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靚
(上海建工醫院 兒科,上海 200083)
在兒科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直是發病率非常高的疾病之一。通常情況下,無論是病毒或是細菌入侵,都可能導致患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冬春季高發?;颊呋疾『?,一般都具有咽喉痛和流鼻涕以及產生鼻塞等一系列癥狀。西藥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雖然療效較快,但患兒年齡小,臟腑嬌嫩,很容易出現較多不良反應,而且多次用藥也可能產生抗藥性[1]。筆者對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治療過程中,使用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與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進行聯合,針對患者得到的治療效果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2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應用組間對比的研究方式,將參與研究的患者展開分組操作,主要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中患者人數相同。觀察組男34例,女28例,年齡3~7歲,平均(4.6±0.5)歲;對照組男29例,女33例,患者的年齡在2-7歲,平均(4.3±0.4)歲,所有患者全部對此次研究知情,并承諾會積極主動配合研究?;颊叩幕A資料進行對比后,明確其差異無顯著區別(P>0.05),因此本研究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對于對照組患兒,選用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進行治療,患兒用藥方式為口服,劑量分別為:2~3歲,5 mL Bid;3~6歲,5mL Tid;6~7歲,10mL Bid?;純撼掷m用藥7 d為一個療程,治療一療程后觀察患兒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情況。
1.2.2 對于觀察組患兒,整個治療過程中,對患者使用的方式為聯合治療,主要為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和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兩種藥物聯合。首先給予患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治療,用藥方式為口服,劑量分別為:3-6歲,1.5包Tid;6-7歲,2包 Tid,與此同時,觀察組患兒的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用量與對照組患兒完全相同,持續用藥7 d,經過治療后,對患者出現的不良癥狀和臨床效果進行觀察。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②對比患者治療后的退熱時間等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患兒退熱時間對比,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退熱時間對比()

表2 兩組患兒退熱時間對比()
針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分析,在所有患者中有超過了80%的患者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而這些疾病中,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無論細菌還是病毒都十分可能導致患者直接受到感染,或直接激發于病毒。在細菌中溶血鏈球菌在其中最為常見。如果患者出現了受涼或出現疲勞的情況時,此其概況下患者的免疫力會不斷下降。此時細菌或病毒會逐漸侵入到人體中。臨床上患兒多以風熱感冒多見,由于兒童自身的體質較成年人弱,機體免疫能力也相對不足,因此在嬰幼兒群體中都有較高的發病率[2-4]。在發病過程中,患者一般會產生咽喉痛和流鼻涕等情況,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會對患兒的日常生活產生較大影響。在臨床中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以解痙、抗感染和對癥等支持治療為主。對于小兒患者來說,其胃腸道功能并不健全,而且其粘膜屏障較低,對患者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時,整個過程中會導致患者的胃腸道菌群出現失調,最終導致患者出現二次感染。對患者應用退熱劑時,整個過程會導致體液在患者的體中不斷流失,導致其痰液變粘稠,并不容易將其咳出。在治療中,緩解感冒癥狀的西藥雖然對于改善患兒癥狀有快速明顯的效果,但是反復使用,容易產生較多的不良反應和耐藥性[5-7].為了更好地避免這些問題,應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與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非常好的選擇。在中醫領域中,上呼吸道感染屬于感冒等范疇,患者的證型一般為外感風熱,對其展開治療時,需以清熱導滯和疏風解表為主。針對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進行分析,屬于一種十分常見的中成藥,其構成成分主要為梔子、薄荷、荊芥、大黃、黃芩、青蒿、半夏、赤芍、淡豆豉、柴胡、檳榔、甘草、厚樸等組成,因為在患者治療的藥物中具有淡豆豉、連翹、薄荷、赤芍、梔子、荊芥等多種解表祛邪、清心去火的成分。其中的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效果,淡豆豉和大黃以及赤芍等具有很好的清熱瀉火效果,而青蒿具有清熱解暑之功效。厚樸以及檳榔可以對患者行氣化濕,配合半夏、黃芩實現化痰和清熱燥濕功效,應用甘草對諸藥進行調和,共奏起到解表、清熱以及導滯的作用。
針對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進行分析,此藥物中的成分主要為板藍根、蒲公英、黃芩、苦地丁。其中的蒲公英、苦地丁都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功效,其中黃芩有一定的抗炎、清熱燥濕作用,板藍根具有涼血、清熱解毒和利咽效果。另外黃芩還可以有效滅殺金黃散葡萄球菌和溶血鏈球菌等,可以有效的對流感病毒進行抑制。二者聯合用藥相輔相成,解表祛邪、利咽消腫、清熱解毒和抗炎的功效尤為突出[8-9]。在此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患者應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并在此基礎上對患者使用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干預。針對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進行分析,此藥物的功能一般比較側重于治虛,在古籍中也有關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敘述,其治療重點和描述的比較相似,針對用藥進行分析,比較側向于小兒的正氣不足,外感風寒,肌膚腠理疏松和邪不外散以及冷熱不調的發病之本,其功治療效果比較強調固本培元。主要有豆豉、連翹、荊芥、薄荷、炒梔子等藥材,其中荊芥有著很好的解熱透表效果,而連翹以及黃芩可祛除上焦之火,合用起到固本培元以及清熱導滯之功效。觀察組患兒通過采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與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的治療方式,其無論是在治療效果方面,還是在退熱時間和改善癥狀方面,均較對照組患兒有明顯的優勢(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臨床上對于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通過小兒豉翹清熱顆粒與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治療,發揮清熱導滯、疏風解表、利咽消腫、清熱解毒作用,最大程度地加快患兒退熱和癥狀改善速度,減輕其機體炎癥反應,同時還可以讓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有效改善,甚至還可以讓治療滿意度得以顯著提高,此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所以在臨床中對患者進行治療會獲得更加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