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偉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逐漸進入了教學領域,它的應用不僅使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提高,而且為學生課堂注入趣味,促進學生有效進行學習。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高中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多媒體技術
引言: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美術課程作為一門素質教育學科,有效開展高中美術教學,能夠啟發學生智慧,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也面臨著新的變革,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漸被淘汰,借助多媒體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1 高中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價值
1.1 輔助教學情境創設
高中美術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可以提供與教材理論相關的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使高中美術課程更加多樣化,并結合網絡多媒體上的大量美術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模式優化。例如,高中美術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切換要呈現的教學內容,將網絡上的素材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并將其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與此同時,多媒體技術還能通過大量的美術繪畫演示,引導學生對美術圖形變化的規律進行認識,從而使高中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更生動、更形象、更直觀,既豐富了教學模式,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高中美術學習變得有趣,借助網絡多媒體,可以使學生對美術知識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1.2 促進學生美術鑒賞
課堂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美術鑒賞課與一般的學科不同,其更加注重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直觀欣賞與分析。教師在美術鑒賞課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文字、聲音、圖片、影像相結合的特征向學生展開美術作品、作品背景等內容,以此來加強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分析理解,深化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清明上河圖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放大、縮小等技術有效地引導學生對該圖進行觀賞、分析。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引進作品相關背景資料,以此來加強學生對作品思想內涵的理解。如,在鑒賞清明上河圖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引進一些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人生經歷及當時的社會背景,使得學生與作家形成共情,促進學生對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涵進行理解,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2 高中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策略
2.1 利用多媒體,創設良好美術教學情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 美術學科教學在高中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當前,許多高中學生建立了獨立的美術教室,不僅把多媒體、幻燈片等現代信息技術作為美術教室的教學輔助設備,而且把各種美術作品和美術大師的照片等裝飾起來,營造出一種高雅的藝術氛圍。高中美術教學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圖片、聲音、文字等信息載體呈現給學生,使教材從靜態變為動態、逼真、生動的課件,使學生可以盡情聯想,在美術空間翱翔,不僅可以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且可以促進師生互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主動地學習美術知識,從而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多媒體教學中,直觀的藝術魅力激發了學生的感受力,使他們能夠發現藝術的真諦和意境,從而激發其內在的感受力,使其對藝術產生美的感知,從而優化其學習效果,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2.2 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美術思維
學生美術課程的設置是為了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是像其他主課一樣以成績、分數論英雄。在實際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是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或者是旁觀者的形象,通過一些教學方法逐步的引導學生認識到美術的魅力,改變以往僵化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美術作為藝術的影響力,在重視知識、技能的同時還應該增加美術課程的趣味性,豐富教學手段。因此,教師應該持續完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來感染與激勵學生,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并且在課程中要努力營造一種藝術的氛圍,活躍課堂氣氛,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更利于藝術氛圍的建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藝術帶來的魅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媒體演示法來促進學生美術體驗。比如在講授“山水畫”時,教師就可以采取多媒體教學法,引導學生大自然,感受鳥語花香、小溪潺潺的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氛圍;再比如講《蒙娜麗莎》這幅作品時,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時代背景,即作品中的蒙娜麗莎是誰、達芬奇創造《蒙拉麗莎》的原因是什么、《蒙娜麗莎》這部作品是要表達何種思想觀念等,通過教師的講解可以在學生欣賞作品時會多一些背景資料,加深學生對于作品的認識,促進學生美術思維創造能力逐漸發展。
2.3 利用多媒體,有效開展鑒賞教學
現階段,學生大多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某些藝術作品鑒賞難免會產生一些力不從心的感覺,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效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作品,使學生健康地成長。例如,組織學生欣賞一幅法國印象派畫家馬奈創作的外國古代畫《吹笛少年》,如果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鑒賞,就會有一定難度,因此,在鑒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學生帶入作品創設情景,結合作家生活背景,讓學生真正體會《吹笛少年》作品中作家的才智與自強。另外,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多角度進行鑒賞活動,如:鑒賞作者的繪畫技法、鑒賞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使枯燥的課堂充滿活力,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使學生在直觀的場景中掌握知識,大大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2.4 利用多媒體,激發美術學習熱情
美術是一門形象化的學科,學生對枯燥的美術概念難以接受。實踐表明,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形象化知識,將復雜晦澀的內容具體化,改變傳統呆板的教學模式,使美術教學更具趣味性。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美術作品在高中生面前動態地呈現。舉個例子,通過視頻欣賞,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瀏覽更多的圖片,并找出不同的圖片來做更好的對比,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的概念,更直觀地了解美術的思想和特征,從而更有效地學習課堂內容。因此,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讓學生有機會直觀感受徐悲鴻的藝術作品,通過聲音、錄像、影像等多種手段的有機結合,營造一種教學情境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例如在徐悲鴻《奔馬圖》課上,教師通過制作一個小視頻,配合背景音樂,把學生的情緒帶進繪畫中,讓學生體會徐悲鴻創作時的心情和感受,使學生更好地與作者產生共鳴,體會作者的憂國憂民。
總結語: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中的益處是明顯的,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必須遵循教學的客觀規律,充分利用好多媒體設備,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審美情趣。目前,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處于起步階段,但從各學科教學體系的發展來看,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美術教學開辟了新的途徑,并對美術教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正國. 高中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價值分析[J]. 文教資料, 2012(35):195-196.
[2]周朝梅. 多媒體教學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新課程.中學, 2019, 000(009):P.115-115.
[3]鐘顯柱. 淺談高中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J]. 東西南北:教育, 2019(19):0359-0359.
(昆明市呈貢區第一中學?云南?昆明?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