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君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針灸科,河南 濮陽 457000
偏頭痛在急性發作期,該病患者易產生畏聲、畏光、惡心等癥狀,嚴重會導致殘疾,極大影響患者的生活、健康[1-2]。目前,臨床常采用藥物治療該病,其中尼莫地平較為常見,可擴張腦血管,使腦血流量增加,具有腦保護作用,但從長期治療,患者會出現血壓下降、面潮紅、腸胃道出血等不良反應[3]。而遠近配穴針刺法是通過針刺率谷、太陽、角孫等穴位,起到疏通經絡、疏散病邪的作用,可加快血流速度等。為此,本研究通過遠近配穴針刺配合西藥治療急性發作期偏頭痛患者,觀察對其即刻止痛效應及遠期療效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收診的急性發作期偏頭痛患者9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20~58歲,平均年齡(37.15±5.64)歲;病程1.5~10個月,平均病程(4.26±1.35)個月;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19~59歲,平均年齡(37.46±5.83)歲;病程2~11個月,平均病程(4.63±1.28)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有可對比性。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查核通過本研究。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滿足《中國偏頭痛診斷治療指南》[4]中相關診斷依據。
1.3 納入標準 ①近3個月發作次數≥2次/月;②經頭顱MRI或頭顱CT檢查,無異常出現;③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并自愿簽訂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合并心血管、肝 、腎、消化、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②伴有精神方面疾病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尼莫地平片(湖南紳泰春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834;規格:20 mg)治療,口服40 mg/次,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遠近配穴針刺治療:選取患側絲竹空、率谷、太陽、角孫、足臨泣、中渚等穴位。具體操作法:利用28號50 mm毫針[馬鞍山邦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皖食藥械(準)字2013第2270085號,規格:50 mm],局部消毒后,迅速下針,從患側絲竹空斜刺至帽狀腱膜下;以15°角對率谷進行平刺,快速捻轉,200轉/min,至患者感覺到酸脹感,再捻轉3 min;用相同手法按太陽到角孫方向進行透刺;采用平補平瀉手法、50 m毫針對足臨泣、中渚穴進行直刺。行針每10分鐘針刺1次,體針留針30 min,頭針留針60 min,1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1個月。
1.6 觀察指標 即刻止痛效應: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60 min后,通過視覺模擬評分(VAS)[5]表對兩組頭痛程度進行評測,滿分10分,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強。
1.7 療效判定 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1個月后,記錄并比較兩組發作次數、伴隨癥狀、持續時間、頭痛程度情況。具體判定標準[6]:①發作次數。6分:>5次/月;4分:3~4次/月;2分:1~2次/月;0分:未發作;②伴隨癥狀。3分:伴有惡心、嘔吐、畏光等≥3項;2分:伴有2項;1分:伴有1項;0分:無癥狀;③持續時間。5分:>72 h;4分:24~72 h;3分:6~24 h;2分:2~6 h;1分:<2 h;0分:無頭痛;④頭痛程度。6分:發作時需臥床;4分:影響到正常工作;2分:未影響工作;0分:無頭痛。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即刻止痛效應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0 min后,觀察組VAS評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
2.2 療效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發作次數、伴隨癥狀、持續時間、頭痛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發作次數、伴隨癥狀、持續時間、頭痛程度評分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者治療前后療效指標評分比較 (分,
臨床研究[7]表明,偏頭痛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約有50%患者具有家族遺傳史。現代醫學認為,當酸性代謝產物發生積累,血管活性物質及電解質發生變化時,腦內動脈會出現收縮現象,進而引發偏頭痛。目前,現代醫學中常用藥物(尼莫地平片、舒馬曲坦、頭痛寧等)和非藥物(物理療法、心理療法、音樂療法等)對偏頭痛病進行治療,能夠緩解患者疼痛感,具有一定的近期效果,但其遠期治療效果尚存在爭議,且復發率仍呈上升趨勢,存在較多不良反應(血壓下降、腸胃道出血等),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8]。而中醫學表明,偏頭痛屬于“頭痛”“偏頭風”等范圍,外感風邪肝風痰濁等是導致偏頭痛發病的重要因素,患者會出現氣機失常、血行緩滯、瘀阻腦竅等表現,而氣血不通則產生疼痛,故治療應以疏通肝膽、活血通絡、扶正祛邪等為主。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60min后,觀察組VAS評分比對照組低,且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發作次數、伴隨癥狀、持續時間、頭痛程度評分均比對照組低,說明遠近配穴針刺治療急性發作期偏頭痛患者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能夠改善即刻止痛效應。尼莫地平片對腦血管平滑肌的痙攣起緩解作用,能夠使腦血管得以擴張,增加腦血流量,具有腦保護的效果。同時,其和細胞膜上鈣離子通道相互結合作用,可阻擋細胞外鈣進入細胞內,使鈣內流減少,能夠減少損傷神經元,且能夠加快血管收縮,讓大腦缺血缺氧現象得到改善,達到止痛的效果。但長期使用該藥物,患者會出現嘔吐、血壓下降等不良反應,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等[9]。而遠近配穴針刺法根據中“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和“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取穴原理,主要選擇對患側絲竹空、率谷、太陽、角孫、足臨泣、中渚等穴位進行針刺。具體作用:針刺患側絲竹空、太陽穴具有清頭明目、疏風止痛的作用;率谷、角孫穴具有疏風活絡、鎮驚止痛、清熱消腫的效果;針刺足臨泣穴可以達到運化風氣、冷降水濕的作用;針刺中渚穴位可有清熱通絡、開竅益聰、疏氣機、利耳竅的作用。因此,針刺上述穴位可達清頭明目、疏風活絡、鎮驚止痛的作用,能夠迅速止痛,從而進一步改善患者即刻止痛效應。同時,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抑制痛覺沖動的產生、調節植物神經、影響神經遞質的釋放和代謝等是針刺治療偏頭痛的原理,可避免長期使用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具有明顯療效[10]。
綜上所述,遠近配穴針刺配合西藥治療急性發作期偏頭痛患者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能夠改善患者即刻止痛效應,具有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