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仕英,高文雅,張 瑋,鄒昊靖,李 彧,李 健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
自主學習是學習者主動管理自身學習的過程[1],是醫學生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培養目標。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近年來教育改革的方向。與終結性評價比較,形成性評價具有動態性、反饋性、評估性、調整性和促進性等特點,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為評價的主體和主動參與者,并通過反饋形成課程評價體系閉環[2]。本研究基于中醫學生在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構建科學合理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并將該評價體系引入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過程中,探索其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校中醫學專業2015級、2017級和2018級五年制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9~21歲,其中2015級76名,2017級66名,2018級68名。
1.2方法
1.2.1評價方法 2015級采用傳統評價方式:期末成績由平時成績(40%)和終結成績(60%)兩部分構成,平時成績通過考勤(10%)與作業、測驗(90%)進行考核。2017級、2018級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期末成績由形成性成績(40%)和終結成績(60%)兩部分構成,其中形成性成績主要包括:(1)課堂提問,占10%;(2)階段性書面作業,占20%;(3)問卷星平臺理論知識測試,占40%;(4)問卷星平臺模擬標本測試,占20%;(5)微信平臺微課自學測試,占10%。
1.2.2形成性評價體系構建 (1)文獻分析法:參考國內外專家學者關于形成性評價的研究,以及關于本科生不同學科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3-5],擬定適合中醫學生的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維度和結構。形成性評價體系采用理論課指標體系和實驗課指標體系2個維度,每個維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3個一級指標進行評價,每個一級指標又分為2個二級指標。評價主體包括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和教師評價與反饋。(2)調查研究法:組織學生和教師進行調查。首先隨機抽樣2017級30名學生分別進行個人訪談,了解學生有關形成性評價概念及組織學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方法等情況,構建出量表的基本內容。隨后組織參與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的全體教師,圍繞教學方法、教學特點進行集體討論,并進行學情分析,最終確定形成性評價體系各指標內容。課后作業、自測題與小測驗、自主學習檢測及實驗過程評價均按照該形成性評價體系實施。見表1。

表1 形成性評價體系表
1.2.3形成性評價實施效果評價 (1)實證分析法:分析學生終結性成績,并著重對體現學生理解與應用能力的論述題成績進行分析,評價形成性評價對學生成績的影響。(2)問卷調查法:利用問卷星軟件編制形成性評價是否有助于促進自主學習的調查問卷[6-8],對2017級、2018級學生進行調查。該問卷包括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規劃、自主學習實施和自主學習反饋4個方面,采用五點式量表形式,根據符合程度分為5級:A為完全符合,B為基本符合,C為不確定,D為基本不符合,E為完全不符合。學生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入頁面作答,教師根據問卷星統計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形成性評價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共發放問卷134份,收回有效問卷130份,有效回收率為97.01%,其中2017級有效回收率為96.97%(64/66);2018級有效回收率為97.05%(66/68)。

2.1各年級學生試卷成績分布情況 2017級、2018級80~100分數段比例明顯提高,而<60分比例明顯降低。見表2。

表2 各年級學生試卷成績分布情況[n(%)]
2.2各年級學生論述題得分比較 2017級、2018級學生論述題得分均高于2015級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

與2015級比較,aP<0.05,bP<0.01。
2.3形成性評價體系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 在學習意識方面,95.38%(124/130)的學生認為形成性評價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自覺獲取學習資源和專業前沿信息,其中2017級中31.82%(21/66)的學生在科研項目方面參與度不足。在學習規劃方面,85.38%(111/130)的學生認為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在學習實施方面,80.00%(104/130)的學生認為形成性評價有助于自我調節學習態度,將理論與臨床相結合。在學習反饋方面,91.54%(119/130)的學生認為形成性評價有助于每學期結束后的思考與反思,并及時調整學習計劃。
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醫學術語繁多、知識面廣,容易使剛入校的學生產生迷茫,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進而喪失學習信心。因此,如何有效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是近年來教學改革的方向。無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如何改革,其最終目的是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有助于激發學生自主意識和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9]。
形成性評價體現了動態評價和及時反饋,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10-11]。本研究從理論課和實驗課2個維度,采用課后作業、自測與小測驗、自主學習檢測及實驗過程評價等多種手段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形成性評價能夠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促進階段式思考與反思。應用網絡平臺、拓展性學習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意識,明確學習目標,將“要我學”的外在要求內化為“我要學”的內在動力。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能更加有效地規劃學習,并根據學習效果及時反思和調整。學生自己辨識和標注特征性組織結構活動雖然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可提高其學習興趣,將課堂理論內容與實驗緊密結合。而且,小組合作學習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激發了學生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等。因此,形成性評價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有助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和未來進行階段性規劃,有助于學生每學期結束后進行思考與反思,并及時調整學習計劃。本研究結果顯示,2017級、2018級學生論述題得分均高于2015級學生。提示形成性評價通過改變學生學習狀態,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善了學生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科學有效地形成性評價能夠使學生和教師更加注重學習過程,而不是單純關注學習結果,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意識,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真正發展成為自我規劃、自我監控、自我評估的自主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