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張凌云,宋小輝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2020 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綱要》還提出專業教育課程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工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工學類專業課程,還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由此可見,為應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工科類專業課在側重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思政素質培養。
目前,大學本科課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設置在第1 至4 學期,學生在進入高年級以后,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以專業課為主。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業課程教育往往重視專業知識和工程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思政教學。因此,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雖然獲得了一定的專業能力,但是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上,缺乏相應的引導。
傳統本科教育以學術研究型或教學研究型人才培養為目標,而應用型本科是指以應用技術類型為辦學定位,是相對、區別于學術型本科的本科類型。2015 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堅持試點引領、示范推動,轉變發展理念,增強改革動力,強化評價引導,推動轉型發展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由此可見,應用型本科教育對于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應用型人才的市場需求量持續增長,新型行業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另外,國家結合當前國內的經濟形勢以及就業情況,推動大學生創業就業。應用型本科畢業生在校期間實訓教育較多、實踐能力較強,因此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定優勢。與此同時,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畢業生人數也不斷增加,使得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另外,國內經濟發展形勢變化迅速,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愈加苛刻,應用型本科畢業生同時面臨社會二次就業人員、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競爭壓力。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質,才能綜合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與學術型高校相比,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尤其是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有著鮮明的特點。以筆者所在的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為例,學生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知識較差,知識融會貫通能力不足
大部分學生的高考成績略高于本科控制線,基礎知識掌握差。進入大學后,由于授課節奏加快、課程知識點較多,大部分學生未能完全掌握先修課程的相關知識。因此,在專業課中遇到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點,學生學習難度較大,學習積極性不高。
(2)自主學習意識薄弱
部分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程學習主要依靠課堂時間,課后自主學習意識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不足,自我時間管理能力不足。
(3)思維活躍,實踐能力較強,可塑性強
本專業學生在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遵循“四年實訓不斷檔”的基本原則,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本專業建設有微小型飛行器開放實驗室,學生在大一年級即可參與專業相關飛行器競賽和老師科研項目等,學生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的鍛煉。
以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核心課“復合材料飛機設計與制造”課程為例,探討應用型本科專業核心課融入課程思政的思路和途徑。
復合材料具有比強度高、比模量大、耐高溫、抗疲勞性能好、可設計性強等獨有的性能,逐漸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備受青睞的明星材料之一。在空客A380 飛機上,高性能復合材料用量達到25%,而波音787 飛機上,高性能復合材料的用量更是高達50%。當代航空航天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復合材料技術的發展。
《中國制造2025》為中國制造業目前發展設計了頂層規劃和路線圖,是推動我國到2025 年基本實現工業化,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的重要指導文件。其中其戰略任務明確指出要強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其中航空航天裝備領域是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因此,“復合材料飛機設計與制造”是一門與國家規劃和行業前沿緊密結合的專業課,課程的育人效果對學生的職業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
本課程共32 學時,由16 學時的理論教學和16 學時的實驗教學組成。
課程教學內容包含三大模塊:①復合材料的特性、種類與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應用,包括聚合物基復合材料、陶瓷基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等。于復合材料力學的原理與復合材料結構設計。在此基礎上,教授復合材料有限元計算方法。③復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及課內試驗。介紹多種復合材料的成形方法,并完成常用復合材料工藝成型方法的課內實驗。
在全球航空工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針對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在第7 學期開設了“復合材料飛機設計與制造”作為專業核心課。本課程涉及復合材料力學、復合材料結構設計和復合材料制造等方面的內容,課程綜合性強,是對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知識的整合和應用。本課程采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綜合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知識應用和動手實踐能力。作為大四學年的開設的專業課程,本課程的教學與學生的畢業設計時間相交叉,因此本課程的教學應發揮對畢業設計的直接支撐作用,處理好課程教學內容的“點”和畢業設計綜合知識應用的“面”的關系。
課程教學大綱是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課程性質、目的和任務而規定的課程內容、體系、范圍和教學要求的基本綱要。目前,本課程大綱側重知識內容的培養,尚未納入思政的內容。根據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要求,課程教學應由“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因此,本課程的教學大綱要進行全方位的修訂。在教學目標上,要將思政目標明確地列入大綱要求。在教學內容上,要體現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在教學方法上,要以產出為導向,將“立德樹人”有機融入到教學的每個環節。在課程考查方式和考查點上,要按照工程教育的要求,明確課程思政的考核點,并將考核點計入考核指標,真正全面、具體地檢驗課程的育人效果。
本課程作為專業課程,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要挖掘專業知識所承載的思想政治元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有機對接。課程培養既要與國家的戰略方向同向同行,也要緊跟同行業的發展,還要為學生的畢業、就業或升學完成必修課程的教學與評價工作。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本課程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四個自信”、時代擔當、工匠精神、職業素養等,部分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設計,見表1。
表1 “復合材料飛機設計與制造”課程的部分思政融入點
2015 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指出,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要創新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針對課程教學,要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要建立實訓實習質量保障機制。要擴大學生的學習自主權,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合作式、參與式教學。
目前,本課程的課內實驗以教師指導-學生完成的單一灌輸模式進行,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被動,教學效果不理想。應改進課堂實驗,突出學生為主體,將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同時教師應保持行業的敏銳性,充分了解行業的職業需求,并將職業需求融入課程教學。實驗的項目,要緊密結合學生的課堂所學。用工程圖和工藝流程卡替換傳統的實驗指導書,將工程實踐中的研發-生產模式引入實驗課堂。給定目標產品,讓學生充分發揮創新思維,分組分工完成工藝設計、實驗制造、產品初步檢驗等過程,并按要求自主設計工程圖和工藝流程卡。教學過程中,將航天品質教育引入實驗課堂,將工程中的質量控制引入設計、制造、檢驗的全過程,讓學生明白工程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課程思政背景下,本課程考核評價方式要多元化,將課程目標中的知識目標和思政目標有機地分配到考核成績中。通過改革課程考核模式,引領課程學習,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平時成績考核內容和形式要靈活多樣,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表現,應當鼓勵和加分,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和行業發展動態,激發學生對行業發展的思考,并將該部分內容計入平時考核。在實驗考核時,一改只以實驗報告作為考核依據的片面考核方式,對整個實驗過程要全過程全方位考核。實驗時,教師側重關注和考核學生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工程質量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將考核工程能力的行程過程定量地納入實驗部分考核。期末考核時,要減少概念性問題和記憶性問題的占比,轉而增加知識應用考核和工程問題綜合解決能力的考核。可以適當加入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復合材料飛機設計與制造”作為開設在第7 學期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是推進“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和“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對接”的有效著力點,也是建設“飛行器制造工程”優勢特色專業的重要支撐。將德育內容有機地融入到全過程教學,針對課程大綱,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教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抓牢課堂教學和課內實驗這2 個教學環節,通過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引入工程研發流程教育和工程質量教育,切實推進“兩個對接”。在課程考核方面,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各考核過程。構建了以課程思政和專業教學相統一的育人體系,為應用型院校更好發展探索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