德爾馬契》中也有些許的影子,卡蘇朋教區長的莊園景象是“這里空地比較狹小,花壇顯然沒有得到好好照料,一簇簇樹木,主要是灰蒙蒙的紫杉,長得茂密高大,離窗口不到十碼遠。房屋由淺綠色的石塊建成,是式樣古老的英國住宅,并不難看,但窗戶狹小,外表陰郁”“在這秋末季節,沒有陽光,一片寧靜,枯黃的樹葉稀稀拉拉,正緩緩飄落,斜斜地飛過陰暗的常綠喬木旁邊,這一切使住宅本身也帶上了秋天的蕭條氣息。至于出現在這一幅背景上的卡蘇朋先生,他自然不能帶來生機,改變它們死氣沉沉的面貌?!盵9]1不論是奧斯丁明媚祥和的草原風光還是勃朗特姐妹神秘幽暗的古堡,抑或是艾略特的兼而有之,都展現了不同作家的個性風采。
四、莊園的權力與地位
(一)等級制度
鄉村莊園在英國文化中占據著獨特的地位,是西歐封建貴族制度的產物,是等級制度的象征,莊園是上流階層身份地位的體現。在風景優美的鄉村里擁有大片土地、樹林和一幢華麗氣派的莊園是每個貴族階級和士紳家族門第的象征,意味著他們擁有著高高在上的社會地位、貴氣逼人的身份以及世代相傳的大筆財富。在奧斯丁的小說里,貴族莊園都處在自然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方,環境宜人,風景優美,而且莊園堅固結實、寬敞氣派、裝修華麗。莊園的華麗陳設在《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眾人前去參觀拉什沃思先生的莊園時可窺見一二。拉什沃思太太一臉自豪地炫耀著向大家介紹莊園:“這些房間全都是高屋子,許多是大房間,都按五十年前的風尚加以裝飾,鋪著亮光光的地板,布置著堅實的紅木家具,有的罩著富麗的織花臺布,有的是大理石面,有的鍍金,有的刻花,各有各的妙處”“有許許多多的畫像,其中頗有一些好作品?!盵2]408在19世紀的貴族莊園,這樣豪華的裝飾陳設隨處可見,有的莊園甚至有上百個乃至更多的房間。莊園不僅僅象征著金錢財富,還是象征著社會地位等級制度的優越,在《米德爾馬契》中,擁有蒂普頓田莊即意味著布魯克家族高貴的社會地位?!安剪斂思业纳鐣匚浑m然算不上貴族,但無疑也是‘上等人家,哪怕追溯到一兩代以前,仍不致發現一個祖先干過賣布或賣雜貨的生意,他們的身份決不低于海軍將官或牧師。有一個祖先看來還是清教徒中的頭面人物,在克倫威爾手下當過差,只是后來皈依了國教,為了擺脫一切政治紛爭,才解甲歸田,當了一個受人尊敬的莊園主。”[9]36人們喜歡用莊園象征貴族階級和士紳家族高高在上的身份以及穩固的社會地位。高貴富有的貴族階級,以《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先生為代表,他們血統高貴、舉止優雅、家產豐厚、產業龐大,所居住的莊園也就氣派豪華;而略遜一籌的士紳家族,以《愛瑪》中的奈特利先生為代表,他們家境殷實,收入不菲,同樣身份優越,擁有的莊園也是居住舒適、環境優美;這個等級金字塔的再下一層就是小說中出現較多的牧師和軍官,他們有著較為體面的職業,收入穩定,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也能居住在環境整潔舒適的莊園中,但與大貴族階級的莊園還是有差距的。在《諾桑覺寺》中凱瑟琳參觀蒂爾尼家族的莊園時所見景色的描寫,就暗示了這種階級地位的劃分?!斑@塊園子面積之大,使凱瑟琳聽了不由得嚇了一跳,因為把艾倫先生和她父親的園子合在一起,加上教堂的墳地和果園,還及不上它一半大。圍墻似乎多得不計其數,而且長得無邊無際,墻內的暖房多得好像是一個村莊似的,似乎可以容下整個教區的人都在里面工作。”[6]196由此可見,不同階層所居住的莊園大小、環境優劣以及功能是否齊全等都能體現出不同家庭的階級地位、身份財富的差別。因此,莊園既是財富、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載體。
(二)權力象征
莊園,是屬于貴族階級的私有物,是階級地位和身份財富的體現,同時也是它權力的象征,行使著封建制度賦予的統治社會的權力。每一所或古老、或神秘、或寧靜、或華麗、或莊嚴的莊園似乎都承擔著民事法庭的責任。莊園是一個社區的權力中心,擁有莊園的貴族有權決定一切,包括各種職位的任命,莊園主決定著轄區平民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就如同《傲慢與偏見》中所說:“作為一個兄長、一個莊園主、一個主人,有多少人的幸福握在他的手中!他手中的權力能使多少人快樂,又能使多少人痛苦!他可以行多少的善,也可以作多少的惡呢!”[10]76同樣出身高貴的凱瑟琳夫人也擁有著這樣的權力,是她所在社區的主人。她就像女王一樣居高自傲,對所有事物都抱著挑剔的目光?!