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山 唐德鑫


2020年12月24日,重慶市江津區人大常委會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培訓,培訓對象是該區“十四五”規劃綱要解讀員。這是江津區人大常委會助力代表履職的又一次探索。
創設民情信息員、政策咨詢員、預算審查監督聯絡員、規劃綱要解讀員……針對代表工作中諸如民意收集難、審議財政報告難、政策理解難等問題,江津區十七屆人大常委會創新性地為代表聘請了各類履職助手,更好地推動了代表工作。
民情信息員:代表在基層的“耳目”
2021年2月5日,陽光明媚,江津區圣泉街道滸溪社區二期還建房小區一處剛完工的五人制足球場內,工作人員正在認真測量驗收,居民們在旁邊圍觀點贊:“不錯不錯,一個多月時間就建好了。”“今后孩子們有活動的地方了,還非常安全。”……
“這個足球場的建成,得益于民情聯絡員的意見收集反映。”在現場,江津區人大常委會圣泉街道工委的工作人員王燕妮向記者介紹,這是一個新建社區,2020年11月才掛牌,還建房小區的一些常見問題,在這里也存在。
怎樣把這些問題及時反映到街道辦?民情信息員的作用此時就顯現出來了。
殷江洪是該社區的民情信息員,在與居民的交流和日常工作中她發現,還建房小區孩子多,活動場地小,且存在安全隱患。她把這一情況反映給了轄區的區人大代表王貞模。
王貞模代表收到信息后,立即深入社區了解情況,發現在小區一角有很大一塊空地,被居民們用來堆放雜物。他向居民們建議,可利用空地修建五人制足球場。同時,還可以在旁邊建一間活動用房,供老人們休閑,看管孩子。
方案得到居民同意后,王貞模代表隨即將這一想法反映給圣泉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協調資金80萬元,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就建起了足球場和活動用房。
記者進一步采訪獲悉,為破解街道人口多、人大代表少的問題,該區人大常委會在全區五個街道建立起“代表—民情信息員”民情聯絡制度,每名區人大代表聯系兩名民情信息員,全區共聘請156名民情信息員。以幾江街道為例,常住人口約17萬,選民有10萬,而區人大代表僅29名,為此,人大街道工委聘請了58名威望高、有一定影響力、熱心公益事業的黨員、居民代表、志愿者為民情信息員。
此外,區人大常委會還制定出臺了民情信息員工作制度,要求民情信息員每個月進社區聯絡站一次,聽取和收集選民群眾的意見建議,第一時間將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傳遞給跟他對接的人大代表,再由人大代表歸納整理后形成建議提交。
“這樣的制度設計實現了‘人大代表-民情信息員-人民群眾三方無縫對接。我一定要當好人大代表的‘眼睛和‘耳朵,把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迅速、真實地反映給人大代表。”幾江街道的民情信息員劉世芳表示。
政策咨詢員:代表履職好助手
“賴代表,法院也判決了,可就是執行不了!”2020年7月,江津區人大代表、珞璜鎮順江社區黨委副書記賴元成在接待群眾時,鐘正林反映,自己因工受傷癱瘓,法院判決了賠付,可因聘用他的老板名下財產少,一直沒有兌現賠償。接待現場,賴元成代表因為不了解相關政策法規,一時也無法給予答復。但他并不著急,因為他有好幫手——人大代表政策咨詢員。
事后,賴元成針對這一問題向人大代表政策咨詢員、江津區法院三級法官助理白鷗咨詢。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法院對于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財產保全由當事人在起訴前或訴訟過程中向法院申請后啟動。”白歐說,為方便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區法院在受理訴訟案件時,會向原告送達財產保全告知書,另區法院訴訟服務大廳和人民法庭也有《申請財產保全須知》,當事人可隨時查閱、領取。而對于拒不執行的,可以向法院申請執行,如果發現有轉移、隱匿、變賣、損毀財產等行為,盡可能掌握證據,可以向法院申請,對實施行為者作出罰款、拘留、限制消費、列為失信人等處理。
白鷗在回答咨詢的基礎上,還積極與區法院相關人員溝通,并上門幫助鐘正林。目前,鐘正林已拿到了部分賠償金。
像白鷗這樣的政策咨詢員在江津區共有65名,他們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對政策熟悉,善于學習,每當國家或市、區有新的政策出臺時,他們會第一時間梳理政策干貨,及時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解惑釋疑。
說到設立政策咨詢員初衷,就不得不提及該區完善提升全區303個代表家站的事。
2019年,該區啟動了代表家站建設工作,實現了村居選區全覆蓋。根據區人大常委會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密切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加強代表之家建設的實施意見》,每月1至10日,代表集中進家進站接待選民,每個月底主任會議討論梳理代表收集的意見建議,交相關部門單位研究辦理。
