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東,施志紅
(北京市延慶區醫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慶醫院,北京 102100)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進一步健全醫療急救體系,提高救治效率,而院前急救的全民參與可提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1]。我國每年大約有 50萬心臟驟停患者,在北京,院前患者的復蘇成功率僅有4%[2],而在落后地區,成功率更低。因此,動員社會力量進行互救,普及心肺復蘇相關知識及急救技能對于健全醫療急救體系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到2019年的兩年期間,我們通過問卷調查掌握了延慶區不同職業、不同學歷的部分相關應急保障人員對于心肺復蘇基本知識的了解情況,而后就應急救護相關知識和技能操作進行了培訓,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根據我區保障的特點,自行確定了5種人群,延慶區醫院應急保障隊伍全體人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公安干警及消防官兵、我區機關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納入標準:年齡≥18周歲,智力正常,本地常駐居民,自愿參加本次調查,且身體狀態良好,可以參與調查和技能知識培訓。
1.2 研究方法。根據項目研究內容及相關文獻,自行初步設計心肺復蘇基礎知識調查表,進行模擬調查。根據模擬調查情況,修改調查表后經4名心內科、急診科專家審核,進行預調查。測定問卷信度、效度均大于0.8。經由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進行調查前培訓,內容包括:一般情況、急救常識、心肺復蘇基本知識和技能等。
1.3 數據處理。數據導出后經清理核查、一致性檢驗后,剔除未應答和不合格的數據后進行邏輯檢查。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按照不同特征(性別、職業、學歷)分別計算有關指標;培訓前后計量指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本次心肺復蘇知識現狀調查及培訓后調查共完成了714份問卷,回收合格問卷664份,有效應答率為93.3%。
2.1 一般情況
2.1.1 年齡:年齡18-60歲,平均(30.15±10.36)歲。
2.1.2 職業: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的職業分布(n,%)
2.1.3 性別及文化程度,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的性別及文化程度(n,%)
2.2 急救知識
2.2.1 急救常識普及程度:延慶區相關應急保障人員對于急救電話120;撥打120方法;心肺復蘇的知曉程度都很高,詳見表3。
2.2.2 急救知識及心肺復蘇了解途徑:延慶區相關應急保障人員有402人(60.5%)對于心肺復蘇基本知識的了解途徑為急救培訓、醫護人員講解;有101人通過健康教育講座了解相關知識;有95人通過網絡、26人通過電視節目、19人通過書刊、有21人通過其他方式了解。
2.2.3 對于急救培訓的需求:延慶區相關應急保障人員對于急救培訓的需求主要以徒手心肺復蘇術及外傷急救技術(包扎、固定等)為主,占總人數的70.8%(470),詳見表4。

表4 急救培訓的需求(n,%)
2.2.4 對待現場急救的態度:延慶區相關應急保障人員對于現場急救的參與主動率較高。95.0%(631)的人愿意為他人撥打120;69.6%(462)的人愿意主動進行現場急救;62.5%(415)的人愿意對陌生人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59.6%(396)的人愿意對陌生人進行心臟按壓。
2.3 急救培訓前后。急救技能了解程度、急救培訓前后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詳見表5。

表5 培訓前后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
研究顯示,在我國因心臟驟停而死亡的人數每年為54.4萬人,居全球第一,且呈逐漸上升的趨勢[3]。一旦發生心臟驟停,猝死搶救時間只有8分鐘,這時候目擊者要馬上進行急救,挽救生命。心肺復蘇是心臟驟停搶救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療手段,盡早進行CPR院前急救可以提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延慶區相關應急保障人員就120急救電話及急救電話的撥打方法有較高的認知程度;91.6%的應急人員知道心肺復蘇這一方法;對于成人心臟按壓部位、按壓深度、按壓手勢、按壓頻率等相關心肺復蘇知識的掌握情況較高;表明延慶區相關應急保障人員的心肺復蘇知識的普及認知情況較高。面對突然發生心臟驟停的患者,69.6%的延慶區相關應急保障人員愿意主動進行現場急救;59.6%的人員愿意對陌生人進行心臟按壓;表明延慶區相關應急保障人員對待現場急救的態度非常積極;雖愿意主動對他人進行現場急救,但對于心臟按壓還是有較大的顧慮。60.5%的延慶區相關應急保障人員的心肺復蘇知識及技能是通過急救培訓、醫護人員講解獲得。研究表明,CPR培訓后兩個月技能保持率僅為30.0%-43.7%,因此科學并規范的培訓及復訓制度是關鍵[4]。
此次急救技能知識培訓前后,延慶區相關應急保障人員就心肺復蘇知識在各項的普及程度及掌握程度均較前有顯著性提高(P<0.05)。本次研究調查對象為相關應急保障人員,有59.6%的醫務人員,有一定的醫學相關知識及急救技能;但是他們培訓前也未能很好地掌握心肺復蘇急救的知識,與李萍等人的[4]調查結果相同;將急救技能及培訓在基層醫務人員中重點展開,才能對開展急救知識培訓提供夯實的基礎及可行性。
綜上所述,心肺復蘇的知識及技能的掌握程度需要不斷的進行學習及操作,急救技能需要不斷強化,指導臨床醫生、護士進行復訓及聯系,增加動作記憶,使急救技能得以維持[5],能夠去普及我區普通群眾的心肺復蘇知識及技能,規范CPR院前急救的技能水平,對公眾現場急救的發展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