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越

內陸開放高地
暢通對外開放通道,統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鐵水公空四種方式、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類要素,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體系、現代物流體系、政策創新體系,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
——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
2月初的上午,渝北區加工區五路,一輛滿載的大貨車駛入重慶老牌外貿企業——美聯國際倉儲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聯物流)。
貨車的廂門剛打開,倉儲工作人員就開著叉車到達。約莫15分鐘,貨物全被卸放在堆場,大貨車駛離,叉車把這些貨物運至一個巨大的倉庫。
此時,美聯物流總經理何道國正拿著電話,站在三樓窗戶旁,一邊看著樓下繁忙的景象,一邊洽談工作。
“這批貨都是長安福特的零部件。”掛掉電話后,何道國指了指樓下正在搬運的貨物。去年,重慶汽車產業整體情況逐步轉暖,作為汽車龍頭企業之一,長安福特的銷量也逐月攀升,各種物料也要得多了,美聯物流是供應商,自然也更忙了。
近年來,我市內陸開放高地加速建設、動力強勁,集中力量抓好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經開區等19個國家級開發開放平臺建設。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累計簽約項目182個、總金額264.6億美元。重慶自貿試驗區形成197項制度創新成果,兩江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等引領輻射功能進一步增強。
作為重慶老牌外貿企業,何道國深刻感受到這些年重慶內陸開放高地為企業發展帶來的變化。“曾經在對外開放中,只有北京、上海、廣州和沿海地區對外物流比較方便,我們很多貨物都得先運到上海,再轉運到重慶,不能直達重慶,這樣一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無疑加大,很不便利。”何道國說,隨著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不斷推進,可以直接對外,曾經需要一個月的物流時間,如今只需一周即可完成,效率成倍提高。
加快建設開放門戶
如今,兩江新區依托保稅港區、果園港、空港、渝新歐大通道等物流平臺,借鑒上海自貿區成功經驗,加快跨境電子商務、保稅交易、跨境結算等新興業態發展,著力發揮好各類通關口岸的功能和作用,加速內陸對外開放高地建設,一座地處內陸腹地、輻射世界各地的國際物流樞紐,正在兩江新區崛起。
“開放是兩江的文化基因。”今年市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杰說,兩江新區將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建好樞紐港、拓展大通道、做強大平臺,高質量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全力打造果園港、兩路寸灘綜保區、悅來國際會展城、江北嘴金融科技港等高能級開放平臺,積極爭取布局國家重大戰略項目、試點示范項目,創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努力在全市和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加快建設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加快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
同時,發揮對主城都市區發展的引領作用、對“兩群”發展的帶動作用、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聯動作用,加強與成都市天府新區等地的區域協同發展,提升輻射帶動能力。2021年的發展藍圖,清晰可見。
智慧物流帶來機遇
兩江新區西連中歐班列(渝新歐)國際鐵路,東接長江黃金水道,是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兩江新區擁有水陸空立體交通網,擁有良好的物流發展環境。
“至今,我們仍然在IT、汽車、大型設備、電力等物流運輸上保持領先。”何道國介紹,在美聯物流成立之初,業務主要圍繞倉儲、運輸、配送、包裝等傳統物流資源發展業務。通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年輕而有活力、具有高成長和巨大發展潛力的現代物流團隊,業務包括項目管理、大件運輸、空運、海運進出口、空海聯運、江海聯運、鐵海聯運、中歐(渝新歐)鐵路運輸、定制路線、一體化通關等。
“物聯網+人工智能,也是我們的研究發展趨勢。”何道國認為,不久的將來,5G至少會給物流行業帶來三方面的變化:一是設備和設施智能化應用的普及,無人車、無人機、倉儲機器人等更多應用,把人從低端勞務中釋放出來;二是人與車、貨、倉的互聯互通互動,物聯網和AI技術將讓車、貨、倉與人溝通聯動,實現更高效的互動;三是服務的動態化、透明化和智能化,比如在供應鏈金融服務中,過去做靜態的倉單質押,但5G時代可對一些高附加值商品實現在途運單質押等。
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智慧物流模式轉型,車、貨、倉真正實現互聯互通互動,物流的智能化將加速實現。
“對于我們來說,新技術帶來的角逐,既是機遇亦是挑戰,將推動我們在內陸開放中越走越遠。”何道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