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臻昊
本文以主流媒體新京報網站數據新聞欄目和門戶網站網易出品的“數讀”欄目為研究對象,使用內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爬取兩個平臺從2020 年1月1 日至2020 年6 月30 日生產的數據新聞,使用SPSS軟件和詞頻分析工具對數據進行處理,進而對二者在數據新聞的報道選題、可視化形式、語言修辭上的區別進行對比分析,比較二者的數據新聞生產特征。
經統計,在2020 年1月1日至2020 年6月30日這6個月的時間區間內,新京報網數據新聞發布數量和頻率要遠高于網易“數讀”,前者共發布數據新聞141 條,發布頻率為23.50 條/月,后者共發布數據新聞86 條,發布頻率為14.33條/月。

表1 新京報網數據新聞欄目與網易“數讀”新聞選題及數量對比表
從統計結果來看,新京報網數據新聞選題和報道的領域更為全面,而網易“數讀”則更多地側重民生、社會相關領域的新聞選題。新京報網數據新聞選題占比最多的是“社會”領域,達到總新聞數量的27.66%,其次是“國際”領域,占比為26.24%,而在“其他”領域內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內容是科普知識和解答;而網易“數讀”沒有涉及“國際”“經濟”“時政”相關領域的選題。

表2 新京報網數據新聞欄目與網易“數讀”新聞報道功能及數量對比表
可以看出,二者在報道上都側重總計統計、排名盤點。新京報網作為主流媒體,在報道實力、權威性、政策支持上,總體上比網易更具有優勢。此外,從二者的數據對比來看,數據新聞在說明社會現狀和情況中也有重要的功用,而網易“數讀”在本研究分析過程中更多偏向社交化傳播的內容。
這一部分對兩個平臺的新聞報道標題關鍵詞詞頻進行統計和分析,并制作詞云。結果表明,新京報網數據新聞更加傾向于使用嚴肅化、客觀化的表達,而網易“數讀”則更多使用輕松詼諧、泛娛樂化的表達。從二者的新聞內容和主題來看,前者以宏觀層面、時事解讀、社會輿情為主,而后者則整體上更加年輕化且更具趣味性,貼近年輕受眾群體生活實際,大部分與中國各個省份的生活習慣、人文面貌、地域文化有關。
①弱化微觀敘事,聚焦宏觀與深度新聞時效性。
②用數據解讀新聞故事。基于數據的可視化表達,然后通過內容和設計的再平衡來吸引受眾,同時對圖表中呈現的信息輔以必要的說明,最后將二者有機結合一同呈現。
③創新性的交互式數據新聞閱讀體驗。在欄目中對一些靜態的信息圖進行了交互設計,通過選擇、滾動、填入與縮放等多種交互操作,讓用戶自主搜索和查找數據。此外對個體用戶提供趨勢預測,同時將用戶反饋的內容分類處理,用戶與新聞的聯系更加緊密細化。
①豐富的內容呈現形式。摒棄了單一的文字報道形式,運用圖表、地圖、事件軸、關系網、散點氣泡、文字配圖及漫畫長圖等多種可視化的形式挖掘數據,呈現其敘事內容。
②親民大眾化的選題和年輕化的取向。在《中國最情比金堅的三個地方在哪》《中國哪里的瓜最好吃》《陜西涼皮,好吃到完全停不下來啊!》這樣的新聞中,綜合運用漫畫、長圖、數據統計,更加生活化,又滿足了娛樂性的閱讀需求,因此點擊率高,受眾互動性強。
③站內社區互動,拉近受眾距離。在網易跟帖廣場上進行話題互動討論,雖然這種類似“社區化”的討論信息質量各異、利用程度有限,但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促進受眾為媒體提供新的傳播靈感,對傳播后續討論信息的收集、分析再創造,開啟長期穩定的互動循環模式有了更多價值。
經過本次研究發現,以新京報網為代表的主流媒體網站數據新聞在選題、報道功能、內容風格上,更加嚴肅、權威、全面,報道風格上也更加深沉,而以網易為代表的門戶網站數據新聞對比之下更為輕松活潑,在受眾互動、情感溝通方面有更好的表現。作為國內數據新聞的兩個典型代表,二者為今后數據新聞的發展作出了有益探索,有利于媒體實現數字化轉型,改進報道方式,從而實現全媒體敘事方式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