斑@位了不起的夫人還是她這個教區最活躍的行政法官……每當有村民們要吵架鬧事,或是有什么不滿,或是窮得活不下去時,她便親駕出征,到村子里去解決他們的糾紛,壓下他們的不平,呵責得他們肝火消盡,不再哭窮。”[10]109這段描寫涉及封建制度下莊園法庭的傳統慣例。莊園法庭處理的事情很多,如安排農事、選舉公職人員、承認新來的佃農并記錄其義務等。小說中的凱瑟琳夫人既然是莊園主,自然就有諸多權力,諸如推薦柯林斯擔任教區牧師,對牧師妻子夏綠蒂頤指氣使,對莊園內的窮苦人鎮壓、責罵等。喬治·艾略特的小說《米德爾馬契》中也體現了這種莊園主的權力,丈夫卡索朋死后,多蘿西婭成了洛伊克莊園的女主人,她繼承莊園的同時,也繼承了屬于莊園主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意味著莊園主所建的教堂也歸她管轄,所以多蘿西婭有權任命教區牧師這一職位的人選。這種權力導致的更為殘酷的事件發生在蒂普頓田莊上,一位名叫本奇的人僅僅是因為偷了羊就被判處了死刑。在《曼斯菲爾德莊園》中,莊園主托馬斯爵士也是社區權力的擁有者。他反對湯姆、克勞福德兄妹等年輕人的排戲,認為這是件有傷風化、有損顏面地位的事情。他回來后盡可能地抹去一切不愉快的印象,試圖恢復原有的秩序。他在這片莊園的權威是不容忽視的,他在家里立起規矩,禁錮年輕人的價值觀,這種獨裁專制是莊園擁有者權力的體現,財富、地位、權力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五、結語
本文通過簡·奧斯丁與勃朗特姐妹和喬治艾略特的作品為代表,以“莊園”這一建筑群為新的視角,從英國的歷史背景、風俗文化、等級制度等各個角度進行解讀,探索了19世紀英國女性小說中“莊園”所蘊涵的深意。小說中那些或古老、或神秘、或寧靜、或華麗、或莊嚴的莊園不僅僅是一道引人入勝的文學景觀更是一個富于象征隱喻的形象系列。不論是伊麗莎白和達西在尼日斐花園的愛情故事,還是范妮的人生軌跡因為來到曼斯菲爾德莊園而改變;不論是呼嘯山莊中希思克利夫憤怒的、可怕的、孤獨的、悲劇的復仇者形象,還是《簡愛》中的桑菲爾德莊園里彌漫的陰森恐怖的氣息,在這些小說故事的發展中,莊園都必不可少地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人物愛情命運的見證者,是人物性格塑造的承擔者,也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載體,更是貴族階級權力財富地位的象征。形形色色的莊園還體現了英國人由來已久的鄉村情結以及鮮明的時代特色,展現了這些女性作家不同的生活經歷所帶來的不同的藝術個性追求。莊園成為女性作家筆下一種象征性的意象,構筑著我們對那個繁華盛世、矛盾交織的年代無盡的想象空間。
參考文獻:
[1]斯特雷奇.維多利亞女王傳[M].薛詩綺,譯.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111.
[2]奧斯丁.曼斯菲爾德莊園[M].項星耀,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
[3]勃朗特.呼嘯山莊[M].宋兆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5.
[4]奧斯丁.理智與情感[M].武崇漢,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26.
[5]帕克斯曼.英國人[M].嚴維明,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
[6]奧斯丁.諾桑覺寺[M].金紹禹,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7]金瓊.棲息在莊園風物中的愛之夢——19世紀英國女性小說中的莊園描寫及其意義[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6):181-186,180.
[8]勃朗特.簡愛[M].吳鈞燮,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9]艾略特.米德爾馬契[M].項耀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10]奧斯丁.傲慢與偏見[M].王科一,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馮璇,廣鐵一中外國語小學教務處,研究方向為外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