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秀云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南京 210000)
高熱驚厥是兒科常見急癥,多見于5歲以下小兒,其發生率約為3%-8%[1],是由于各種急性感染引起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導致肌肉無法隨意收縮,引起發作性抽搐。臨床表現為突發高熱、四肢抽搐、突然意識喪失等。患兒一般預后較好,但也有部分患兒反復發作使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不可逆損傷,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復方小兒退 熱栓的主要成分為對乙酰氨基酚、板藍根、人工牛黃,是臨床常用退熱藥物。本文對其在小兒高熱驚厥中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從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13例高熱驚厥患兒,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兒科學中的診斷標準;②年齡≤7歲;③患兒家長均對治療方法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其他可能引起驚厥的器質性疾病;②家族癲癇史;③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顱腦損傷、免疫性疾病。隨機分為觀察組(57例)和對照組(56例)。觀察組男31例,女26例,年齡6個月至7歲,平均(3.47±0.83)歲,驚厥發作時長平均(3.43±1.03)min;對照組男29例,女27例,年齡5個月至7歲,平均(3.38±0.81)歲,驚厥發作時長平均(3.52±0.97)min。兩組患兒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兩組均給予吸氧、鎮靜、降溫、抗感染、地西泮抗驚厥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上海強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007)口服,4-6 h/1次,觀察組給予復方小兒退熱栓(武漢健民大鵬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441)直腸給藥,1粒/次,≤3歲1次/d,3-6歲2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5 d。
1.3 觀察指標。治療前后檢測兩組患兒腦電圖及心肌酶,比較兩組驚厥發生次數、好轉時間、住院時間。顯效:用藥5 min后停止抽搐,30 min后體溫恢復正常或下降1-2℃;有效:用藥15 min后停止抽搐,60 min后體溫恢復正常或下降1-2℃;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輸入SPSS 17.0軟件包,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49%,高于對照組的82.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主要癥狀消失時間比較。治療后,觀察組驚厥發生次數低于對照組,高熱、驚厥好轉時間均較對照組快(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主要癥狀消失時間()

表2 兩組主要癥狀消失時間()
2.3 兩組腦電圖、心肌酶異常情況。兩組治療前腦電圖、心肌酶異常比例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均以觀察組低于對照(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腦電圖、心肌酶異常檢查情況[n(%)]
2.4 兩組不良反應及驚厥復發率。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51%,低于對照組的16.07%,住院期間驚厥復發率,觀察組為0,對照組為7.14%(4/56),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及驚厥復發率[n(%)]
高熱驚厥多見于5歲以下小兒,其發生率為成人的10-15倍,其原因可能與小兒大腦皮質功能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神經細胞的興奮性較高且易擴散等有關,多種因素如患兒年齡、家族史、血鈉、血鈣、血紅蛋白水平等均與高熱驚厥的發生關系密切[2]。其治療關鍵在于盡快控制高熱、解除肌肉痙攣,以防止或減輕腦損傷。對乙酰氨基酚是小兒退熱的常用藥物,及作用機制是可對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前列腺素合成酶、前列腺素 E1的合成產生抑制,促進中樞體溫調定點下降。但單用效果往往不佳[3],本研究中,對照組有效率僅為82.14%,而不良反應發生率達到16.07%。杜曉亞[2]報道,單用乙酰氨基酚治療小兒高熱驚厥的有效率僅為77.78%,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本結果與之相似。
復方小兒退熱栓的主要成分為板藍根、牛黃、對乙酰氨基酚。其中牛黃具有清心、解毒、化痰、止痙、鎮驚的功效,板藍根利咽涼血,兩藥合用,達到清熱豁痰、熄風鎮驚的功效[4]。現代藥理學認為,牛黃具有抗驚厥、鎮痛、退熱的作用,板藍根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對乙酰氨基酚解熱鎮痛。中西醫結合,標本兼治,發揮抗炎、抗驚厥、解熱鎮痛的作用,且通過直腸給藥,藥效發揮快,并避免了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減少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達到96.49%,與干志鋒[5]報道的95.5%、王凱[6]96%的結果相似,均明顯高于單一對乙酰氨基酚治療的對照組。且觀察組驚厥發生次數、腦電圖、心肌酶異常率均低于對照組,高熱、驚厥癥狀消失時間較對照組快,也提示復方小兒退熱栓在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和腦電圖異常、減少驚厥復發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與資料報道相似[5-6]。
高熱驚厥的復發與初次發作年齡、體溫、驚厥持續時間等有關。初次發作年齡愈小,其神經纖維對各種刺激的絕緣能力越弱,發熱越易泛化擴散,越容易復發;初次高熱驚厥時體溫不高者,癲癇發作閾值越低,中樞神經系統對發熱耐熱性越差,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也越差,發熱驚厥越易復發;初次發作時驚厥抽搐持續時間越長,間隔時間越短,腦損傷發生的可能性越大,驚厥越容易反復發作,且程度更加嚴重;初次發作時兩種或兩種以上發熱方式并存者,越易復發[7]。觀察組患兒住院期間驚厥均未復發,低于對照組的7.14%。說明高熱驚厥患兒在應用復方小兒退熱栓后快速退熱,鎮驚效果好,越不易復發。與資料報道相似。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3.51%,亦與干志鋒[5]6.8%的結果相似,均低于單一對乙酰氨基酚治療組。說明板藍根、牛黃、對乙酰氨基酚合用,不僅增強乙酰氨基酚的治療效果,還可降低其用量,從而降低其不良反應。總之,復方小兒退熱栓治療小兒高熱驚厥安全、高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