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
接過4張“抗疫貢獻”榮譽證書的那一刻,曲奎明白這份榮譽的分量,內心多了些欣慰。因為員工們對社會的付出,得到了認可,也因為作為一家企業,對于社會,其肩負起危難時刻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
回想起來,從最初大街邊的一家幾十平米的小商店,到如今擁有20 000多名員工,登上“中國500強企業”榜單,甚至成為被一個地區引以為傲的大型商業集團,68年的時光里,它經歷過各式各樣的磨難與挫折。
2020年,實在是特別的年份,對于新華百貨來說更甚。在這一年里,有許多人的個體經歷與時代大事緊緊契合,新華百貨董事長曲奎覺得,這一年過后,新華將會迎來第5次轉變。
如今,這家68歲的企業在經歷了4次蝶變之后,站在了新的起點,就像一個少年攀登一座山,這座山,曲奎和新華百貨想去挑戰……
1952年的中國計劃經濟剛剛萌芽,新華百貨第一家店鋪—新華門市部,誕生在銀川新華街。一間不足30平方米的門面房,“新華門市部”幾個大字,開始在當地人的心中打上烙印。
上世紀80年代早期,時任總經理的徐鳴鳳意識到,舊新百大樓遠不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于是,舊新百大樓成功爆破,爆破的巨響開啟了新百的新紀元。
雖然,當時外界的質疑聲不斷,但是當年新建成的新華百貨商店,24 000平米的營業面積里,40 000余種商品,創造了日銷售額200萬元的傲人業績就是對外界質疑最好的回應。

在那之后,新華百貨先后兼并數家中小型企業,整合了寧夏的商業資源。
回看這段路程,新百真正壯大還是改革開放后的事。市場經濟崛起,讓富有商業嗅覺和探索精神的新百人先行一步,每一份成績都是新百人努力的見證和時代的饋贈。
詳細地剖析新百的來路,不可否認的是,新百的成長秘鑰有4個關鍵點,都和時代緊密相連,每一步都踩在了社會進步的脈搏上。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新百從單一門店的國有企業,變成百貨大樓;90年代,跟隨改革開放的腳步,通過收購兼并整合,積極拓展版圖,規模逐步擴大;1997年,銀川新華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寧夏唯一一家商業上市公司和全國100億元額度上市的第一家公司,解決了企業的資金問題,基礎更扎實;2006年,物美收購新華百貨,由國企轉變為民營控股,新百的機制更加靈活。一家30平米的小店,抓住了機遇,抓住了資本市場的機會,抓住了國企改革的機會,一路躍進到現在80億元的規模。
發展至今,68歲的新百,隨著歲月積淀而成長,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新的時代里,新百繼承為消費者提供好商品、好服務的優良傳統,也將時代精神詳實地體現在了新冠來襲的2020年。
這段風雨路程,最感驚心動魄的還是新百人。他們是中國經濟底盤最活躍的細胞的代表,里面充滿了冷暖悲歡、煙火人間。面對疫情,唯有責任,面對生命,唯有良心,疫情吹響了奉獻的號角,也讓新百人感到必須變革的緊迫,他們抓住了數字化時代的繩索,看到了新的方向。
“每個人必須到崗,必須保證新百能在疫情期間不斷供,保證社區居民都有飯吃,保供應、保質量、保價格、保安全,讓百姓安心、放心,抗疫才能勝利”,在新冠疫情來臨的時候,董事長曲奎一聲令下,一呼百應,所有員工集體到崗,沒有人退縮。
整個疫情期間,寧夏的新百超市全部開門,建立了近千家社區提貨站,無接觸配送到家。在充分完成保供任務的同時,員工沒有一個感染病例。
回憶起那段日子,曲奎說,企業文化的傳承往往在關鍵時刻都能體現出來。“疫情大過天,在商業戰線領域里,奮斗在新百一線的員工每天都有大量的訂單和商品要配送處理,接觸的人員多且雜,他們在我心里和醫生、警察、社區工作者一樣都是最美逆行者。”
疫情結束的時候,新百在抗疫工作中的表現,得到了當地黨委和政府的肯定,新百的團隊執行力,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磨難讓人成長、反思讓人進步,曲奎講:
首先新百團隊的執行力得到檢驗,關鍵時刻頂得住,企業價值觀認同及歸屬感大幅提升,員工們更愛這個企業;
其次新百的供應鏈得到了檢驗。因為沒有供應鏈保證,不可能有充足的生活物資投向市場;
