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曉利,李 靜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醫院放射影像科,新疆博州 833400)
鼻咽癌是指發生于鼻咽腔頂部和側壁的惡性腫瘤,是我國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為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之首,在早期階段,鼻咽癌患者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癥狀,而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出現耳鳴、鼻塞、涕中帶血、頭痛、頸部腫塊和顱神經麻痹等一系列癥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采用合適、有效的方式快速診斷出鼻咽癌分期,對治療效果的提升和保證患者的生命質量都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1]。CT是較為常見的診斷方式,可通過多平面重建很好地反映出組織病灶情況及對周圍骨結構的破壞情況[2]。MRI是一種相對先進的影像學檢查方式,具有多方位成像與分辨率相對較高的特點,可多方位顯示病灶位置,提供病變性質、大小及累及范圍的信息,清晰地顯示腫瘤的界限[3]。鑒于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50例鼻咽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分別對其進行CT和MRI檢查,旨在對比兩種檢查技術對鼻咽癌T分期、侵入部位及轉移情況的診斷結果,為后期合理、有效的治療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由于一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文字障礙會影響他們閱讀的積極性,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借助家長的力量,學年的前期由家長講解為主。這樣,孩子們就能比較輕松地了解故事內容。了解是深入學習的基礎,孩子們了解了繪本故事,就會樂于參與學習。整體感知是具體學習的前提,因為每一個細節都是在整個故事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對故事有了整體的把握,才能深入了解其中的人物,進而領會故事所闡述的道理。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的50例鼻咽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8~76歲,平均(49.31±5.63)歲。診斷標準:參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7版)》[4]中關于鼻咽癌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相關診斷標準者;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且擬行手術治療者等。排除標準:存在MRI與CT檢查禁忌證者;存在其他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功能障礙者;合并其他腫瘤者等。本研究已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形制奇妙、氣勢恢宏”是皇城相府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座土黃色城堡式的宅院被高大的城墻包圍著,依山就勢,枕山靠水,占地面積如此之大,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震撼。如此規模龐大的建筑群,歷經戰火和歲月的摧殘,完整地保留下來,其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建筑的規模形制古樸粗獷、渾厚堅固,給人以奇特宏偉的神秘之感,加之典雅別致的磚雕、木雕、石雕藝術裝飾和大量皇家御賜牌匾、物件、門樓、牌坊、景觀小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站在長1700余米、高12米的城墻上俯瞰,皇城相府的全貌盡收眼底。
1.2 檢查方法
2.2 CT、MRI檢查對鼻咽癌侵入部位檢出結果 CT與MRI檢查對鼻咽癌各個侵入部位檢出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MRI檢出淋巴結轉移患者占比顯著高于CT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相關研究顯示,鼻咽癌的發生主要與EB病毒感染和環境等因素相關,大量吸煙、食用腌制食品、空氣污染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誘發該病的發生,其具有較高的惡性程度,且由于鼻咽部位置較為隱匿,導致早期不易發現,而其早期癥狀較為不典型,所以容易漏診或誤診[6]。因此,采用高靈敏度、高準確性的檢查方式對其檢查至關重要。
