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偉

河北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工作,將其納入《天津市河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在《河北區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中做了具體部署,列入河北區20項民心工程,并在每年的區政府工作報告中進行當年現代化標準建設工作總結和來年工作安排。河北區教育局在認真總結前兩輪現代化學校達標建設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區情校情,整體規劃,分步推進,以督導評估推動建設發展。我區義務教育學段學校共35所,現代化標準建設評估項次共計72個,督導評估結果均為良好及以上等第,其中優秀率占比達到66.7%,極大促進了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一、著眼區情校情,多措協同推進
1.明確目標,組織推動。依據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工作的相關要求,我局研究制定了《河北區教育局關于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2016—2020年)工作實施方案》,成立局主要領導為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相關科室(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分工合作、協同推進,為全區現代化學校標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2.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結合區域教育布局調整和重點項目建設的規劃,在認真研讀標準,分析區情、校情的基礎上,確定分步推進、軟件先行的創建思路。2016年,抓住昆緯路第一小學承辦市“現代學校制度”專項督導評估試評推動會的契機,率先啟動四個軟件項目的創建評估。2017年,結合我區“三通兩平臺”建設工作,重點推進硬件專項建設。2018年開始,我區加快建設步伐,軟硬件項目并行,交替推進,至2019年底,軟件項目已全部通過區級評估。2020年,全力推進硬件專項建設,一校一案,精準施策,全部學校通過了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評估驗收。
3.多層培訓,分類指導。一是結合評估標準開展培訓。先后聘請7位市級督學專家開展了所有專項的通識培訓和標準解讀,為實施創建奠定基礎。二是結合重點項目開展培訓。針對實驗室相關建設、圖書管理、信息化建設等重點內容進行專項培訓,對改善薄弱環節起到了促進作用。三是結合學校需求開展培訓。相繼開展校長匯報稿撰寫、檔案資料整理、托管賬目記錄等工作的培訓,加強德育目標定位、校本課程開發、學校文化建設等問題的培訓指導,有力促進創建標準的理解和落實。四是結合創建問題開展答疑培訓。先后開展了六場答疑會,通過對話式、交流式的精準化輔導溝通,幫助學校明確解決辦法,完善創建工作。
4.科室聯動,形成合力。局機關科室(部門)結合分管的業務工作,進行了條目認領和具體分工,16個科室(部門)參與指導創建。針對學校創建中的難點問題,督導室聯合相關科室(部門)下校調研,共同研討解決方案。
5.督學包保,助推創建。責任督學在日常督導中加強對現代化建設工作的情況摸查,并作為經常性督導主題,對學校創建工作進行督促檢查。
6.中期推動,典型引領。2018年召開中期工作推動會,總結做法經驗、成果成效,六個項目的達標校代表在會上分享創建經驗,為創建校起到了典型引領的作用。
二、著眼優質均衡,梳理創建成果
1.學生素質發展得到增強。深入實施“品格錘煉”工程各項任務,64個市、區、校級實踐課堂基地(單位)向全體中小學生開放。陽光體育活動和體育藝術“2+1”項目全面落實,每年舉辦各類體育競賽12項以上,19所學校承擔“8421”工程青少年體育訓練體系的建設。開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第三方監測,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學生藝術展演、戲曲進校園等工作深入開展,多所學校先后被評為國家、市、區級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出臺《河北區關于全面加強學生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家校形成合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2.教師專業發展卓有成效。師德師風建設不斷強化,名優骨干教師不斷涌現,教師交流工作深入推進。其問,1人獲評全國模范教師,1人獲評全國優秀教師,1人當選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4人獲評市教育系統優秀教師,2人獲評市教育系統優秀教育工作者,13名教師晉升正高級職稱,9名教師遴選為市中小學“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學員,35名教師遴選為市“學科領航教師培養工程”學員,609名教師參與交流。試點探索教師“區管校聘”,教師資源得到更合理調配。制定實施《河北區教育系統義務教育學校考評績效獎勵考核分配實施方案》,確保教師待遇落實。
3.學校文化建設不斷深化。我區大力開展辦學特色建設,努力實現教有所長。制定實施《河北區學校、幼兒園辦學(園)特色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經過三年創建,每所學校(幼兒園)均明確了辦學(園)特色建設主攻方向,課程體系進一步完善,辦學(園)活力進一步激發。書法、剪紙區域傳統教育特色不斷深化,區域閱讀教育特色彰顯風采,體育類特色學校形成規模,辦學特色與文化建設促進了學校內涵發展與持續提升。
4.現代學校制度基本確立。我區6所學校申報了現代學校制度專項。通過整體培訓,典型引路,全區義務教育學校提高了對現代學校制度的認識。全部學校均建立了符合本校校情的《學校章程》,并以此為依托,不斷提升依法治校、依法執教、依法管理的能力。通過“依標整改”和示范校創建,學校增強了法治意識,完善了治理結構。
5.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實施《河北區教育資源布局調整規劃(2015—2020年)》,投入資金約1.67億元,改擴建4所中小學,接收配套小學1所,新增小學學位2320個,教育資源進一步均衡。投入資金約3億元,用于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教學儀器設備購置、校舍操場等設施維修提升改造。增配數字校園21個,安防改造提升51套,信息技術教室21問,新建自動錄播教室(設備)35間(套),改造理化生等專用教室30問,新增多媒體設備503套,辦公用電腦1473臺,更新課桌椅19500套,教學儀器12477件,文體設備7277件,圖書522524冊。辦學條件的進一步提升有力保障了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6.信息化建設得到加強。高標準完成“三通兩平臺”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進“互聯網+教育”快速發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不斷深化,累計曬課10546節,市級以上優秀課達753節,位居全市前列。市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注冊用戶數達140616名,累計上傳課件等教學資源375648個,網絡學習空間進一步普及。落實《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23所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得到有力推動。1所學校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賦能教育教學”評選中獲一等獎。2所學校完成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驗收工作。3所學校信息教育成果在第五屆全國基礎教育信息技術展會上進行了展示。
三、著眼未來發展,凝練深化體會
一是高度重視、合力創建是推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的基礎。此項工作是河北區的民心工程,也是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從區委區政府到區教育局再到基層學校,領導關注、部門聯動、分工合作、各負其責,扎實落實,并借勢借力推動全區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是依標對標、強化指導是推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的根本。充分發揮專家引領、科室指導、督學督導的作用,幫助學校明確任務、找準問題、著力創建,達到新標準,促進新發展。
三是突出重點、有效融合是推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的助力。實施“高質量發展三年規劃”“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辦學特色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重點工作,與現代化學校標準建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四是財政支持、專項投入是推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的保障。在每年的年度預算中,現代化建設均被列為專門一項,區財政予以優先保障,確保現代化建設學校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滿足教育教學使用需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加大資源建設力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責任編輯 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