另外,新百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模式,也得到了驗證,此前對于這個業務持有審視態度的人,對于線上線下模式的認可度也大幅度提升。尤其疫情過后,整體數字化、線上線下一體化推動速度明顯加快。
如今,正在登山的新百,開啟了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數字化新零售時代。
以數字化、全渠道融合來踐行新零售,不僅僅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實際上,包括品牌商、渠道商、制造商在內的整個產業鏈都將受益。
與一些很早就布局電商的線下零售品牌相比,新百的“觸網”時間并不長,但通過疫情的洗禮,新百卻敏銳地意識到,在傳統門店經營的基礎上,走向數字化,線上線下服務雙發力,是大勢所趨。
無論新零售行業如何興起,互聯網大背景如何存在,新百擁有自己的運營方式。
4次蝶變之后,新百站在了新的起點。
對于新百來說,消費者依舊是最重要的,所以要主動出擊,去挖掘消費者的各種變化。80后、90后作為消費新主力軍的崛起,購物方式的多樣化使得新百去不斷改變,與多點、銀行等聯合,增加多樣支付方式,讓消費者得到更便利快捷的體驗。
商品是零售的核心,通過代理、廠家直營、托管,盡可能減少一些中間的渠道,讓消費者能夠以最實惠的價格、最優的品質去買到心儀的品牌商品,不斷地適應消費者的消費新習慣及對品牌的理解,結合當下市場,做相應的改變。
數字化讓精準營銷成為可能,深挖一些目標消費者的核心需求,滿足其需求,做好系列服務,加深消費者的購物感與體驗感,就是新百格局中最大的變化。
新百集團百貨公司副總經理張新華對新百集團2021年營銷規劃作講解時曾說,回顧2020年,回顧新華百貨過去的68年,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新百集團充分發揮在寧夏的區位優勢、連鎖規模優勢,超市、百貨、購物中心、家電、餐飲、物流、通信多業態一體協作,優勢互補,不斷推動商業與文化、商業與旅游、商業與金融、商業與體育等領域的跨界合作,強強聯合,給消費者提供全方位、不同體驗的服務。
無論是傳統電商,還是社交電商,在用好公域流量的同時,都逐步轉向運營自己的私域流量;新百集團也不例外,全面引入多點OS,超市數字化買上新臺階,建立數字化會員體系,營銷和服務更為精準;百貨重構消費新場景,打造私域流量池,新百易購小程序上線,開啟了百貨電商模式,將線上線下進行數字化融合;創新營銷,緊抓直播風口,打造新百直播模式;打造新百企業社群,將線上、線下流量進行內循環,徹底重構消費場景,增加消費者黏性。
上市以來23年的良性運營,新華百貨以獨特的文化、優質的服務及不斷提升的品牌贏得了區內外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各項經濟指標連續多年居自治區同行業之首,多次被評為全國內貿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執行物價、計量政策法規最佳單位。2019年,新百集團實現營業收入76億元,凈利潤2億元,在全國商業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作為寧夏本土成長起來的零售企業,本著“為股東創利潤、為顧客創服務、為員工創機會、為社會創財富”的經營宗旨,新百集團在自身持續發展的同時視社會責任為己任,僅近三年上繳稅費就達5.2億元。為了實現動態的、滾動式發展、滿足消費者差異化消費需求,在未來幾年,新百集團根據不同區域消費者群體情況,差異化定位,著力打造不同的商圈,持續發揮區域優勢,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
廣闊的市場前景,雙贏的合作政策,完善的服務體系,深厚的信譽底蘊,寬松的合作氛圍,公平的創業平臺,使新華百貨成為寧夏對外的商業名片,成為西北地區本土商業的一面旗幟。
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時間里,新百集團會在零售行業里有更大的作為,以銀川為中心,向周邊輻射開來,形成800公里經濟圈,服務更多消費者,實現營收翻倍目標。
董事長曲奎在最近的員工大會中講到,“對于新百來說,只要還沒踏足山巔,路就永遠在腳下。”
年近70的新百,煥發出的能量告訴人們,新百,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