2.1 CT與MRI對鼻咽癌T分期診斷結果比較 CT與MRI檢查對鼻咽癌各項T分期診斷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3.1 精密度試驗 取“2.2.3”項下供試品溶液(編號:G-1)適量,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連續進樣測定6次,以淫羊藿苷峰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為參照,記錄各共有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結果,22個共有峰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的RSD均小于3%(n=6),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2.3 典型病例分析 男性患者,36歲,發現左側頸部淋巴結腫大,偶有涕中帶血1月,經病理檢查為鼻咽癌。MRI檢查顯示:鼻咽后壁見不規則增厚,見圖1-A,T2WI為等信號,抑脂、彌散為高信號,鼻后孔變窄,雙側頸深筋膜間隙、右側咽旁間隙見腫大淋巴結影,抑脂、彌散為高信號,界限清楚,見圖1-B;增強后,鼻咽后壁腫物、雙側頸深筋膜間隙及右側咽旁間隙腫大淋巴結明顯強化,見圖1-C。CT檢查顯示,患者鼻咽后壁等部位存在明顯腫塊,見圖2。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CT、MRI檢查對鼻咽癌T分期的診斷結果。②比較CT、MRI檢查對腫瘤侵犯部位檢出結果,包括頭長肌、鼻咽腔、蝶竇、咽隱窩、篩竇、顱內、破裂孔、鼻腔、蝶骨大翼等,并分析淋巴結轉移情況。③典型病例影像分析。
表1 CT與MRI對鼻咽癌T分期診斷結果比較[ 例(%)]
1.2.1 CT檢查 CT掃描采用飛利浦64排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設備[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型號:Brilliance iCT],患者取仰臥位,掃描范圍:橫斷面自上牙槽突至胸腔入口連續掃描;冠狀面自上頜竇前緣向后連續掃描至鼻咽腔后緣,掃描層間距及層厚均為3~5 mm。平掃結束后進行增強掃描,選取非離子型含碘對比劑,以高壓注射器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速度為3 mL/s),注射劑量為100 mL,延遲15~18 s開始掃描。
表2 CT、MRI檢查對腫瘤侵犯部位檢出結果比較[ 例(%)]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圖1 典型病例MRI檢查圖片
圖2 典型病例CT檢查圖片
1.2.2 MRI檢查 采用MRI成像系統(西門子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型號:MAGNETOM Prisma)進行掃描,以常規T1加權成像(T1WI)序列、T2加權成像(T2WI)(FS)序列、T2WI序列進行,掃描方向為橫斷面,冠狀面和矢狀面,標準頭部正交線圖,橫斷面掃描范圍自鞍上池到第二頸椎下緣,層距為1 mm,層厚為5 mm。于注射完對比劑后進行增強掃描,成像程序一般與增強前T1WI程序相同,常規做橫斷面、矢狀面及冠狀面T1WI。檢查結束后,將圖像上傳至工作站中處理,分別由兩位經驗豐富的醫師對其進行閱片,并根據《中國鼻咽癌分期2017版(2008鼻咽癌分期修訂專家共識)》[5]進行臨床分期。
網絡環境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滿足中國網絡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滿足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強烈需求。中小企業需從網絡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入手,創新網絡財務管理制度,配備相應的高科技人才和過硬的硬件技術,形成新型、良性、高效的企業發展,追求更大的現實利益。
目前,臨床檢測鼻咽癌多使用CT和MRI兩種檢查方法,二者各有特點,CT掃描有較高的分辨率、能清晰顯示出鼻咽部表層結構的改變,還能顯示出鼻咽癌向周圍結構及咽旁間隙浸潤的情況;而MRI檢查可在確定腫瘤的部位、范圍及對鄰近結構的侵犯情況基礎上,鑒別放療后組織纖維化和復發的腫瘤,同時,MRI診斷后的圖像更容易確定浸潤的腫瘤邊界[7]。王磊等[8]研究中,MRI診斷對于鼻咽癌侵入部位檢出率明顯高于CT檢查。但可能受地域、納入患者例數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CT與MRI檢查對鼻咽癌各項T分期診斷結果與對鼻咽癌各個侵入部位檢出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兩種檢查方法均可有效檢出鼻咽癌患者腫瘤分期及其侵入范圍,利于患者早期疾病的針對性治療。同時,本研究中,MRI檢出淋巴結轉移患者占比顯著高于CT檢查,提示MRI在檢查鼻咽癌淋巴結轉移方面更具優勢,與李達深[9]的研究結果相符。MRI檢查的主要優勢有以下幾點:①可以顯示腫瘤與患者咽顱底筋膜之間的關系,從而區分咽旁間隙的受壓及侵犯部位;②可以準確地通過成像技術顯示顱底骨質破壞的范圍,尤其是對骨髓受侵但骨皮質比較完整的患者進行診斷;③還可以顯示咽旁及咽后間隙腫物的性質,從而區分腫瘤的T、N分期。
但兩種方式在臨床使用中也有一定的缺點,CT診斷后的圖像很難確定軟組織浸潤的腫瘤邊界,且其缺乏一定的特異性,在患者確診后進行放療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局部纖維化,其與腫瘤早期復發的密度極為相似,進而影響治療,最終導致患者在治療后出現水腫或炎性改變;同時,采用CT方法對經過治療的患者實施復查時,會出現腫瘤信號變弱的現象,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MRI檢查也有一定的缺陷,掃描時間相對較長,對于鈣化及骨病灶等不能很好地顯示,而對于體內有金屬者不能接受MRI檢查,且價格相對較為昂貴[10]。
綜上,MRI與CT檢查對鼻咽癌患者T分期及腫瘤侵入部位均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但與CT檢查相比,MRI對檢出患者淋巴結轉移方面更具優勢,因此,在確定鼻咽癌患者的T分期情況時,可以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對患者實施MRI檢查觀察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為患者的生存質量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