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振杰
(內蒙古包鋼醫院 腫瘤內科,內蒙古 包頭 014010)
肺癌(lung cancer,LC)是臨床發病率、病死率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現階段臨床首選外科手術治療此類病患,但晚期患者大多失去根治性手術治療時機,應引起相關醫務人員注意。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術(bronchi artery perfusion chemotherapy embolism,BACE)是近年來于臨床推廣的新型治療方案,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肺癌患者臨床治療中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有部分學者對此法療效存在異議[1]。本文將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晚期肺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探討老年晚期肺癌患者行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效果,以期為今后臨床制定此類病患治療方案提供可靠參考依據,現詳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晚期肺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9例,研究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52~77歲,平均(63.64±0.18)歲,臨床分期:III期11例、IV期28例;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51~75歲,平均(63.65±0.16)歲,臨床分期:III期12例、IV期27例。兩組上述一般資料各項數據對比結果均為P>0.05(即本次研究分組情況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該組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實施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具體如下:①術前常規影像學檢查明確病灶部位、大小、是否轉移等情況,股動脈(右側)穿刺方法為Sedingers法,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監視下將Cobra導管(5F)插入患側支氣管動脈,必要時可行微導管超選擇支氣管動脈,根據造影情況確認病灶血供、支氣管動脈解剖特點等信息;②將5 mg地塞米松經導管緩慢注入病灶局部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化療藥物(預加熱)+100 mL生理鹽水(或100 mL、5%葡萄糖溶液)緩慢灌注化療,給藥時間在15 min以上,待給藥結束后行肝素鹽水沖管(2-3次);③應注意術中予以持續低流量吸氧補充機體氧容量,靜脈使用5 mg托烷司瓊等對癥藥物;④小細胞肺癌化療藥物選用依托泊苷+順鉑,肺鱗癌化療藥物選用吉西他濱+順鉑;⑤根據患者病情確定治療次數,間隔時間不超過4 w。
1.2.2 研究組:該組老年晚期肺癌患者行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具體如下:①首先行支氣管動脈內灌注化療,方法、用藥方案、藥物來源、操作人員、儀器設備等均同對照組;②待上述操作完成后經導管將明膠海綿微粒緩慢注入,根據造影檢查顯示病灶血管、腫瘤染色均消失且保留支氣管動脈主干即確認為栓塞程度滿意,停止注入明膠海綿微粒;③根據患者病情確定治療次數,間隔時間不超過5 w。
1.2.3 觀察指標:①治療效果:記錄兩組近期療效(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其中總有效率為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②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治療操作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③生存質量: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變化情況,利用36項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價該指標,SF-36量表評價內容共36項,包括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生理功能、活力、軀體疼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狀況等方面,該量表得分(0-100分)分越高、被評價者生存質量越優(正相關)。
1.2.4 療效判斷標準:①完全緩解:腫瘤靶區域經增強CT掃描動脈期未見強化;②部分緩解:CT增強掃描病灶動脈期強化直徑較之前減少30%以上;③穩定:CT增強掃描病灶動脈期強化直徑較之前減少30%以下或增加30%以下;④進展:CT增強掃描病灶動脈期強化直徑較之前增加30%及以上。
2.1 近期療效。研究組總有效率為66.67%,對照組為46.15%,數據對比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如表1。

表1 兩組近期療效對比[n(%)]
2.2 不良反應。研究組、對照組治療操作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兩組治療操作相關不良反應對比[n(%)]
2.3 生存質量。兩組治療前SF-36量表評分對比P>0.05(無統計學意);治療后兩組SF-36量表評分均較之前有效提高,研究組治療后該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數據組間及組內對比均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如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F-36量表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F-36量表評分對比(,分)
肺癌起病隱匿,發病后多數患者無典型臨床表現,加之老年人群對身體變化敏感性差,因此為臨床診斷工作造成一定困難。多數老年肺癌患者待病情確診已處于疾病晚期,此外隨著年齡增長,機體多組織器官功能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趨勢,因此如何針對老年晚期肺癌患者臨床特點選擇正確有效的治療方案對保障其療效及預后至關重要。
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是現階段臨床用于治療肺癌患者的主要方式之一,其相較于全身化療方式有效增強病灶局部藥物濃度,更利于患者獲得快速、持久藥效,同時對避免全身用藥所致藥物不良反應較大的弊端。應注意雖然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具有如上優勢[2]。但由于個體差異客觀存在,部分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單用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效果欠佳,需加用其他輔助治療措施,因此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應運而生。
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是在單純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的基礎上加用明膠海綿微粒栓塞術,從而使老年晚期肺癌患者機體內腫瘤病灶供血動脈閉塞,通過減少或阻止病灶血供氧供達到使其壞死的目的[3-5]。由上述可知,將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與栓塞術聯合應用于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后,二者將通過不同途徑共同達到疾病治療目的,對保障患者療效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也已通過分組研究證實,行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的研究組近期療效、生活質量改善效果優于使用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的對照組,此外兩組治療操作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并無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應用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治療老年晚期肺癌患者有效性、安全性均較優,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今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