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夏陽
(廣西玉林市紅十字會醫院 腫瘤化療科,廣西 玉林 537000)
臨床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是結腸癌,發生部位是直腸與乙狀結腸交接處,具有較高發病率及病死率,患病后早期無典型癥狀,部分患者被誤診為痔瘡、便秘或消化不良,導致其延誤最佳治愈時機,晚期結腸癌患者腫瘤已經發生轉移,其喪失手術機會以化療為主,提高生存質量且控制腫瘤生長,便于穩定病情。目前治療本病常見藥物是奧沙利鉑,其能提高療效,但長期用藥誘導機體可能發生不良反應,使得預后效果不理想,因此吳辰[1]學者認為,早期提供聯合用藥能強化機體免疫力,便于獲得良好的治愈效果。本研究分析晚期結腸癌患者應用替吉奧+奧沙利鉑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時段是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研究對象是我院接收的60例晚期結腸癌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分兩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3~69歲,平均(53.14±4.22)歲;病程1~4年,平均(2.15±1.06)年。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42~68歲,平均(53.29±4.15)歲;病程1~5年,平均(2.28±1.14)年。比較兩組基線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①納入:檢查確診符合《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5年版)》的診斷標準者[2];預計生存時間≥6個月;心電圖檢查無異常;功能狀態評分≥70分;知情并對“知情同意書”簽字確認;通過《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②排除:其他原發性腫瘤;免疫系統異常或凝血功能障礙者;肝腎功能障礙者;本研究藥物過敏者;精神障礙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對照組:靜脈滴注130 mg/m2奧沙利鉑(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024,規格100 mg)+400 mg/m2亞葉酸鈣,靜脈輸注2 h;5-FU(廠家: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規格0.25 g),5-FU 400 mg/m2靜脈推注,然后1200 mg/(m2.d)×2d持續靜脈輸注(總量2400 mg/m2,輸注46-48 h)。
觀察組:奧沙利鉑的用藥劑量及使用方法與對照組一致,聯合替吉奧(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50,規格20 mg)治療,體表面積>1.50 m2時,口服60 mg/次;體表面積1.25-1.50 m2時,口服50 mg/次;體表面積<1.25 m2時,口服40 mg/次,每日2次。兩組患者持續用藥時間均是21 d。
1.3 觀察指標。血清標志物:治療后抽取患者晨間空腹狀態的肘部靜脈血3 mL,將其放置在未涂肝素鈉的采血管,室溫下靜置20 min,按照3500轉/min的速率離心處理[3],取上清液,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兩組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及糖類抗原19-9(CA19-9)。統計兩組發生胃腸道反應、血小板減少及手足綜合征的不良反應例數。
1.4 統計學分析。利用SPSS 22.0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血清標志物)()t檢驗。計數資料(不良反應)[n/(%)],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標志物。觀察組CEA、AFP及CA19-9指標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表1 比較血清標志物()

表1 比較血清標志物()
2.2 不良反應。60例患者經治療后,觀察組胃腸道反應1例,血小板減少1例,未發生手足綜合征,發生率6.67%;對照組胃腸道反應5例,血小板減少2例,手足綜合征1例,發生率26.67%,χ2=4.3200,P=0.0376,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不良反應比較[n(%)]
結腸癌屬于結腸部位常見的惡性腫瘤,環境污染、遺傳及生活習慣等因素導致患者伴有腸梗阻或消化道出血等現象,早期提供外科手術治療能提高整體療效,抑制繼發性腫瘤生長,但部分患者就診時病情已發展至晚期,腫瘤向肝肺腦等臟器轉移,導致機體表現為消瘦或貧血等癥狀,錯失最佳的手術治愈時機,僅通過化療方式穩定病情,因此方麗麗[4]學者認為,早期提供聯合用藥治療能清除腫瘤病灶,提高生存率并改善預后。
有研究報道[5],奧沙利鉑+替吉奧治療該病癥患者能提高整體療效,前者屬于敏感性化療藥物,具有療效顯著及安全性高等優勢,阻礙DHA合成并破壞其結構,減少5-Fu分解代謝并降低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對耐藥的腫瘤細胞具有良好的毒性作用,但單純用藥效果不理想;后者屬于復方制劑,含有吉美嘧啶、奧體拉酸鉀及替加氟,經口服用藥后將替加氟在肝藥酶作用下轉為5-Fu,對腫瘤細胞DNA復制有效阻斷,殺死腫瘤細胞且生物利用度較高,經代謝后變為氟尿嘧啶發揮抗腫瘤作用,因此聯合用藥能發揮協同輔助作用,提高存活率且改善預后效果。本研究觀察組CEA、AFP及CA19-9指標較對照組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計學意義),說明本研究不良反應發生率6.67%與馬天飛[6]文獻報道中不良反應發生率10.87%的結果基本一致,CEA是由大腸癌組織產生的糖蛋白,在消化系統癌中普遍存在,誘導機體發生免疫反應,正確群體內的CEA量較少,其屬于廣譜性腫瘤標志物,判定多種腫瘤的診斷及預后具有重要作用[7-9];AFP在肝癌群體內常見,診斷病情的陽性率≥90%,在其他腫瘤診斷中同樣適用;CA19-9診斷腫瘤疾病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其屬于腫瘤相關抗原,在正常結腸上皮細胞內存在,血清內含量較低[10],因此聯合用藥能改善患者生存預期,提高療效且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改善不適癥狀且控制疾病進展,具有可行性。
綜上所述,晚期結腸癌患者應用奧沙利鉑+替吉奧治療效果更優于奧沙利鉑+5FU,減少住院天數,提高療效且減少不良反應發生,更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具有臨床可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