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辰霞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團總醫院,山西 大同 037003)
子宮肌瘤作為女性生殖器官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根據腫瘤發生的部位可以分成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和子宮頸肌瘤4種。當前臨床對子宮肌瘤發病的原因還沒有明確的定論,加上大部分患者早期都沒有明顯的癥狀表現,多在超聲檢查時才被發現,臨床以子宮出血為主要表現,大部分患者因月經量過多或者周期不規律就診,當患者的子宮肌瘤發展增大至一定的程度時,其腹部會伴有腫塊出現,偶爾也有疼痛反應[1]。彩色多普勒超聲是一種利用聲波進行傳導,以機器接受并且轉化成圖像,以便于直觀診斷疾病的一種檢查手段,該檢查無副作用,可重復檢查,深受醫務人員及患者的青睞[2]。超聲可以經腹部檢查,也可經陰道檢查,臨床認為陰道檢查的診斷準確率更高。為了進一步對比彩色多普勒超聲經腹部和經陰道檢查的準確率,本文以82例子宮肌瘤患者為例,均接受這兩種方式檢查,具體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確診為子宮肌瘤的82例患者臨床資料加以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經過病理檢查及手術探查后確診為子宮肌瘤,均為女,年齡26~68歲,平均(34.75±4.13)歲;臨床表現中,月經周期改變者共28例,月經量過多者33例,下腹墜脹及腰背酸痛者21例。本組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研究,且臨床資料完整,能夠配合相關調查及提供完整資料。
1.2 方法。檢查前準備:在檢查前醫務人員要適當和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對彩色多普勒超聲操作過程及方法步驟、檢查必要性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檢查前需飲用一定量的水,使膀胱保持在充盈狀態,也有部分患者會因病情比較嚴重導致膀胱充盈不足,對此可給予留置導尿管,將無菌生理鹽水注入膀胱使其充盈。腹部超聲檢查:取患者常規的平臥位,在檢查之前多喝水充盈膀胱,使超聲下能夠清晰觀察到患者的子宮底部圖像為宜,此時膀胱的充盈度適宜,如果充盈度不足,會對子宮所有顯影帶來影響,而充盈過度則可能導致子宮的位置偏移,對檢查十分不利。接著選擇德國esaote mylab型超聲診斷儀,將探頭的頻率設置為3.5-5.0 MHz,在腹部涂抹耦合劑之后對下腹部進行全面掃查,觀察子宮的直徑、形態、大小以及有無包塊等。陰道超聲檢查:選擇德國esaote mylab型超聲診斷儀,將探頭的頻率設置為5.0-10.0 MHz,在檢查前囑咐患者排空膀胱,對陰道內進行嚴格消毒后,取患者截石位,操作人員手持陰道探頭,在探頭的表面涂抹耦合劑,并套上一次性無菌避孕套,將其緩慢置入患者的陰道內進行檢查,仔細對其子宮內情況進行掃查和多切面檢查,做好子宮肌瘤大小、數量及形態等記錄。
1.3 觀察指標。以手術探查及病理檢查結果為標準,對比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與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子宮肌瘤診斷的準確率。
1.4 統計學處理。數據整理后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表示用“%”,用χ2檢驗,當對比P<0.05時,表示對比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對本組82例子宮肌瘤患者采取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檢出率是76.83%;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檢出率是95.12%,兩組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診斷方法對子宮肌瘤檢出的情況對比[n(%)]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各種疾病對人們健康帶來的危害不容忽視。子宮肌瘤近年來發病的概率不斷上升,預示著該病已經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子宮肌瘤也可稱為子宮纖維瘤或者纖維肌瘤,是以女性生殖器為主要發病部位的常見婦科疾病,子宮平滑肌細胞經過增生之后形成子宮肌瘤,而纖維結締組織也支持著一些子宮肌瘤,臨床對這種子宮肌瘤定義為良性腫瘤[3-5]。根據生長的部位不同,可以將其分成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和子宮頸肌瘤4種,而因子宮肌瘤的類型比較多,其表現出來的癥狀反應也有所不同,大致表現包括排尿困難、排便困難、經期變短、月經量大、下腹部包塊及膿血性白帶等[6-7]。
對子宮病變盡早發現是診斷和治療子宮肌瘤的關鍵,臨床一般采取超聲檢查方式診斷子宮肌瘤,因為超聲檢查的可重復利用性、對患者的創傷小及診斷率高等特點,使其在婦科疾病的檢查中得以廣泛應用。通過超聲檢查,可以把子宮增大情況、肌瘤分布部位、肌瘤的大小和數量、肌瘤液化囊變及臟器狀態等進行顯示,在超聲掃查的過程中,肌瘤節部位通暢可出現3種回聲,即強回聲、弱回聲及等回聲[8-10]。若為強回聲,則可能含有較多較遠纖維,使腫瘤細胞排列為束狀;若為弱回聲,細胞間間隙一般比較小,且含有較多的彈力纖維,其細胞呈巢狀排列;若為等回聲,則在部分時候無法清晰顯示后壁肌瘤,在肌瘤變性時,聲學可較強有力穿透,使肌瘤在惡變的情況下回聲秩序變得紊亂。所以超聲檢查適用于肌瘤、盆腔腫塊或者卵巢腫瘤等檢查[11-12]。
當操作人員把超聲診斷儀探頭聚焦在最佳部位掃描時,得出的結果可以為臨床提供更為準確的參考,一般以經腹部檢查和經陰道檢查為主。其中,經腹部檢查是超聲檢查的基礎方法,在該方法模式下能夠全面觀察到病變的情況和臟器之間的關系,因子宮肌瘤會有局部隆起情況,且和周圍組織的界限分明,經腹部超聲檢查時所使用的低頻率探頭就不利于有瘢痕、脂肪、腸氣等情況的患者檢查。而經陰道超聲檢查的優勢體現在:可以有效顯示出子宮及卵巢等相關動脈;能夠快速獲取子宮內情況,有助于掌握超聲頻譜;不受受檢者自身的因素影響,但有可能會影響到受檢者的臟器狀態;不需要充盈膀胱,可以縮短檢查準備時間;超聲探頭頂端在活動時能夠尋找出受檢者的盆腔觸痛部位,清晰觀察到受檢者的盆腔粘連情況;檢查成像更加廣闊和準確,對減少檢查的費用和縮短檢查的時間有重要作用[13-14]。另外,對于醫務人員來說,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雖然操作簡單,但在檢查過程中要注意檢查子宮周邊和深度情況,合理調整好超聲探頭的使用環境及其檢查深度,以免發生誤診和漏診情況。
在本組研究當中,結合手術探查及病理檢查結果,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檢出率是76.83%(63/82);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檢出率是95.12%(78/82),兩組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證明對子宮肌瘤患者采用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診斷準確率相比,前者更顯著,應用價值高。
綜合以上對比研究分析,可見臨床對子宮肌瘤進行疾病診斷的過程中,和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相比,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以其檢查速度快、成像質量高及檢出準確率高等優點而更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