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姍,鄧云平,樊韻平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廣東 深圳 518107)
采用一般防護的普通門診及病房的醫護人員穿著工作服后,頸部及胸前處于未防護的狀態;為了加強醫護人員西裝領式下頸部及胸前的防護,筆者利用一次性手術包內的無紡布進行再次利用,設計制作成簡易防護圍兜,并應用于58例普通門診及病房醫護人員,使用期間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發生[1]。現將設計制作情況匯報如下。
目前醫院使用的一次性手術包的包布敷料,大多是以聚丙烯樹脂為主要生產原料的SMMS無紡布,具有無毒無刺激,高效隔菌,防水、防滲漏、耐磨等特點[2]。在手術室中每天會使用大量的器械包及一次性手術包,其外包敷料多有剩余,因此我們對此類包布敷料在保證清潔安全的前提下做到物盡其用,設計裁剪成簡易防護圍兜,既能防護又能環保。
2.1 制作方法。對院內各手術室廢棄的手術包敷料進行收集整理,并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30分鐘后備用,準備訂書機及訂書釘適量,剪刀一把,鉛筆一只,A4紙一張。在測量工作服西裝領暴露尺寸的前提下,考慮男女身材比例的不同,設計成男款及女款,經過多輪修改嘗試最終設計好圍兜形狀(見圖1),將收集好備用的手術包敷料裁剪成圍兜形狀,并利用所剩敷料裁剪出兩條30 cm×1.5 cm作為系帶,將兩條系帶分別用訂書機釘在圍兜半圓形口徑處,以便穿戴時可根據脖頸圍調節系帶松緊,由此制作形成簡易防護圍兜(見圖2)。

圖1 簡易防護圍兜設計

圖2 簡易防護圍兜成果圖
2.2 使用方法。應用于采取一般防護級別的普通門診及病房(除外口腔科、耳鼻喉科、呼吸科等高危科室)醫護人員,在進入醫療區前穿好工作服后穿戴簡易防護圍兜(見圖3),離開醫療區時作為一次性醫療廢物丟棄處理。

圖3 簡易防護圍兜穿戴效果圖
簡易防護圍兜材質的優點在于①來源方便、制作簡單、經濟實惠;②能使穿著西裝領式工作服的醫護人員頸部及胸前的暴露區域得到較好的防護,特別對于近距離正面接觸病人時;③能夠解放雙手,穿戴舒適感佳;④在防護物資短缺的情況下,既能節約防護用品,又能為使用一般防護級別的普通門診及普通病房提供頸部及胸前的防護保障。
但簡易防護圍兜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防護程度未能達到隔離衣防護范圍之廣。在發熱門診、發熱病房的工作人員,或者為疑似或確診患者進行診療操作時,還需按分級防護要求穿戴防護用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