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賀 石紹順
1.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847;2.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遼寧 沈陽 11003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統常見的、反復發作的、可以預防的一類疾病,其特征是持續存在的呼吸系統癥狀和氣流受限,通常和有害顆粒或氣體損害肺泡或氣管有關,嚴重者可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1]。研究[2]顯示2010年COPD的患病數已達到3.8億人,該病目前被公認為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且預計2020年該病將升至全球第三位[3]。全國流行病學調查[4-5]顯示,目前中國已有1億的慢阻肺患者,其中40歲以上患病率為8.2%,并且其發病率仍然存在上升的趨勢,在農村人口致死性疾病中位于第一位。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逐漸上升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突出,COPD的病殘率、致死率急劇上升,給患者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并且造成嚴重經濟負擔。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肺病門診收入院的5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熱壅肺證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7例;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62.16±8.12)歲;病程1~18年,平均病程(11.55±6.57)年。觀察組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62.24±8.06)歲;病程1~19年,平均病程(11.62±6.5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6]:①年齡40歲以上的人群,患有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咳痰的患者,有暴露于危險因素的病史,在臨床需要考慮慢阻肺的診斷;②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后,FEV1/FVC<0.7即明確存在氣流受限。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201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診療指南》[7]:①咳嗽或喘息氣急;②痰黃質黏,咯痰不爽;③發熱或口渴喜冷飲;④大便干或小便黃;⑤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數或滑數。滿足①②兩項,加③④⑤中的兩項即可診斷。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①符合西醫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診斷標準[6];②符合中醫肺脹病痰熱壅肺證的辨證標準[7];③無藥物過敏史;④有完整的臨床資料;⑤積極配合治療。
1.3.2 排除標準 ①合并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肺部疾病;②近期進行激素類藥物治療;③合并腫瘤、呼吸衰竭、嚴重腎臟疾病、嚴重心腦血管等需要重點兼顧治療的疾病;④拒絕配合者。
1.4 方法 對照組給予噻托溴銨粉吸入劑(生產廠家:江蘇正大天晴,18 μg×30粒,國藥準字H20060454)治療,18 μg/次,1次/d。共治療2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有麻湯(麻黃9 g,川貝母10 g,苦杏仁9 g,金銀花30 g,金錢草 30 g,白前15 g,白果9 g,天麻15 g,酸棗仁 20 g,甘草15 g,魚腥草15 g,焦三仙30 g)治療,每日1劑,加入1000 mL清水煎煮,取汁備用,早晚服1次。共治療2周。
1.5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①治療前、后肺功能的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1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指標變化;②治療效果。
1.6 療效判定[8]顯效:治療后患者肺部濕啰音消失,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肺部濕啰音減輕,臨床癥狀減輕;無效:治療后患者肺部濕啰音無減輕,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肺功能指標變化 兩組接受治療之前,肺功能FEV1、FVC、FEV1/FVC指標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肺功能各項(FEV1、FVC、FEV1/FVC)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最常見的、以慢性氣道炎癥和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病理表現為呼吸道廣泛炎癥反應。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的炎癥細胞活化、增殖的現象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身上可見,在穩定期的患者體內依然存在,并且機體內白介素、C反應蛋白等炎性細胞因子也會增多[9]。沙正凱等[10]通過對AECOPD患者的痰液進行培養發現非細菌感染占22.3%,而細菌感染占77.7%,可見COPD急性發作以細菌感染為主。統計[11]顯示,一年內COPD患者急性發作的次數是0.5~3.5次,且一年內發病2次以上者也會增加其日后急性發作的概率。
慢阻肺的病因、病機、臨床癥狀及體征進行歸納總結后發現,其與中醫肺脹病的典型癥狀較為相似。諸多醫家雖然對肺脹的認識有所差別,但通過總結可將其發病原因分為內外兩大部分。內在為肺氣郁滯和肺氣虛損兩部分;外在因素為外感六淫之邪,內外相引致疾病發生。肺脹發病的機制概括為:肺金虛損,外邪侵襲,正氣抗邪乏力,肺金氣機失調而致氣聚而逆,終致肺脹。慢阻肺急性發作的中醫證候雖然復雜,但總不離痰邪,而痰熱證在AECOPD的中醫證型中是出現頻率最多的[12-14]。
噻托溴銨是一種長效的抗膽堿能藥物且具有抗炎的作用,現常通過霧化吸入的方法給藥,可以降低藥物使用劑量、加強患者依從性,藥物經口鼻進入肺部[15]。噻托溴銨與M2受體的解離速度遠快于M1、M3受體,因此可以持續擴張支氣管[16]。其還可通過阻斷乙酰膽堿激動M膽堿能受體,抑制肺泡巨噬細胞等炎癥細胞釋放炎癥介質,進而起到抗炎的作用[17]。該治療方式在COPD急性發作早期有較好療效,但隨著病程進一步發展治療效果亦逐漸降低,從而減緩患者恢復速度。有麻湯中麻黃辛味善散,苦杏仁善于疏利開通,長于降上逆之肺氣,與肺之肅降相合以止咳喘,為治療咳嗽的要藥,二者宣降相配以助肺系氣機運行通暢、增強平喘解郁效果。貝母,味辛,葉如瓜蔞而細小,喜冷濕之地,而川貝母列為貝母屬藥效之最,苦味性微寒善清熱化痰,相較于浙貝母苦寒散結之力,川貝母偏于潤肺止咳,對于耗傷陰液的痰熱之證較為適合。金銀花質輕味苦、金錢草微寒解毒、魚腥草清熱解毒,配苦杏仁肺經之引經藥可泄肺中之邪火,并引熱從下焦而出。白前下氣專搜肺中之分水,白果澀收止咳喘,兩者宣斂結合,潤燥相配,調理肺氣之宣降。邪氣侵襲肺系而發病后易受到肝之反侮,天麻、酸棗仁相合梳理肝氣,防肝木傷及肺金。神曲、山楂、麥芽均歸脾、胃經,三仙制后破氣散結之力得以緩和,行氣消食促進藥物吸收。諸藥合用,調理肺臟氣機以達到止咳平喘、解毒化痰利尿來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
綜上所述,對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確有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