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建

摘 要: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整個世界逐漸融合為一個整體,長江三角洲地區因其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的優勢,經濟迅速地發展,長三角地區是我國開展現代化建設以及進行全方位開放等方針中的一個戰略區域,對其他區域經濟的發展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引領作用。而企業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其規模不斷擴大,使得會計核算的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增大了財務之間協調以及配合的難度,不僅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區域經濟的融合。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一種新的財務核算模式就出現了,運用網絡信息及遠程控制的技術達到降低成本、實現資源及信息交流與共享的目的。因此,本文將基于財務共享模式的背景下,對長三角地區的區域經濟融合展開相關研究,探究長三角區域經濟融合的現狀,分析長三角區域經濟融合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發展模式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財務共享模式;長三角;區域經濟融合
中圖分類號:F552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1)02-0043-03
2018年11月5日,首屆開展的中國國家進口博覽會明確“未來要推動長三角區域的一體化發展上升成為國家的戰略”這一個偉大的目標,表明了長三角地區由以前的區域性發展已經逐漸提高到了整個國家發展的戰略層面,助力長三角區域以及國家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而企業的財務共享可以把一些業務量大且沒有價值的財務計算業務剝離出來,一位財務人員可以同時擔任多項工作任務,這樣不僅能夠將管理費用支出壓縮到最小,還能夠讓更多人為企業的經營決策做出更大的高價值貢獻。企業不僅能夠更好地實現發展戰略,還能夠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打造更多的價值,讓企業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得到更大的發展保障。
1財務共享模式下長三角區域經濟融合存在的問題
1.1金融體制不完善
金融的繁榮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經濟發展的好壞,但長三角區域的金融行業的體制仍然是不完善的。金融行業的許多監管部門,實施的政策存在著差異性很大的現象。同時不同地區的人民銀行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也是有著較大的差異。在針對信息共享方面,人民銀行以及一些相關的金融機構都是對這一塊把控得非常的嚴格。中國人民銀行希望在金融統計、信貸管理、貨幣發行、支付結算、外匯管理等方面可以加強數據共享和協同監管。而對于一些金融機構而言,他們更愿意去建造長三角重點項目的信息庫,這樣就可以推動銀行企業在需求方面的對接。但在實際中,信息共享會受到一些利益方面的阻礙,使得信息共享應有的作用得不到體現。
1.2財務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在財務共享的模式之下,區域的經濟要實現融合不可缺少的就是人才,財務共享模式在我國的應用才剛剛開始,長三角區域的企業在相關方面還缺乏足夠的經驗,并且財務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難以匹配。財務共享需要對業務負責,已經不再是以往起輔助作用的部門。財務人員也不再是曾經的“賬房先生”,而是成為了價值的創造者,因此在財務分析,編制、風險管控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方面對財務人員都有比較高的要求。人員在這種新型的發展形勢下,企業的財務人員往往很難及時地跟上這種新型的管理方式,面對綜合性復雜性的財務數據問題有時會找不到解決的方法。而且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更加地依賴智能的信息技術,減少了財務人員與同事之間的交流,從而出現了機械性、缺乏人性化管理的情況。
1.3區域經濟市場體系不完善
現階段,產業之間的競爭是愈來愈激烈的,特別是新冠病毒的爆發給長三角區域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雖然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下有利于企業進行創新及轉型,但企業之間往往容易出現不正當甚至是惡性的競爭,嚴重擾亂了市場的秩序,阻礙了長三角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這就表明了長三角區域經濟市場體系是不完善的,政府缺乏對該區域市場進行有效地調控,也沒有積極去引導傳統企業進行轉型。
1.4信息化技術有待加強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不應該只是數據的存儲中心,而是應該合理地收集利用數據,挖掘發揮數據的潛在價值。長三角區域的企業組建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目前在信息系統建設,信息覆蓋能力,數據資源共享的廣度方面,還遠遠達不到國際水準。一些信息整合度較低的數據,難以在地理位置上跨越障礙使用。難以達到便捷、持續、及時廣泛使用的目的,這也凸顯出業務流程和信息技術建設的弱勢。
1.5 績效考核指標滯后
首先,因為財務共享是一個新穎的服務平臺,那么當原本的財務部門和新型的財務共享共同運營的時候,就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倘若還是采用以往的分組業績考核方式,這就會讓會計信息權威性真實性降低。那么兩者之間的矛盾就產生了,所以就必須組建新型的績效考核方式,但是因為不能全面地認識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要求和特點,常常無法制作出符合該體系的監督考核標準,整體的財務管理執行和考核效率都不高。其次,長三角區域企業在學習西方國家發達經驗的時候,往往不切實際地照搬照用。一些績效考核指標,生搬硬套地在企業進行使用。例如有的企業雖然采用了平衡記分卡的先進指標,但是因為不能區分自身企業業務單元的運作方式特點,就難以將自身的績效進行一個全面的考核。
2財務共享模式下長三角區域經濟融合解決問題的對策
2.1完善金融體制
長三角地區應當要完善金融體制,仔細梳理清楚長三角地區存在的差異性政策。首先,把發展重心放在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民營、小微企業,助力長三角區域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其次,對于長三角地區的人民銀行來說,可以嘗試著建立長三角地區金融統計研究的共享機制,進而實現經濟的主要指標的數據共享。同時需要加大數據挖掘的力度和專項數據的分析,因為數據可以準確而又及時地反映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高質量發展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并進行聯合研究的重大問題上與在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的金融服務。
2.2加強對財務人才的培養
