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香
(吉林省延邊州紅十字中心血站,吉林 延邊 133000)
輸血治療為我國臨床搶救危重癥患者的常用方法也是關鍵措施,輸血治療的安全性直接關乎著患者的預后狀況,因此,輸血治療的安全性深受我國醫療領域高重視[1]。血站發血室是一個只能科室,肩負著向醫療單位及時提供合格質量血液制品的重任,科室內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是保障血液制品能夠及時、安全的投入臨床使用的關鍵[2]。因此,加強血站發血室關鍵控制點的質量管理工作具有必要性。本研究結合我站發血室工作現狀及存在的管理問題,基于關鍵控制點制定了細節化的管理模式。本研究主要評價該關鍵控制點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過程及結果進行以下整理報告。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包括血液制品及我站發血室所服務的醫療單位。血液制品共400份,分別從2019年3月至5月以及2019年6月至8月的兩個時間入庫的血液制品中隨機抽取,根據抽取時間段順序的先后設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服務的醫療單位選取合作時間超過1年的醫療單位,共10家,其中三級醫院1家,二級醫院9家。
1.2 方法。對科室早期科室工作的科室管理工作進行回顧,分析我站發血室關鍵控制點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結合工作現狀及存在的質量管理問題對關鍵控制點的管理方法進行改進和完善,采用細節化管理模式,進一步加強關鍵控制點的管理工作,采取的具體管理措施包括:①血液制品入庫管理:采集的血液經加工制備成血液制品入庫時,加強血液制品入庫的審核、簽發管理,要求工作人員必須核對無誤后進行相關文件的簽署。質量合格的血液制品在入庫時,接收工作人員還需嚴格進行核查,必須保障血液原始袋上的獻血碼與血液制品標簽上的獻血碼保持一致,避免血液制品因信息不一致而在臨床應用中發生事故。②血液制品的儲存管理:嚴格規范血液制品的儲存條件、血液標識、庫存管理,不定期抽查工作質量,檢查血液制品的儲存溫度是否合適,儲血設備自動溫度監測管理系統及設備報警功能是否正常,血液制品是否按照儲存條件、品種、血型,分類儲存于相應的儲存區域內,需按日期的先后順序擺放。血液標識方面,檢查合格血液標簽粘貼是否牢固、標簽信息是否明確清晰。為保證能夠向所用血單位及時、充足的提供質量合格的血液制品,科室內還需定期對血液制品進行盤點,盤點過程中觀察血液外觀和失效期,發現不合格血液時,及時進行報廢處理。③血液制品的出庫管理:血液制品出庫時,工作人員仍需進行嚴格檢查,具體檢查內容為血液是否滲漏、血液外觀是否正常、標簽是否完整,并核對血液品種、血型、血量,與出庫單保持一致。嚴格管理血液制品運輸過程,確保血液在規范的冷鏈中運輸,并對冷鏈儲存溫度進行監控。科室工作人員做好血液制品相關投訴問題的接待和記錄,發現存在質量問題的血液制品及時通過平臺獲取血液制品出庫信息,必要時收回同一批血液制品。④科室人員管理:科室內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學習和考核,考核通過后方可上崗,根據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進行工作職責劃分。制定工作規章制度,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化和制度開展工作,違反者適當予以批評,提高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
1.3 評估指標。本研究選取的評估指標試驗組血液制品和對照組血液制品的廢棄率以及兩個時間段所服務的用血單位滿意度。
血液制品廢棄的判定標準:包裝破損、血液受到污染、過期、血液標簽信息不明確不能投入臨床使用均判定為廢棄。
用血單位滿意度獲取方法:自制用血單位滿意度調查問卷為所我站所服務的10家醫療單位的主要對接工作人員發放,該問卷中共包括6個調查項目,各個調查項目均采取很滿意(100分)、滿意(95分)、一般(80分)、不滿意(60分)四級評價。滿意率=(100×份數+95×份數+80×份數+60×份數)/總份數×100%。
2.1 兩組血液制品廢棄率比較。見表1中數據,試驗組血液制品的廢棄率低于對照組血液制品。

表1 試驗組、對照組血液制品的廢棄率統計分析[n(%)]
2.2 加強管理前、后3個月用血單位滿意度比較。加強管理前、后3個月各項用血單位發放35份用血單位滿意度調查問卷,由表2中數據可知,加強管理后3個月,用血單位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加強管理前3個月。

表2 加強管理前、后3個月的用血單位滿意度比較(%)
血站的職能及工作內容與醫院臨床科室存在顯著差異,但因也服務于醫療工作,故屬于較特殊的醫療機構[3]。血站內各個科室的工作內容均十分重要,任何工作環節發生工作差錯均可能為血液制品的臨床應用埋下安全隱患,不僅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還可能引發醫療糾紛事件,影響血站及醫療單位的形象和聲譽[4]。發血室是血站內關鍵性的職能科室,加強該科室工作質量管理的現實意義重大。為保障血站該科室工作的有序進行,能夠及時、充足地為醫療單位提供質量合格的血液制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血站管理人員付諸于管理實踐[5]。
我站回顧發血室的管理工作得出,應結合實際不斷改進和完善發血室關鍵控制點的質量管理方法。發血室的關鍵控制點包括血液制品的入庫、儲存、出庫及人員。我站結合實際加強關鍵控制點管理后3個月,血液制品的廢棄率降低,用血單位的用血滿意度也提高。根據上述實踐結果得出,我站發血室基于關鍵控制點所采取的工作質量管理方案符合我院實際,能夠進一步改善科室工作質量管理效果。
所謂關鍵控制點是指能夠對科室整體工作質量產生顯著影響的工作內容或工作環節[6]。對于發血室而言,血液制品的入庫審核、簽發、儲存、出庫過程以及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均可對工作質量產生明顯影響。因此,均屬于科室工作質量管理的關鍵控制點。我站發血室針對上述工作環節采取細節化的管理方案,每個工作環節均落實具體的管理內容,使科室內的各項工作內容均有規范可參考,均能嚴格按照規范和標準進行。因此,能夠獲得較滿意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