“其中有許多選民到家站咨詢和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這也促使我們想到聘任區政府及其部門、法檢兩院、園區平臺的行業專家組成政策咨詢隊伍,為選民群眾、人大代表解惑釋疑。”江津區人大常委會人代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數據顯示,2020年,江津區各級人大代表進家進站接待群眾1.46萬人次,收集意見建議5454條,鎮(街)人大(工委)交辦612條,主任會議研究交辦24條。其中,政策咨詢員答復4813條。
預算審查監督聯絡員:助代表管好“錢袋”
2018年1月13日下午,江津區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進入“算賬”環節:參會人大代表們分團審議江津區計劃、財政報告。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江津區人民代表大會各個代表團多出了一個新角色——預算審查監督聯絡員。
“設預算審查監督聯絡員的目的是為人大代表開展預算監督、審議好相關報告提供支持。”江津區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副主任楊永蘭介紹,按照《重慶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重慶市江津區預算審查監督辦法》的規定,該區人大常委會從全區400余名區人大代表中選擇熟悉財政工作的32名人大代表擔任預算審查監督聯絡員,助力代表為民管好“錢袋子”。
第一代表團的人大代表張子平是一名稅務工作人員,正因如此,他被選中擔任本代表團的預算審查監督聯絡員。記者看到他的時候,他正利用人代會間隙認真閱讀與財政預算有關的資料。“財政預算是一件與全區發展密切相關的大事,我一定要把這個角色扮演好。”張子平說,在幾次的審議環節,自己既當起了“引導員”,也當起了“咨詢員”。
“在召開人代會前,我們會組織預算審查監督聯絡員參加培訓、參與調研、參加有關會議,讓他們對預算編制的原則、依據、重大政策有充分了解。之后,我們又會收集他們對預算編制的意見建議,經匯總后反饋到財政部門。”楊永蘭表示,通過這些舉措,一方面可以讓計劃、財政報告編得更科學、更細化、更容易看懂,另一方面也能讓預算審查監督聯絡員提前進入角色,熟悉工作。
“預算審查監督聯絡員及時解釋了很多專業問題,讓我們在審議相關報告時更加順利。”江津區人大代表們對聯絡員的作用也給予了充分肯定。
以2018年為例,在預算審查監督聯絡員的參與下,由區人大代表及評審專家組成預算評審組,對全區20家預算單位申報的284個項目支出預算實施公開評審,審減資金近2億元,審減及調整項目61個,社會反響良好。
規劃綱要解讀員:有遠見的“參謀”
2021年1月,在江津區十七屆人大五次會議各分團討論現場,活躍著一群新“參謀”。他們用接地氣的語言,就區“十四五”規劃綱要進行全方位解釋說明,讓參會代表們審議綱要更加得心應手。他們就是規劃綱要解讀員。
為引導人大代表更好履職盡責,在2021年的區人代會上審議好規劃綱要,區人大常委會黨組研究確定以每個鎮街為單位,選取與“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相關或專業相近的人大代表作為綱要解讀員,全區30個鎮街共設置綱要解讀員30名。前期,區人大常委會還專門就解讀的重點進行了培訓。
大會期間,綱要解讀員們分赴各代表團,通過解讀綱要重點,助力各團代表審議好綱要,為推動江津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在第十一代表團,江津區財政、發展改革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李嘉、彭遠華兩位代表擔任綱要解讀員。在開展第二次分團討論前,李嘉、彭遠華就面向團里的代表,對區“十四五”規劃綱要重點進行了講解。
“綱要解讀員的解讀讓我們對‘十四五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十一代表團的代表陶華舉表示,“十四五”規劃綱要勾勒出未來五年江津經濟社會發展美好藍圖,他們有信心和底氣,更好發揮代表作用,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基于對綱要內容的深刻認識,陶華舉等代表在大會上提出了《關于在“十四五”時期打造西湖時光小鎮的建議》。據統計,整個會議期間,代表們對區規劃綱要提出意見建議44條,均得到采納。
“這些舉措都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探索出來的,希望通過創新,進一步激發人大工作者和人大代表履職的使命感和干事創業的激情,推動人大工作更上一個臺階。”江津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石詩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