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則賢
“科學家”在英文里是scientist,與剪刀scissors同源,指要剖開事物的表面,探索事物最深層的知識。這是一幫努力想知道一些未知事情的人。
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從這一點來說,科學家應該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但科學家在做具體工作時,不僅要把眼光超越自己的國家、越過人類,甚至要把目光穿越整個宇宙,去思考更加深刻的、更加虛無的、更加抽象的東西,這才是一個合格的科學家應該具備的品質。
一個掌握最高科學秘密的科學家,是不是應該去創業呢?法國是一個盛產科學家的國度,但他們就不太鼓勵科學家創業,而是把這些科學家的名字刻到了埃菲爾鐵塔上。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關系公式:E=mc2,它在工程上的應用,就是制造原子彈。因此,當美國開啟了“曼哈頓工程”,要制造原子彈的時候,蘇聯為愛因斯坦量身打造了一位女間諜。但結局是“曼哈頓工程”不需要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本人對“曼哈頓工程”一無所知。愛因斯坦還提出了受激輻射概念,由這個概念,人類于1960年造出了第一臺激光器。可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愛因斯坦曾經有拿這個去創業的想法,因為他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和看到某個科學家創業成功的新聞相比,我更期待看到孩子們的教科書上能出現更多中國科學家的名字。
據說英國女王安娜到格林威治天文臺視察的時候,看到天文學家在那兒生活得蠻清苦的,就說:“我覺得應該好好獎勵你們,把你們的工資都提高。”天文學家說:“女王陛下您可千萬別,您要把我們的工資提得特高,我們就無法觀測天文了,因為會有更多的人沖著高工資把我們的位置搶了。”
我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刻,就是我發現了某個看起來沒什么用的公式的時刻。
(李伊諾摘自《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