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錦忠,姚亮平,莫惠芬
(東莞市橋頭醫院放射科,廣東東莞 523520)
肛周膿腫與肛瘺是同一疾病發展的兩個階段,關系密切。肛周膿腫屬于一種急性化膿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肛腺感染引起;肛瘺多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引起,好發于青壯年人群,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疼痛感[1-2]。及時進行有效的干預治療,是阻止疾病發展的關鍵,也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超聲、磁共振成像是臨床檢查肛周膿腫和肛瘺的常用方法,超聲檢查是一種無創、無痛、方便、直觀的檢查手段,通過測量了解生理或組織結構的數據和形態發現疾病,但對患者受檢部位的深度與范圍存在一定局限性,對患者病變結構的診斷不夠準確[3]。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強磁場內發生共振產生的信號經圖像重建的一種成像技術,可直接做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且不會產生CT檢測中的偽影,可顯示肛管、直腸周圍的肌肉和脂肪,對疾病的診斷具有明顯優越性[4]。本研究旨在探討磁共振成像在肛周膿腫與肛瘺中的應用診斷,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東莞市橋頭醫院收治的73例疑似肛周膿腫與肛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院后均進行磁共振成像與超聲檢查。73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0例;年齡25~75歲,平均(52.36±7.10)歲;病程2~12個月,平均(5.52±1.23)個月。納入標準:經臨床綜合檢查疑似為肛周膿腫與肛瘺者;存在肛周紅腫、疼痛、液體滲出等癥狀者;肛周局部按壓存在硬結或波動感者等。排除標準:有肛周手術史者;合并消化道腫瘤者;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特發性肛周膿腫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檢查方法
1.2.1 超聲檢查 檢查前為患者進行灌腸,徹底清理腸道,取左側臥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通用電氣醫療系統(中國)有限公司,型號:Versana Balance CC]進行檢查。在探頭處涂抹耦合劑,并套入一次性避孕套,慢慢將探頭推進肛門,在超聲下明確病灶方位,詳細查看病灶的具體形態和位置,不斷調整伸縮范圍,利用二維成像獲取立體成像模塊,再利用三維技術探查,最后進行圖像記錄與采集。
1.2.2 磁共振成像檢查 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統(深圳市貝斯達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型號:Bstar-070)為患者進行檢查,檢查前讓患者排空大便,然后保持仰臥位,選擇腹部相控陣線圈檢查,從恥骨聯合下緣處作為中心開展掃描,采用矢狀位T2WI成像進行檢測,探查患者的肛管位置與生理解剖結構,再進行T1WI、T2WI軸位、冠狀位檢查,始終確保掃描層面垂直于平行肛管。之后再采用磁共振三維容積式內插法屏氣檢查序列完成增強掃描,掃描視野為30 mm,掃描層厚為4 mm,掃描方位為冠狀位、軸位、矢狀位。
1.3 觀察指標 ①疾病類型檢出率。以手術結果為金標準,對比兩種檢查方法的疾病類型檢出率、診斷符合率、靈敏度、特異度、誤診率、漏診率。疾病類型包括肛周膿腫:內口、支管、主管;肛瘺:括約肌間型、括約肌上型、經括約肌型、括約肌外型、復雜型、皮下和黏膜下型。②診斷效能。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診斷符合率=(真陰性+真陽性)例數/總例數×100%;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誤診率=假陽性/(真陰性+假陽性)×100%;漏診率=假陰性/(真陽性+假陰性)×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疾病類型檢出率 經手術病理結果顯示,73例患者中有53例確診為肛周膿腫和肛瘺,其中肛周膿腫內口膿腫3例,支管膿腫4例,主管膿腫6例;肛瘺括約肌間型7例,括約肌上型8例,經括約肌型8例,括約肌外型10例,復雜型5例,皮下和黏膜下型2例。磁共振成像檢查對肛周膿腫與肛瘺的檢出率為96.23%,顯著高于超聲檢查的81.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的疾病類型檢出率比較[ 例(%)]
2.2 診斷效能 經檢查,磁共振成像檢查顯示真陽性50例,假陽性1例,真陰性19例,假陰性3例;超聲檢查顯示真陽性40例,假陽性3例,真陰性17例,假陰性13例。磁共振成像的診斷符合率、靈敏度、陰性預測值均顯著高于超聲檢查,漏診率顯著低于超聲檢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磁共振成像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均高于超聲檢查,誤診率低于超聲檢查,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比較(%)
2.3 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42歲,疑似肛周膿腫入院,并完成磁共振檢查,且確診為肛周膿腫。軸位T2WI-FS圖像可見外括約肌見小膿腫,見圖1-A;軸位T2WI-FS圖像可見外括約肌見小膿腫,呈長T2高信號,見圖1-B;冠狀位T2WI圖像可見括約肌間小膿腫顯示不明確,見圖1-C;為冠狀位T2WI-FS圖像可見括約肌間小膿腫顯示不明確,見圖1-D。
圖1 典型病例磁共振檢查圖像
肛周膿腫是臨床常見的肛腸疾病,具有發病急、肛周疼痛等特點,若患者未進行及時診治,易發展為肛瘺,導致疾病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及時對疾病進行診斷,明確膿腫范圍、位置,并開展有效治療對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超聲檢查可清晰顯示肛門膿腫位置,準確辨別肛瘺內口位置、瘺管主支和支管具體數量和走形,但無法有效探查深部膿腫,區分纖維組織和炎性病變[6-7]。
磁共振成像沒有輻射,不會對患者造成創傷,對軟組織分辨率極高,且具有診斷方便、準確等優勢,通過多序列技術探查患者肛門內外部的生理解剖結構,能從矢狀位、冠狀位、軸位等序列獲得理想的影像圖片,且可顯示肛管直腸周圍的肌肉軟組織呈像,顯示肛門周圍的生理解剖結構和病變情況,為臨床提供客觀、直觀的數據和影像圖[8-9]。本研究結果顯示,磁共振成像檢查的疾病類型檢出率為96.23%,顯著高于超聲檢查的81.13%;診斷符合率、靈敏度、陰性預測值均顯著高于超聲檢查,漏診率顯著低于超聲檢查,提示磁共振成像在肛周膿腫與肛瘺中有較高應用價值,與吳興國等[10]研究結果一致。磁共振成像掃描方向具有全面性,可以清晰顯示膿腫病變范圍、具體病灶及瘺管分支,探查深部膿腫,排查潛在的病變,定位病灶部位,為疾病鑒別診斷提供可靠數據,進一步提高診斷效能。
綜上,磁共振成像可清晰顯示肛周膿腫病灶和類型,探查深部膿腫,確定肛瘺類型,診斷效能較高,可為疾病的鑒別診斷提供客觀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