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建安,吳毅華,黃煜朗
(河池市人民醫院,廣西 河池 547000)
Lisfranc 關節也叫跖跗關節,參與組成足的內外側縱弓和中間橫弓,直接影響足的負重功能[1]。在Lisfranc 關節中,第4 及第5 跖跗關節(外側柱)的活動度較大,可使足部適應不同的地面。Lisfranc 關節損傷在臨床上的發病率僅為0.2%,易被誤診為急性或亞急性踝關節扭傷,從而可引發慢性殘疾或關節炎。對于穩定的、非移位損傷的lisfranc 關節損傷患者,可采用保守療法對其進行治療。對于發生不穩定損傷或經保守治療效果欠佳的lisfranc 關節損傷患者,常需進行復位固定手術治療。本研究主要是探討采用C 型臂X 線機輔助下微創手術治療Lisfranc 關節損傷的臨床療效。
選取2013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期間河池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8 例Lisfranc 關節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有男性12 例,女性6 例;其年齡為22 ~41 歲,中位年齡26 歲;其從受傷至接受手術治療的平均時間為3 周;其中,有12 例右腳受傷的患者,有6 例左腳受傷的患者;其中,有11 例因跌倒致傷的患者,有7 例因交通事故致傷的患者。在這18 例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雙足正側位CT 和(或)MRI 檢查,以確診其病情(其病情均屬于輕微傷害的范圍)。這些患者均未合并有其他損傷或接受過其他手術治療。
對這18 例患者均采用C 型臂X 線機輔助下微創關節鏡手術和經皮螺釘內固定手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為: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后,協助其取仰臥位。在患側大腿的根部捆扎止血帶,對下肢進行常規消毒。在C型臂X 線機透視下用9 號針頭定位lisfranc 關節的位置,并在該關節的近端做一個長約0.5 cm 的切口。向切口內注射生理鹽水,以擴張關節,將其作為關節鏡的觀察通道,以供2.7 mm 關節鏡通過。在lisfranc 關節的近端做一個長約1 cm 的切口,將其作為工作通道。這兩個切口的功能可互換,以便使lisfranc 關節全程處于可視化的狀態下。用刨削刀和等離子刀去除撕裂的韌帶和插入的軟組織、小骨碎片,使內側楔骨及第2 跖骨基底部的局部骨面新鮮化。在復位鉗的輔助下復位關節,再在C 型臂X 線機的引導下將1.0 號克氏針從內側楔骨鉆至第2 跖骨基底部的周圍,然后沿克氏針鉆入2.5 mm 的鉆頭,最后擰入螺釘。再次利用關節鏡確認關節腔內的空間已縮小。為患者關閉切口。術后指導患者進行4 周的非負重活動。
術后,觀察這18 例患者手術切口的愈合情況、術前及術后踝關節功能、足弓高度及疼痛癥狀的改善情況。采用美國足踝外科學會(AOFAS)踝- 后足評分系統對這18 例患者踝關節的功能進行評分?;颊逜OFAS 踝- 后足的評分越高,表示其踝關節功能恢復得越好。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這18 例患者術后疼痛的程度進行評估。患者的VAS 評分越低,表示其術后疼痛的程度越輕。
術后,這18 例患者的切口均Ⅰ期愈合,并進行了規范的康復訓練。對這18 例患者均進行了6 ~24 個月的術后隨訪。在術后前3 個月,每個月對患者進行1 次隨訪及復查。在術后3 個月后,每3 個月對患者進行1 次隨訪及復查。隨訪結果顯示,與術前相比,術后這18 例患者Lisfranc的距離較短,其足弓的高度、AOFAS 踝-后足的評分較高,其VAS 評分較低,P <0.05。詳見表1。隨訪期間,有1例患者在術后12 個月出現創傷性關節炎(表現為行走時出現輕度中足酸痛,但可忍受)。
表1 這18 例患者的Lisfranc 距離、足弓高度、AOFAS 踝-后足評分及VAS 評分(± s )

表1 這18 例患者的Lisfranc 距離、足弓高度、AOFAS 踝-后足評分及VAS 評分(± s )
指標 例數 術前 術后 P 值Lisfranc 距離(mm) 18 4.25±0.31 2.58±0.84 <0.05足弓高度(mm) 18 11.83±3.01 20.81±3.34 <0.05 AOFAS 踝-后足評分(分) 18 59.0±5.58 86.1±11.02 <0.05 VAS 評分(分) 18 6.33±0.71 2.01±0.34 <0.05
Lisfranc 關節損傷在臨床上較為少見。該關節的解剖結構復雜、發生損傷后患者的傷情隱匿,若未出現明顯的疼痛、腫脹、足部變寬及畸形、足弓塌陷等癥狀,且損傷未對其Lisfranc 關節造成沉重的負擔,故其臨床表現僅為輕微的扭傷。有研究報道顯示,該病的漏診率高達20%[2]。對Lisfranc 關節損傷患者進行CT 平掃可清晰地顯示其局部損傷的情況,查看其發生的細微骨折移位(如≤2 mm 的移位)。也有學者建議,MRI 檢查在診斷韌帶斷裂方面的靈敏度可高達94%,故應直接對Lisfranc 關節損傷患者進行MRI 檢查。近年來,有學者應用多普勒超聲技術篩查和診斷Lisfranc 損傷。進行該檢查所需的費用較低,但對檢查人員技術的要求較高,且檢查結果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均較低,故在臨床上的應用較少。
在對Lisfranc 關節損傷患者進行治療時,有效地恢復其患肢足弓的高度,縮小其Lisfranc 關節的距離,對于恢復其足部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采用傳統的切開復位固定手術治療該病時,多以患者的跖跗關節為中心,在其第1 趾長伸肌腱的外側緣做縱形切口,逐層切開其皮膚及皮下組織,分離其淺筋膜,暴露其發生損傷的部位,同時避開其足背神經和血管,暴露其Lisfranc 關節腔,然后清除其關節內的碎骨。但該手術過程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且未對其骨面進行新鮮化處理[3]。Lisfranc 關節的間隙較小,適合使用2.7 mm 的小關節鏡和2.7 的刨削刀及磨刀。在充分觀察患者關節創面的同時,對其創面進行新鮮化處理,可促進其創傷的愈合,加快其術后恢復的速度[4]。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采用C 型臂X 線機輔助下微創手術治療lisfranc 損傷具有切口小、愈合良好等優點,可改善患者踝關節的功能及足弓的高度,且術后其疼痛的程度較輕。Lisfranc 損傷的發病率較低、誤診率及致殘率較高,臨床上對該病的認識還不全面,此后仍需針對該病開展大樣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