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
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2020年1月底以來,我國國際航班大面積停航。運力驟減及部分航線斷航造成我國國際航空貨運市場供需失衡,疫情初期甚至出現貨物“進不來、出不去”的情況。為切實提升國際航空貨運能力,民航局認真貫徹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批示要求,迅速部署、堅決落實,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有效地緩解了國際航空貨運運力供不應求的局面,為做好“六穩”、落實“六保”貢獻了民航力量。
一、迅速行動,全力提升航空貨運能力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解決疫情期間制約國際航空貨運的突出短板,全力確保國際航空物流鏈暢通,民航局迅速成立了“促進航空物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自領導小組成立以來,先后召開4次領導小組會議、多次專題研討會及工作組會議,傳達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凝聚思想、形成共識,認真聽取生產一線和專家意見,研究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推進國際航空貨運能力提升。
(二)強化任務督辦。認真梳理中央領導相關指示批示、國常會要求以及航空公司提升貨運能力過程中集中反映的問題,分解成8大方面31項具體任務,進而明確了分階段工作任務內容、目標以及責任單位,并逐項抓好督促落實。
(三)緊急補足短板。一是大力推動“客機載貨”,制定下發了《客艙裝載貨物運輸》運行安全通告,指導航空公司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客機運力執行貨運航班。二是發布《關于疫情防控期間國際航空貨運建立審批“綠色通道”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高審批效率,對航權、時刻、危險品運輸等航空貨運相關審批事項進行豁免或簡化。三是及時與美國、德國、韓國等民航主管部門溝通協調,增加臨時貨運航權,幫助航企協調解決“客機載貨”開通國際航線航班過程中的障礙和困難。四是會同商務部建立外貿外資企業與國際航空運力供需對接機制,優化運力配置,滿足重點企業國際航空貨運需求,共有25家國內航空公司與相關企業建立了對接機制。五是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貨物運輸需求,及時啟動重大航空運輸保障機制,確保“健康包”、對外援助等關鍵物資運輸通暢。
(四)嚴防疫情輸入。為防止疫情通過航空貨運渠道進入國內,守住冬春疫情防線,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民航局按照“人物同防”的思路,及時修訂發布了《運輸航空公司、機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第六版)》,對進口貨物運輸、裝卸、轉運流程提出具體防疫措施和要求,進一步完善了疫情防控體系。
(五)凝聚共治合力。促進航空物流發展是一項涉及多領域的社會性、系統性工程。一方面,民航局堅持眼睛向內,圍繞內部問題及時出臺相關措施與辦法;另一方面,積極主動對接相關部委,盡可能爭取更多的支持政策,如協調國家發改委簡化貨機引進審批程序;協調配合財政部研究制定穩定和提升國際貨運能力的支持政策,對疫情期間執行客機改裝貨機及客機載貨航班給予補貼等。
(六)籌劃長遠發展。從持續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出發,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貨運航線航班管理政策的通知》《關于印發貨郵飛行航班時刻配置政策措施的通知》,簡化貨運航線經營許可手續,增加貨運航班時刻的供給;出臺《關于加強運輸機場總體規劃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運輸機場開展總體規劃時,持續加強貨運基礎保障設施建設。
二、應對措施成效明顯,供需矛盾有效緩解
通過上述政策刺激和應急舉措,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在短時間內有較大提升,較好地緩解了疫情初期國際物流供需失衡、價格飛漲、貨郵積壓等突出問題,為我國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保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一)國際航空貨運航線航班大幅增加。目前,我國與48個國家的108個境外航點保持定期貨運航班飛行,通航國家、航點數分別比2月份增加22個、40個,航線網絡通達性大幅度提升;4-11月份,中外航空公司平均每周執行貨運定期航班2450班,比疫情前增加141.6%,全貨機臨時加班包機計劃同比增長10倍以上。
(二)“客改貨”航班發揮了重要補充作用。在全貨運航班基礎上,3-11月,中外航空公司平均每月執行“客改貨”航班5484班,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全貨機運力不足的問題。
(三)國際郵件快件積壓問題明顯緩解。在郵政航空原有航班基礎上,累計支持其新增到日韓及周邊貨運臨時航班629班,有效解決了前期反映比較突出的郵件快件大量積壓問題。
(四)國際航空緊急重大運輸保障有力。截至11月底,我局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和其他相關單位、部委需求,完成抗疫緊急人道主義援助和醫療物資商業出口等重大運輸保障任務1280架次,運輸物資5131余噸(含外交部健康包物資808噸),涉及美國、英國、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意大利、塞爾維亞、老撾等75個國家。
三、以更高的標準推動航空物流健康發展
下一步,民航系統將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繼續做好保通保暢保運工作,并以“優環境、補短板、調結構、強供給”為戰略導向,著眼于系統提升我國航空貨運國際競爭力,更好地打造安全高效、自主可控的國際航空物流鏈。
(一)總結提煉,做好航空物流“十四五”規劃。全面總結推廣民航各單位在疫情期間航空貨運應急保障方面取得的經驗與做法,并及時轉為政策規章。在此基礎上,加快編制《航空物流發展“十四五”規劃》,發揮好規劃的政策牽引作用。
(二)抓好政策落實,增強行業核心競爭力。完善民航促進物流業發展領導小組、專項工作組及專家組工作與決策機制,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實。重點加快完善貨運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優化航班時刻資源配置辦法;視情固化貨運航線航班管理、“綠色通道”等政策措施。鼓勵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提高航空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安檢服務能力,完善航空物流保障能力,提高運行效率。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政策環境。加大政策引導、支持、保障,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落實和完善包容審慎監管要求。強化與海關總署戰略合作,持續推進“通關”便利化。推動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政策,圍繞國家戰略物資國際物流需求,支持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抱團出海”,打造協同開拓、多方共贏的格局。
(四)堅持問題導向,高質量開展試點工程。按照《推進航空物流綜合保障能力提升試點工作方案》,從優化機場設施、完善貨物運輸服務、推動信息互聯互通、發展貨運中轉業務等八個方面,鼓勵相關航司、機場開展試點,積極探索航空物流發展新路徑,并及時把試點轉化成為示范。
接下來,民航局將繼續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確保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等指示批示精神,協同相關部委,系統推進航空物流業轉型升級和快速健康發展,進一步對接國家戰略、適應市場需求、增強核心競爭力,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