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鋼,田 君,張 誼,崔 婧,汪曾子,冉淑瓊,向天雨2,,張雪梅△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康復醫院醫護科,重慶 400050;2.重慶醫科大學醫學數據研究院,重慶 400016;3.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康復醫院信息中心,重慶 400050)
骨關節疾病是一類好發于中老年人的骨科常見疾病[1],常表現為關節疼痛、關節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2]。目前,該類疾病呈現年輕化發展趨勢[3]。本研究通過對某康復專科醫院收治的骨關節疾病患者的住院費用進行分析,旨在探究骨關節疾病患者住院費用的影響因素和支配住院費用的公因子,以期為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和相關部門合理控制醫療費用提供參考依據。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重慶市某三級康復專科醫院1 203例骨關節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08例(33.9%),女795例(66.1%);全自費155例(12.9%),居民醫保134例(11.1%),職工醫保904例(75.1%),其他10例(0.8%);平均年齡(57.54±18.30)歲;平均住院時間(25.96±29.66)d,中位數為18 d(10~33 d);平均并發癥數量為4種,排名前3位的為高血壓、2型糖尿病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納入標準: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編碼規則,主要診斷為骨關節疾病,包含關節炎、滑膜炎、腰椎間盤突出、骨質疏松、頸椎病、頸椎/腰椎/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肩周炎等。排除標準:住院費用信息不全或費用為0。
1.2方法 通過查閱住院病案系統,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住院費用信息,其中基本信息包含患者性別、年齡、支付方式、住院時間、并發癥、主要診斷;費用信息包含住院總費用、西藥費、中藥費、檢查費、醫療服務費、治療操作費、護理費、材料費等。通過請教臨床及醫保專家,對原始費用進行合并整理。

2.1住院費用構成分析 骨關節疾病患者平均住院費用為16 761.03元,中位數為10 560.74(5 472.43~19 668.80)元。住院費用構成中,中醫治療費占27.28%,康復費占19.51%,治療操作費占16.37%,醫療服務費占11.25%,非手術治療項目費占9.91%,其中材料費最少,占0.40%。見表1。

表1 住院費用構成分析
2.2住院費用影響因素分析 因住院費用不服從正態分布,因此對住院費用進行對數轉換后將住院費用作為因變量,住院時間、性別、年齡、并發癥數量、支付方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影響住院費用的因素依次為住院時間、并發癥數量和性別,回歸方程為Y=2.671+0.841X1+0.04X2+0.105X4。住院費用回歸方程的假設檢驗表明模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1 128.94,P<0.001),決定系數為0.740,即住院時間、并發癥數量、性別模型可解釋骨關節疾病患者住院費用總變異的74.0%。共線性診斷結果顯示,住院時間、并發癥數量、性別的方差膨脹因子分別為1.015、1.015和1.001,均小于10,即骨關節疾病患者住院費用影響因素的回歸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見表2、3。

表2 多重線性回歸模型賦值情況

表3 住院費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2.3住院費用因子分析 住院費用的KMO統計量為0.877,Bartlett球性檢驗卡方值為10 271.534 4,自由度為55,P<0.001。對住院費用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Kaiser標準化最大方差法進行因子旋轉,旋轉在3次迭代后收斂,一共提取2個公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見表4。公因子1包含7個項目,分別是中藥費、中醫治療費、康復費、非手術治療項目費、護理費、醫療服務費和其他費;公因子2包含4個項目,分別是西藥費、檢查費、治療操作費和材料費。條目的因子載荷介于0.423~0.904,大于推薦值0.4[5],見表5。公因子1的方差貢獻率為44.32%,公因子2的方差貢獻率為22.75%,2個公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7.07%,大于50%以上的認可標準[6-7]。

表4 因子解釋原有變量的總方差

表5 最大方差法旋轉后因子負荷矩陣
本研究結果顯示,1 203例骨關節疾病患者單次住院費用為10 560.74元,高于廣東省某三甲中醫綜合醫院骨科診斷分類相關組住院費用(8 373.07元)[8],低于湖北省某三甲醫院骨外科診斷分類相關組住院費用(21 237.75元)[9],單次住院費用占重慶市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52%[10]。提示骨關節疾病患者經濟負擔較重。本研究結果顯示,住院時間越長,則住院總費用費用越高,與陶婉菊等[11]的研究一致。住院時間越長則提示病情越嚴重,必然會增加檢查費、護理費等費用[12]。本研究結果顯示,骨關節疾病患者住院時間中位數為18(10~33)d,高于賈農等[13]研究中骨科診斷分類相關組平均住院時間(12.8 d),高于明星辰等[9]研究中骨外科診斷分類相關組平均住院時間(13.06 d),高于2017年全國三級醫院平均住院時間(9.8 d)[14],遠高于楊業春等[8]研究中骨科骨關節疾病診斷分類相關組平均住院時間(7.45 d)。這可能是因為本研究中患者以老年人為主,年齡大,鈣流失嚴重,同時基礎疾病較多,免疫抵抗力相對較低,恢復較慢。
本研究結果顯示,性別是住院費用的影響因素,相對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住院費用更高,與湯羽等[15]研究一致。這可能與男性抽煙、喝酒等導致處于亞健康狀況有關[16]。本研究結果顯示,并發癥數量越多,則住院費用越高,與劉瑞奇等[17]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骨關節疾病患者平均并發癥數量為4種,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代謝性基礎疾病為主。這些并發癥需要長期服藥治療[18-19],且會損傷其他器官,增加患者恢復時間,延長其住院時間。因此,控制住院時間是降低住院費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骨關節疾病患者住院費用構成中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中醫治療費、康復費、治療操作費、醫療服務費、非手術治療項目費,超過總費用的80%。從因子分析的結果來看,第一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44.32%,其中治療費占總費用的37.19%;第二個公因子分方差貢獻率為22.75%,其中治療操作費占總費用的16.37%。總治療費用超過了住院總費用的50%。提示骨關節疾病患者住院費用主要由治療費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合理控制治療費是降低住院費用的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骨關節疾病患者經濟負擔較重。住院時間、并發癥數量、性別是住院費用的影響因素,住院費用的構成以治療費為主。因此,縮短住院時間、控制治療費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的主要途徑。作者建議:(1)積極探索診斷分類相關組、疾病管理智能分析和評估、單病種付費等多種制度,以期為醫院管理的持續改進奠定基礎。(2)定期對科室病案質量進行考核,通過戴明環等工具持續推進醫療質量改進。(3)加強科室間會診,不斷優化治療技術,改進治療方案。(4)在關注疾病本身的同時,加強患者并發癥等基礎疾病的管理,提高患者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