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宜春

薊州區地處天津市最北部,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全區現有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范圍內學校177所,其中小學128所、初級中學43所、完全中學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2016年以來,我區始終堅持“規劃引領、創新方法、培訓先行、健全隊伍、典型引路、強化主體、內涵提升”的工作思路,圓滿完成了177所義務教育學校、361個建設專項的評估任務,促進了全區義務教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均衡發展,全面提升了教育質量和辦學品位。
一、堅持頂層設計,規劃引領
1.高度重視,強化指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堅持把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列為民心工程項目,為義務教育公平、公益和普惠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發展空間。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親自謀劃,靠前指揮,深入教育系統開展調研活動,為加快推進學校現代化建設工作、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2.制定規劃,明確目標。2016年8月,我區相繼制定了《薊州區第三輪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督導評估規劃》《薊州區實施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2016—2020年)督導評估規劃安排》《薊州區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2016—2020年)與督導評估實施方案》,依據規劃和實施方案建立臺賬,扎實推動,確保了全區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任務圓滿完成。
3.加強協調,周密部署。區教育局黨委多次研究討論提升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水平舉措,切實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師生的精神面貌、校園的育人環境。為實現專項督導高質高效,區教育局依托督導室成立現代化建設辦公室,統籌指揮全區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達標創建。督導室指導鎮鄉中心校和局直屬學校建立現代化建設檢查指導辦公室,充分發揮指導作用。
二、堅持特色創新,成效顯著
1.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整體提升了學校辦學條件、管理水平、辦學質量,有力提高了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水平。一是優化了學校資源配置,提升了學校信息化建設水平,提高了學校管理能力效率;二是豐富了學校育人活動,促進了學生素質發展,提升了學校立德樹人成效;三是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提升了教師師德素養,提高了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四是加強了學校歷史、優秀文化、精神傳承,改變了學校面貌,提升了學校育人品位。
2.文化建設亮點突出。本輪義務教育現代化標準建設有42個案例較突出,其中優化資源配置與學校信息化3個、學生素質發展7個、教師專業發展13個、學校文化建設12個、現代學校制度7個。學校文化建設是我區的亮點項目,建設主題豐富,有革命傳統文化、深厚禮儀文化等。在創建過程中,各學校注重可持續發展方向,廣大師生自覺踐行辦學理念,積極開發校本特色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社團活動。學校文化建設改變了學校面貌,讓學校煥發勃勃生機。
3.黨建促督導上水平。一方面,堅持政治和業務兩促進,全面提升廣大干部教師的政治意識和全面育人的責任意識。采取多種形式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到黨的方針、政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全系統校園政治建設氛圍日漸濃厚,師生政治素質和政治理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近兩年,在區財政緊張的壓力下,招聘新教師454人,竭盡全力緩解師資短缺問題。本著對山區百姓和孩子高度負責的態度,僅用兩天時間完成黃崖關小學師生避險分流,緊鑼密鼓推進新校選址、征地拆遷工作,新建學生食堂260平方米,解決了師生午餐難題。《中國教育報》《天津日報》和《天津教育報》等國家及市級新聞媒體先后報道我區經驗做法,進一步擴大了薊州教育的影響。
4.師資團隊受鍛煉。本輪現代化標準建設鍛煉了一支敢于實踐創新的干部教師團隊。五年來,各鎮鄉中心校、直屬學校盯緊學校工作進展和工作實效,結合實際抓好安排部署,學校主要負責人親自統籌,廣大干部教師職責明確,敢于擔當,主動進位,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高。尤其是面對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勢,各鎮鄉中心校、直屬學校迅速成立指揮部,落實工作職責,形成了層次清晰、責任明確、防控指令全覆蓋的組織領導體系。全區中小學認真落實疫情防控舉措,實現了疫情防控和復課開學雙戰雙贏。
5.項目建設全覆蓋。本輪義務教育現代化建設督導評估177所學校,優化資源配置和學校信息化涵蓋了每一所學校。自選項目184所次,其中學生素質發展專項53所次、教師專業發展專項45所次、學校文化建設專項55所次、現代學校制度專項31所次,每年度均實現了項目建設全覆蓋。在評估過程中,我區堅持評估與指導并重的原則,嚴格把握評估標準與流程,整體推進,重點指導,全面提升,100%完成了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和區級督導評估任務。
三、重點舉措推動,保障得力
1.堅持政治統領,緊跟改革步伐,明確教育改革發展“雙五”總體思路。2019年,區教育局黨委新一屆領導班子組成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黨和國家教育改革總目標,致力于創新育人方式,致力于讓教育回歸本源正道,全力推進加強政治建設、紀律建設、業務建設、文化建設和廉政建設等“五個建設”,全力實施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塑造優良師德師風、教育減負、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以及落實全面育人要求的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五個“攻堅戰”,為將教育教學改革引向深入提供了強大動力。兩年來,局黨委進一步強化政治建設統領作用,把加強政治建設與教育教學主業融合起來,進一步強化業務建設核心地位,大興學習之風、狠抓教學管理、狠抓教育科研,促進了校長、教師加快專業化發展,促進了學校辦學水平顯著提升。
2.建立區級評估驗收—鎮鄉推動初評—學校自主創建—責任督學跟蹤指導的工作機制。一是抽調精干力量組成督導組,聘請臨近退休但經驗非常豐富的老校長擔任組長,督導評估組主動深入學校指導工作,把功夫用在平時,有效保證了各年度區級督導評估的質量、水平。二是加強對鎮鄉、學校干部和業務骨干培訓,先后有700多人次參加了市、區兩級培訓,夯實了人才支撐。三是各鎮鄉中心校和直屬學校分別組成鎮域檢查指導小組,開展區域內區級督導評估反饋意見整改落實的督促與指導工作。四是安排108名責任督學緊密結合區督導工作安排,將專項督導和經常性督導相結合,對責任區學校現代化建設情況加強跟蹤指導、督促整改。
3.實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評估模式完成收官任務。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分項目對69所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及業務骨干開展區級培訓,進一步強化了學校對建設標準、建設思路、關鍵環節的把握,為順利打好2020年第三輪義務教育現代化建設收官之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4.充分發揮優秀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一方面,按照建設項目打造了6所標桿學校。評估初期,我們通過標桿校指導和評估鍛煉了區督導評估組,把握了評估標準。其他創建學校紛紛前來學訪,各標桿學校充分發揮了區域內各個項目建設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發揮20個義務教育聯合學區幫扶指導作用,促進工作經驗交流,形成學區內互幫共建的良好格局。我區緊密結合各校教育教學實際,既強化“督”又加強“導”,著重指導各校在創建過程中相互學習借鑒,挖掘潛在優勢,豐富項目內涵,更主動地展示亮點和特色,達到了全區學校項目建設整體目標提升。
5.加大資金投入,確保標準建設支撐。本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在區財政非常緊張情況下,全區仍加大資金投入,新建學校4所,改擴建學校150所,新增校舍7.7萬平方米,新增學位5760人,新增體育運動場館2.1萬平方米,新增實驗室、功能室63間,新補充教師964人,交流干部教師1571人。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鞏固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成果,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三年行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讓每一個孩子享受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
(責任編輯 徐德明)