長三角地區應當要加強對財務人才的培養,提升財務人員的業務實操能力。應當對財務人員針對性地開展全面系統的集中培訓,塑造財務數據敏感型、業務知識扎實型、業財融合型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高校也應當要加強與企業合作,高校要根據區域內企業的產業結構來設置專業和人才培養模式,并且積極參與到區域經濟的發展規劃中來。同時企業還可以通過高校的人才和科研優勢,來提高企業產品的研發水平。就高校與政府的合作而言,高校服務社會的職能能夠為當地政府的重大決策提供咨詢和論證。此外,高校與地方政府、企業建立的創新合作關系可以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解決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技術問題。
2.3完善區域市場體系
完善區域市場體系,總的來說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長三角區域需要組建"三級運作,統分結合"的區域協調合作體系,形成以政府制度為合作基礎的行政區域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是以政府管理為主決策,為核心協調層執行層進行多方面的合作發展。其次,在長三角區域的發展體系中,組建一體化的發展市場。逐步形成了統一健全的區域市場,形成以規則、創新、監管、流通、信息、信用為建設的6個市場體系層面。在市場物流、農產品流通、商品市場轉型方面都積極地進行打假合作,對地區封鎖壟斷和區域合作都是深化改革和發展。最后,長三角區域建設多樣性的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體系。對于長三角生態環境的治理,建設保護大氣污染監控,水污染等層面要進行重點的控制和監管。
2.4高效智能的信息化系統
在建立共享財務信息化系統后,應重視信息技術的開發和維護,合理使用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平臺。增強風險管控能力,小心防止機密信息的泄露,定期備份數據和財務安全性的評估、預防和控制非法黑客的攻擊,精準發現經營數據的異常,提前做好緊急事件應對方案,以便于在信息技術的系統發生問題之后將損失降到最低。為了建設高效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應加入銜接性能很好的影像子系統,可以及時準確地傳輸原始業務單據。建立數據統計分析子系統,幫助財務進行數據分析,同時建立了網上報銷子系統,簡化標準化報銷流程,促進了長三角區域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
2.5完善績效考核制度
在財務共享的構建過程中,要設置關鍵崗位的責任控制體系,明確崗位的職責權限,設定相關的總負責人和各個模塊的負責人,像一些稅務資產資金財務分析等等部門都要有明確的模塊設置,并進行專業化的任務分配。并配合專業的績效評價體系,對整體的財務團隊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和考評。首先是定量考核,從總賬、應收、應付、成本、稅務、資金等可量化的指標對財務人員進行考核。其次是效率,財務共享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從準確性、時限性、信息化水平這幾點來衡量。最后是效益問題,共享中心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來提升公司效益方面可以體現在內控有效性、成本費用的減少、營運資金的改善以及資金管理效益和財務費用的減少等方面。
3 結論
作為我國重要的生產區域,長三角地區對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但是長三角地區在開展區域經濟活動的時依然會存在著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金融體制不完善、財務人才素質不高、市場體系不完善及績效考核指標滯后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在財務共享模式之下,探究了長三角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問題,提出了完善金融體制、加強對財務人才的培養、完善區域市場體系以及考核制度等對策,希望能有所作用。但鑒于本人經驗有限,所提出改進措施的實操性和效果還有待檢驗,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不斷地深入研究并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姚宏偉,胡玉霞,繆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下物流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研究[J/OL].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6):1-9
[2]陳沉,卓紫琪,喬莉,張軍波.區域型財務共享模式探討——以中交二航局“財務與會計平行運行”為例[J].財會通訊,2019(34):6-10.
[3]張乃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服務質量分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12):208-209.
[4]陳抗.長三角一體化視角下蘇州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9,42(11):91-94.
[5]郭艷艷.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05):168-170.
[6]仲偉蓮.信息化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之研究[J].經濟師,2019(09):155-156.
[7]劉志迎.長三角一體化面臨的“剪刀差”難題及破解對策[J].區域經濟評論,2019(04):54-62.
[8]陽路平.淺析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應用——以煙草企業為例[J].財會學習,2018(35):220+222.
[9]朱亮.基于財務共享平臺的企業業財融合模式研究——以W保險公司為例[J].財會通訊,2018(35):79-82.
[10]陳浩.擔當作為 構建財務共享中心 增強本領 助力轉型實踐——基于“互聯網+”環境下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模式探析[J].經濟師,2018(12):104-106.
[11]李曉峰.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12):109.
[12]韓承平.一帶一路戰略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路徑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6):474.
[13]邱艷萍.區域經濟視野下的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廣東蠶業,2017,51(06):49+51.
[14]賀靜.關于金融支持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11):68-69.
[15]馬軍偉,王劍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效率——基于長三角地區的比較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19(10):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